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义安区:让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铜陵义安区:让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11月,铜陵市义安区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林长制,经过一年抓全面推进、一年促改革提升、一年抓示范推广三年多实践行动,林长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及“五个一”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林业“五绿”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局面极大改善,改革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止目前,该区共设立三级林长474名,其中区级林长8名、乡镇林长72名、村级林长394名。累计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营造林工程8.89万亩。

打通基层林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11月25日早上7时许,义安区叶山林场护林员程林穿上工作服,带上手套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一手握着镰刀,一手拿着木棍,沿着狭窄崎岖的山路,一路向前走,不时将路旁的树枝杂草清理掉……

“每天需要在山间巡查七八个小时,十多公里路,这么多年下来鞋早就磨破了十几双了。”半山腰上,程林越走越有劲,“现在进入冬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护林员,必须时刻绷紧神经,仔细巡查,尽全力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镰刀开路、棍棒防身、以脚为尺、丈量山高路长,这便是日夜与山林为伴的护林员的真实写照,而程林也是全区众多护林员当中的一员,今年51岁的他,已经在叶山林场的山林间打转了28个春秋。

护林员是全市森林防火重要力量。近年来,义安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从基层林业工作入手,做好源头管控,强化“护绿”。全面组建护林员队伍,开展日常巡山护林,及时发现和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苗头。目前全区各类护林员总数已达187人,实现森林资源安全巡护网格化、全覆盖,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打通基层林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该区聚焦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会议、督查、考核、林长巡查等9项林长制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督查检查,保障各项制度正常运行。全面搭建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为林长履职提供服务保障。此外,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创新,针对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工作,推行林长工作提示单、问题整改交办单、整改结果报告单“三单”工作制,促进林长精准履职。

狠抓生态修复 筑牢“生态屏障”

初冬时节,沿着凤凰山“尾砂坝”的台阶拾级而上,登顶后放眼便是一片铜草花紫色花海。花海间,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演奏,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拍照、合影。

“早就听说了凤凰山有一片铜草花海,今天特地起了个早,驾车带着家人来看看,拍一拍短视频。”市民陈女士徜徉在花海中,拿着手机兴致勃勃地拍摄着,“你看,才半个小时左右,这条以这片花海为主的短视频就获得了五百多点赞,真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可谁曾想到,眼前这片花海曾是一个废弃的尾矿库。据了解,该景区遗存的铜矿尾矿库形成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2008年废弃停止使用,面积近百亩,犹如多年来悬在景区“脸上”的一道刺眼的“牛皮癣”。今年上半年,义安区借助科技支撑,通过实施植绿护绿、生态修复,围绕尾砂库进行铜草花生态公园建设,实现了“矿区变景区”的绿色转身,曾经一片荒凉的尾矿库变身美丽的生态景区,成为铜陵市“网红打卡地”。

探索利用铜草花开展矿山复垦连片试验种植的成功,是近年来义安区以林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该区紧扣生态立区战略,始终把林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总引领和主抓手,围绕“增绿、增效”,大力实施林业双增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开展“四旁四边四创”植树及义务植树70万株,完成沿江1公里“应绿尽绿”造林绿化150亩,实施杨树片林改造387亩,实施矿山生态修复700 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2个,并有2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同时,义安区围绕“管绿、护绿”,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林业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和震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围绕“活绿、用绿”,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和天门镇龙云村“三变”改革试点,逐步完善林地确权登记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有效促进林业要素有机组合和有序流动。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跟踪做好林地确权登记、林权抵押贷款等综合服务,盘活资源要素催生“用绿”。

伴随着林长制的深入推进,义安区将进一步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实现生态得保护,林业增效益,百姓得实惠,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万伦 王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