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合肥磨店李鸿章曾饮用熊砖井显神奇:井口石遇水即红


来源:合肥晚报

原标题:那里有口熊砖井

○李鸿章祠堂留下的石质构件。

○井栏上被井绳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沟痕。

○熊砖井如今依然在使用。

在磨店社区的群治村有一口古井,名曰熊砖井。相传在四百多年前的大明王朝,村里出了一位熊姓侍郎,衣锦归乡后打了这口古井,后人便将此井命名为熊砖井。晚清重臣李鸿章便是吃的这口井水长大的。行走磨店,今天我们来到了熊砖井。

一口井养一方人

熊砖井位于群治村的正中心,周围有三四个小村庄。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古井显得十分醒目。

我们来到熊砖井,围绕着这口井左右打量,一位老人径直向我们走来。老人名叫蔡继龙,今年77岁了,家就住在离这熊砖井不足百米远的房子里。说起这口熊砖井,蔡伯可谓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原来,老人家以前就专门看护李鸿章的家庙。我们不禁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向他了解关于这口井的前世今生。

“你们看,那里就是李鸿章以前的书房,他就在那里读书休息。”蔡伯指着不远处一排青瓦白墙的小平房说道。“李鸿章从小吃的就是这熊砖井的水,他家一门三进士!”老人家拿起井边的水桶,为我们打上一桶熊砖井的井水,澄澈如镜,看不到一丝杂质。我情不自禁地将手伸进桶里,一丝清凉瞬间通过手传导全身,那惬意让我久久不愿撒手。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口熊砖井想必是少年李鸿章避暑纳凉的好地方了!蔡伯说,这里的柳荫塘李鸿章还曾在里面游泳。“我们现在喝的还是这井的水,水好得很呢!”一口古井,养育一方人。想想在我老家的小巷可不也有这样的一口水井吗,如今却已经不复存在了,怅然。

井石遇水变红

几名工人正在在修缮井口上方的小亭。“这口井不一般哎,水好,井口石用井水一浇会变红色!”脚手架上的工人看我们讨论得欢,笑着说道。哦,有这回事?工人的话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

蔡伯没有否认,“这井石遇水就会变色,很红。”说着,他拿起水桶向井石浇起了水,果然,井水显现出一丝丝的红色。井石有很多缺口,据称以前缺乏保护,被人偷偷凿了去刻印章了。传闻清朝有个县令就曾派人凿开一口,取石头做了印章。

“水井有井神的,可不能随便掰井石!”一直站在一旁的蔡伯的老伴说道,她告诉我们以前曾经有人掰这井石头,回去不久就一命呜呼了。“曾经有个丫鬟触怒了井神,回去就自杀死了。”蔡伯老伴说得有板有眼,倒让我们将信将疑。

据悉现在这口熊砖井不仅提供居民饮水,这口古井也被设为预防地震观测点,每天都会有专人来这搜集数据,再根据数据推断合肥市是否会发生地震。熊砖井有二十多米深,通过井水的变化能推断出地壳是否发生变化。

曾经的祠堂郢

蔡伯向我们介绍,这里以前叫祠堂郢,李鸿章的家庙即在此处。李鸿章三弟李鹤章当年官场失意,回到老家,置房置地,做生意发了财,建起了这李氏宗祠。

“祠堂在没拆之前被用作学校的教学场所,我当时就在这里念的书。”蔡伯告诉我们,曾经的这里是一个较为繁华的小镇,拆迁的时候,这里瓦片遍地,盛况可窥见一斑。

“祠堂的门槛可高了,那气派,遗憾八几年被拆掉了。”蔡伯老伴告诉我们,拆迁的时候她把祠堂房檐上的“一龙一凤”搬回家了,听到这话,我们和发现新大陆的心情是不差多少的,连忙让蔡伯领着我们到他家去一睹这宝贝的真容。

“这两个分别是祠堂的两个檐角。”蔡伯的老伴从里屋搬出这两个宝贝,我们看到,有类似龙的鳞片、“龙爪”,然而谁也拿不定主意,不敢确定这到底是什么。“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就当我们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随行专家的一句话令我们恍然大悟。不错,李鸿章家庙的房檐怎会有龙呢,这在封建时代可是犯了十恶的大不敬之罪啊,虽然李鸿章大人已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尊荣,可在这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想必他不会糊涂。

李家祠堂虽已不在,而这一口熊砖井依然在这里,养育着这一方百姓。柳荫塘虽已不见,而李鸿章少时嬉戏玩耍的痕迹尚可寻。行走磨店,一口熊砖井,一个大家族,一段历史,一些故事。

微信号:ahifeng  新浪微博:@凤凰安徽

[责任编辑:楚武文]

标签:熊砖井 李鸿章 磨店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