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徽:节前“打点”未绝迹 企业送礼风依然存在


来源:凤凰安徽综合

原标题:节前“打点”未绝迹企业送礼风依然存在

原标题:节前“打点”未绝迹企业送礼风依然存在

反“四风”举措促进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带动了社会风气转变,但记者采访了解到,“两节”前企业送礼风依然存在——

中秋节前夕,在合肥市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黎女士,经常收到小“惊喜”,屡屡收到平日业务往来企业寄来的礼物。“一般是月饼,偶尔有礼品册,册子上印有十几种不同礼品,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挑一种。 ”黎小姐告诉记者,上次自己就挑了个一直想要的烤肉架。

每逢节日向客户和业务关联部门送礼,是不少企业通行做法。黎女士收到的礼物,一般价值数百元。 “主要是表达心意、联络感情,别人送给我,我也会送给他们。这与私人间礼尚往来一样,不同之处就是花公司的钱。 ”黎女士说。

近年来,我省大力整治“四风”问题,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带动社会风气积极转变。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企业间送礼之风较为普遍,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商业惯例。 “身处人情社会,企业为维护公共关系四方‘打点’,是‘潜规则’和人之常情。”在一家酒水企业公共关系部门工作的狄先生表示。

狄先生的看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其所在的酒水企业送礼以自身产品为主,“中秋节只是稍微意思一下,春节前送得多一些”。只要是与日常业务有关联者,无论对方是客户还是身处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都会“打点”到。 “如果关系到重要利益,送礼内容也不限于自家企业产品。”狄先生告诉记者。

在合肥市一家环保技术服务企业供职的杨先生透露,企业每年中秋节都要花3万元左右送礼。“礼物一般是烟酒,价值两三千元,最高不超过5000元,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杨先生告诉记者,往年送礼对象既有客户,也有政府部门人员。今年由于反“四风”力度大,目前并未向政府部门送礼。“送了人家也不敢收,真要有所表示,功夫可以花在其他时候,何必非挑‘两节’这种敏感时间。 ”杨先生笑道。

礼尚往来固然是维护各方面关系的“润滑剂”,但也给企业造成负担。以杨先生所在企业为例,每年毛利不到100万元,送礼就在10万元以上,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企业竞争应以产品和服务质量取胜,送礼无助于良好市场环境的形成,更游走在违法违规的灰色地带,带来经营风险。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志源表示。(安徽日报·汪国梁)

时评:让隐身“四风”无处遁形

中秋、国庆到来,防止“四风”反弹又到一个节点。

反“四风”成效显著,这是有目共睹,但也应该看到,“隐身”“变异”等“四风”的花样不断翻新:“天价月饼”披上电子提货券的“新马甲”,收受礼金涂上微信红包的“保护色”,公款送礼转入网络支付的“地下道”……“四风”从公开、半公开到隐身,行为更加隐蔽、影响更加恶劣,必须以抓铁有痕的决心,紧盯“四风”问题新形式、新动向,创新方式严加整治。

创新监管方式。对从高档饭店转移到单位食堂、会所、农家乐等隐蔽场所的吃喝玩乐,化整为零、变相收取礼金红包等行为,除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外,应大力倡导并鼓励群众网络举报,让更多群众参与监督;除传统媒体暗访曝光外,应大力倡导并鼓励新媒体和广大群众利用自媒体随时发现、随时举报,并积极奖励查实的举报,在全社会形成对隐身“四风”的合围之势,持续形成有力震慑。

创新监管手段。对以电商、微信等网络隐蔽方式送礼的“四风”,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网上监管手段,抓住网上留下的蛛丝马迹,快速查处,阻断网上形成的隐身“四风”通道,遏制网上“四风”蔓延趋势。节前、节中是“四风”高发时段要严加监管,平时更要全天候监管。只有切实管好网上网下两个通道,才能有效防止“四风”反弹。(安徽日报·刘振)

凤凰安徽综合安徽日报报道

凤凰安徽公益栏目《拾柴计划》 寻找拾柴人

微信号:ahifeng  新浪微博:@凤凰安徽

[责任编辑:王顺]

标签:企业送礼风 安徽 打点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