注册

沪苏浙皖“同城化”!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按下“快进键”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先行。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到2025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

今年以来,安徽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省际铁路、公路建设,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市三省交通互联互通。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发展,沪苏浙皖“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

7月25日上午,一列搭载着200多名皖北游客的高铁旅游专列一路风驰电掣,到达“魅力竹乡”广德。3个小时,轻松实现从淮北到江南,走下列车的阜阳游客张女士兴奋不已。“早就想来皖南旅游,以前苦于交通不便,现在商合杭高铁开通,从皖北两三个小时就能到皖南,真方便!这回可以带着家人好好欣赏一下皖南山水风光了。”张女士说。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这条快速通道不仅纵贯安徽南北,拉近了皖南皖北的时空距离,同时也使得豫皖浙实现高铁“无缝对接”,加快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长三角铁路建设按下“快进键”,“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发展,长三角地区“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梦想正变为现实,沪苏浙皖“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铁线路已有24条(其中联络线2条),运营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安徽就有10条高铁线经过,长三角织就全国最为密集的高铁网。

中国铁路上海局公司建设部负责人表示,今年铁路建设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计划投资870.33亿元,确保皖赣芜宣段、合安高铁等8个项目按期开通;确保沪苏湖、合新高铁安徽段、沿江武合高铁、沿江合宁沪高铁等6个项目按期开工;做好淮宿蚌、巢马、甬舟、温玉、衢丽铁路等项目开工准备工作,全年计划开通新线里程逾1000公里。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未来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提高铁路互联互通水平,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预计“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将有22条高铁、6条普速铁路、7个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总里程达7300公里以上,运力进一步扩充。

今年安徽将进一步加大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全年力争完成投资400亿元,开通运营高速铁路255公里以上,开工建设新线76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19公里)。力争开通合安高铁;加快安九、昌景黄、池黄、宣绩高铁、滁宁城际等项目建设;全面开工合新高铁和巢马、淮宿蚌城际铁路,力争开工合肥—南京、合肥—武汉高铁、宁芜铁路扩能等项目。

全面提升区域内交通通达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黄山与千岛湖之间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然而由于群山阻隔,交通不畅,却咫尺天涯。今年随着黄千高速公路即将动工,未来两地间将实现快速通达。

“黄千高速连接黄山与千岛湖,计划今年8月份开工,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黄千高速公路项目办主任于斌介绍,黄山与杭州千岛湖虽然相邻,但是省际公路一直是短板。目前从黄山到千岛湖绕行京台高速要两个多小时,走县道也要绕行山路,到旅游旺季经常堵车。未来随着黄千高速通车,两地往来将十分便捷,通行时间有望缩短至约半小时。

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建设,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重中之重。为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安徽着力实施省际公路畅通工程,开展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围绕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密度达到4.85公里/百平方公里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900公里以上,完成扩容改造490公里以上。立足于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谋划了一批东连沪苏浙、西接中西部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强化省际交通互联互通。

“去年合宁、合安、合巢芜等一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通车,沿线城市通达能力大大提升。今年滁州西环高速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底建成通车。该项目作为南京至驻马店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连接新蔡高速及合宁高速,是阜阳、淮南、滁州等城市东向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高速公路。”省交控集团负责人表示。

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安徽大力推进省际断头路建设,省际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黄山—千岛湖、蚌埠—五河、来安—六合等省际高速加快在建;宁国—安吉、阜阳—淮滨、宁马、宁洛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太湖—蕲春、徐州—淮北—阜阳、祁门—皖赣界、南京—和县以及宣广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计划明年开工。截至目前,首批17个省际断头路项目中,3个项目已经建成通车,14项目全面开工。

科学确定省际项目时空间节点,确保规划“一张图”

滁州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只有一河之隔,虽然地缘相近,但以前两地之间的交通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家住南京玄武湖附近的何建国,在滁州来安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工作。连接滁宁的104国道是他上班的必经之地,以前这条路通行条件差,车流量大,经常堵车。这两年该路段由双向两车道改成了八车道,道路通行条件大大改善。“以前经常堵车,上班迟到是常有的事。现在通行状况明显好转,加上南京地铁也通到了这里,上下班方便多了!”何建国高兴地说。

当前长三角交通条件显著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省际公路仍是薄弱环节。由于各地规划建设不同步等原因,仍然有些路断而不通,有些路通而不畅。为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今年安徽对联通苏浙地区的省际公路建设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清单上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加快与苏浙地区相连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提升“瓶颈”路段通行能力,计划今年打通S205/S410铜城至冶山皖苏省际“断头路”,G206曹村—符离北、G344五河—泗洪、G345来安—天长段、G233广德—溧阳、G318宣城—广德、S334芜太段、S442博望段等一批省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在规划、项目前期、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做好与沪苏浙的沟通协调工作,协调推进一市三省互联互通。”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目前安徽已经建立省际高速公路项目协调事项清单,明确专人对接并通过省长三角办反馈至苏浙两省,两省均及时反馈;建立项目对口协调机制,明确了高速公路、水运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建设阶段的具体联系人,强化与苏浙两省交通运输厅的沟通协调。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安徽正谋划出台《安徽省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做好安徽交通运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邻省意见,积极沟通协调,科学确定省际项目空间节点和建设时序,确保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互联互通,聚合发展动能

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共同强化长三角综合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共同深化长三角综合交通规划有机衔接,共同加快长三角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促进长三角综合交通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共同推进长三角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共同推动长三角综合交通管理服务高效协同,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要共同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明确,要协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因此,要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一体衔接、区域环保联防联治、交通政策和管理协调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高铁网是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6月5日,沪苏湖铁路开工,项目将串联起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并在湖州与商合杭铁路衔接,连通安徽合肥,成为贯通长三角东西区域的智能大动脉;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撑起了安徽铁路网的主骨架,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成果;按照最新安排,今年安徽还将计划新开工3条对接沪苏浙的高速铁路项目……长三角铁路建设按下“快进键”,长三角地区“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梦想正变为现实,沪苏浙皖“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接下来,一市三省应按照计划,同心携手加快开工和建设沿江高铁上海至合肥段、通苏嘉和沪嘉甬铁路、马鞍山至扬州城际铁路等项目,构建城际通勤圈,提升沿江沿海高铁通道运输能力,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高速公路、省际公路仍然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目前,长三角区域内还存在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各地公路网建设快慢不一、疏密不同、结构差异较明显。比如,与高速线网日渐饱和的沪苏浙相比,安徽高速公路密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长期以来,由于跨区域缺乏统一编制主体,各地发展需求有所不同,省际之间沟通机制不够顺畅,导致部分省际通道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时序不一致、监督管理不协调,比如安徽与苏浙两省交界处一些断而不通、通而不畅的“断头路”“瓶颈路”,成为制约交通一体化的堵点和痛点。因此,一市三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科学确定有关公路项目空间节点和建设时序,解决“断头路”“瓶颈路”问题,不断放大沿线地区人口红利与资源优势,加速释放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效应,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