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安徽电力:开创电网发展新格局 赋能美好安徽新未来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国网安徽电力:开创电网发展新格局 赋能美好安徽新未来

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是长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接区域。“十三五”以来,“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加速推进,GDP增速和用电增速持续领跑长三角,国网安徽电力立足区位优势,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推动安徽电网跨越升级,赋能“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加速,用能源互联网联结千家万户,为江淮大地展翅翱翔提供坚强保障。

打造能源互联网枢纽,服务国家战略赋能美好安徽

10月12日,±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在投运一周年之际,迎来了首次年度检修。通过集中检修,确保来自3000千米外的新疆丰富电能源源不断送达安徽直抵华东。

古泉换流站位于安徽宣城,投运以来,该站已累计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消耗1600万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4320万吨、氮氧化物11.84万吨,助力华东地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电力工人在±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内开展检修作业。(王文 摄)

电力工人在±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内开展检修作业。(王文 摄)

在距离古泉站一百多公里外的池州市青阳墩上镇,一条条输电线路在这里汇聚,这是九华密集输电通道所在地,通道最窄处仅为273米,汇聚了7条超特高压线路,合计输送功率3060万千瓦,约占华东地区2019年最大负荷的近10%。像池州这样的密集输电通道,安徽境内还有5处,总计463公里,位居国网第一,由安徽电力运维的特高压交直流线路2996公里,位居华东第一、国网第二。

朝阳下的青阳境内的特高压密集通道。(方红兵 摄)

朝阳下的青阳境内的特高压密集通道。(方红兵 摄)

“十三五”以来,安徽以全国和华东骨干电网整体框架为基础,确立了“送受并举,南北互济”的电网发展策略,先后建成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安徽段)、±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工程,形成“两交一直”特高压格局,一举将安徽打造成了“枢纽型、综合型”的“能源互联网”重要节点。可靠的电力供应,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371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跃居全国第11位。

强大的供电网络,也有力推动了安徽各项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今年10月28日,小庙至南岗110千伏新建线路验收工作顺利完成,该项目是合安高铁南岗牵引站配套供电工程之一,预计11月初正式送电,届时安徽全域迈入高铁时代,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十三五”期间,国网安徽电力累计安排铁路牵引站供电工程14项,涉及资金10.78亿元,积极服务合肥至南京等高速铁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并推进京东方220千伏输变电、长鑫集成电路220千伏输变电等重要工程的落地实施,助力合肥“芯屏器合”工业升级战略的落地。

国网滁州供电公司“红马甲”党员服务队队员在安徽省中联能源有限公司对电力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宋卫星 摄)

国网滁州供电公司“红马甲”党员服务队队员在安徽省中联能源有限公司对电力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宋卫星 摄)

建设长三角绿色发展样板区,推动能源革命升级

今年10月9日,华润濉溪孙疃风电场50兆瓦风机+10兆瓦储能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华东地区首个“风电+储能”一体化项目并网运行。

自2018年末以来,由安徽而起的风光储浪潮,引爆了冰封已久的储能市场,并席卷全国。截至目前,全国大约有10个省份对新建风电和光伏项目都有加装储能的要求,“安徽模式”开启了风光储新的纪年。

巢湖观湖风电场

巢湖观湖风电场

“十三五”期间,安徽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加,装机占比持续攀升,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222和117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五位,2020年新能源最大出力占负荷比重48.2%,居华东电网首位,新能源电力实现全额消纳,零弃风弃光。

安徽淮南潘集水上漂浮式光伏项目,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建设而成。

安徽淮南潘集水上漂浮式光伏项目,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建设而成。

在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的道路上,国网安徽电力一手抓电源侧新能源发展,一手抓用户侧电能替代。

2020年10月,芜湖市建成一批“绿色港口”,全部26个大型货运码头实现了港口岸电“全覆盖”,累计建成低压岸电设施91套,如后期满负荷应用,全年预计可实现电能替代800万千瓦时,减少长江港口碳排放7976吨,有效推动“长江大保护”任务的有效落地。

“自从靠港船只用上港口岸电后,再也没有呼吸到浓浓柴油味了,整个港口空气都变得清新许多。”11月7日,安徽芜湖繁昌县新港码头负责人对国网芜湖供电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维护港口岸电设施表示感谢。

河里的货轮用上了“绿色电”,路上跑的汽车也在积极开展新能源革命。作为“新基建”重要领域之一,安徽电力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预计全年将新建41座充电站,扩建30座充电站,新扩建充电桩457个。

中国科大留学生在合肥市政务中心电动汽车快充站为电动车充电(李岩 摄)

中国科大留学生在合肥市政务中心电动汽车快充站为电动车充电(李岩 摄)

“十三五”期间,国网安徽电力扎实开展港口岸电建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粮食电能烘干,累计共完成替代电量182亿千瓦时,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落实新能源电量消纳上争当样板,推动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上台阶,努力走出一条低碳环保、集约高效的绿色电力发展之路,用绿色电力涂亮美丽安徽“底色”。

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乡村振兴奔小康

“嗡嗡嗡……”随着新的配电台区建成,安徽六安霍山县陡沙河村扶贫车间里的制茶机器开足马力生产,依靠碳火制茶的窘境一去不返。

“跟上土市镇一样,我们地处大别山腹地,这些年山区道路有了很大改观,最大的问题成了‘用电难’。”霍山县太阳乡党委书记任其平感叹,“现在好了,用上了‘国网电’,山区干部群众实现绿色振兴的信心就更足了。”

今年1月3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国网安徽电力全面接收全省6县(市)原水电供区电网。春节前,31个应急改造代建项目全部投运,春节期间,原水电供区群众用电零投诉、零舆情。今年,总投资12亿元的原水电供区119个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随着一根根新电杆立起来,一台台变压器装上去,困扰原水电供区多年的“用电难”正逐渐成为历史。

国网霍山县供电公司大化坪镇中心供电所组织党员服务队到当地制茶企业检查用电设备、了解客户用电需求。(袁翔 摄)

国网霍山县供电公司大化坪镇中心供电所组织党员服务队到当地制茶企业检查用电设备、了解客户用电需求。(袁翔 摄)

原水电供区电网改造只是国网安徽电力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该公司持续实施农村电网提档升级,以乡村电气化工程为依托推广电能替代技术等方式、增强农村用电保障能力,推动农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春季,安徽青阳朱备镇将军村所辖的阳山、河里、西山等村民组的茶叶产销两旺,茶叶产量达3.4万斤。为满足产销旺季的用电需求,国网安徽电力提供的“移动储能车”充当起电力卫士,有效缓解了该地区进入茶季以来负荷激增和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可节约当地配电临时增容投资100万元左右,安全可靠供电保障茶农炒茶工艺品质,间接给用户创收近50万元。

今年长江、淮河洪涝灾害汛情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试题”。7月25日,安徽长江、淮河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位于安徽阜南县、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的王家坝闸开闸泄洪,90平方千米的蒙洼蓄洪区蓄洪3.74亿立方米,夜里庄台上老百姓家里的灯却都亮着。

蓄洪期间“不停电”,这得益于国网安徽电力创新性提出主动防御建设理念。2018年以来,该公司转变思维,从被动抗灾转向主动防御,编制《安徽省行蓄洪区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行蓄洪区电网“十三五”规划,投资7.5亿打造本质安全网架,2020年行蓄洪区期间,所有按照标准改造后的台区安全平稳运行,未出现一例拉停设备或线路的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沿江地带,确保沿江地区洪水期间的用电安全!”国网安徽经研院配网专家王绪利说。

“十三五”以来,国网安徽电力持续加快补齐农网发展的短板,全面加大对电网薄弱、贫困落后地区的投资倾斜力度,实施了包括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机井通电”工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行蓄洪区电网改造等专项工程,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实现经营区域内“户户通电”,9680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8.2万眼机井用上放心电,农网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6千伏安,居中部省份第一,点亮3000个贫困村484万贫困群众家的照明灯。多年困扰贫困群众的采暖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大幅改善。

颍上邱家湖行蓄洪区电网改造新架设线路和老旧线路对比图

颍上邱家湖行蓄洪区电网改造新架设线路和老旧线路对比图

忆往昔继往开来,谱新篇砥砺奋进。当前,安徽电网“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蓝图正在擘画。国网安徽电力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电网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大力实施“一体三化”现代能源服务,全力在国网战略目标实践中“争先锋、当典范”,全面建设战略实施“新高地”,奋力书写战略落地“安徽篇”,为打造国网战略落地“长三角样板”贡献安徽力量。(郭汶璋 黎彬 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