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铜陵分行:金融活水铸产业扶贫路 昔日山乡甩穷帽奔小康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工商银行铜陵分行:金融活水铸产业扶贫路 昔日山乡甩穷帽奔小康

隆冬时节,一年农忙季已经结束,但枞阳县汤沟镇陈公村村民刘会兰依然忙碌:早起安顿好父母和上高二的孩子,她就去村里的安徽玉堂雨具有限公司陈公村扶贫车间上班。对于刘会兰来说,2020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这一年,阔别工厂近10年的她重新走进生产车间,只是这一次,她不用再远赴数百公里外的浙江,而是成为一名在家门口务工的产业工人。这样的改变,正是得益于陈公村扶贫定点帮扶单位工商银行铜陵分行。刘会兰家因病致贫,家中情况不允许她出远门务工。今年11月3日,由铜陵分行招商引资的安徽玉堂雨具产业扶贫项目投产,带动40多名贫困户就近就业,刘会兰就是其中一员。“扶贫车间就在家门口,方便我照顾老人孩子,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公司知道我家有病残老人,工作时间相对灵活,这份工作特别适合我。”

陈公村共有880户、34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贫困人口272人。自2016年开始定点帮扶工作,工行铜陵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工作要求和部署,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普惠金融等领域积极探索,发挥金融行业优势,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强村富民。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年初获得市政府2019年扶贫工作考核“好”等次的基础上,工行铜陵分行再接再厉,坚持党建引领,压实责任、群策群力、真抓实干,目前全村111户已全部脱贫。

扶贫先扶志。多年来,受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陈公村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工业发展几乎为零。在深入分析陈公村实际情况后,工行铜陵分行党委认真谋划,精准施策,并遴选优秀干部任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与村两委一起,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精气神,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走产业扶贫的路子。分行驻村工作队组织联系村民参加龙虾养殖、西瓜种植、服装加工等专业培训班6期,受训千余人次,动员吸纳民间资本200多万元,利用水面资源优势扩大龙虾养殖规模至600亩,每年既增加了村民田地的租金,也为10户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4万多元。

今年,工行铜陵分行加大产业发展帮扶力度,给予资金支持,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进一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巩固村集体经济基础。5月,村民委员会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与枞阳县中祥家庭农场合作,将上级划拨的50万元发展资金,投入到本村种植大户,年收益4万元;8月,铜陵工行经调研采取“请进来”的方法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成功引进安徽玉堂雨具有限公司来村开办扶贫工厂。项目成功落地后,启动资金遇到困难,工行铜陵分行及时捐赠产业发展资金5万元。11月3日,安徽玉堂雨具有限公司陈公村扶贫车间如期开业,解决富余劳力40多人家门口就业,有望能为村民增收100多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3万元,巩固了扶贫成果。11月17日,工行铜陵分行组织包户干部赴帮扶村进行“冬季攻势”再帮扶、再对接,今年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余万元,采购当地扶贫农产品近50万元。

脱贫攻坚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铜陵分行先后共投入资金16万元用于新建党员活动中心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基础施工,4条全长5公里的道路得到硬化、污淤水塘整治清澈;出资2万元亮化路灯,捐赠4.5万元新建村路灯广告牌,广告年收入3万元;投资3万元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协助配合村两委积极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落户陈公村,争取各级政府配套资金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公路桥1座、排水灌溉沟渠1条,改善村内水利和交通状况,为陈公村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工行铜陵分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精准扶贫信贷工作,简化扶贫贷款办理流程,普惠部联合信管部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审批工作效率。截至目前,该行产业扶贫贷款共发放5050万元,同时积极申请开办扶贫小额贷款业务,疫情期间成功发放一笔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和四笔产业精准扶贫贷款1950万元。扶贫贷款已带动贫困人口就业99人,为疫情防控及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铜陵工行将纾困解难惠民生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关节,坚持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通过开展“六一”进校园、“七一”看望贫困老党员等活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今夏强降雨和洪灾发生后,陈公村部分道路、房屋受浸,农田被淹,遭受巨大损失,铜陵分行组织帮扶干部多次前往帮扶村受灾现场,送去现金及方便面、矿泉水、毛巾等防汛救灾物品;灾后恢复生产自救期间,该行迅速组织帮扶干部入村走访调研,送去电风扇、电饭煲、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等,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经过铜陵工行的帮扶,如今的陈公村,工业企业从无到有,特色养殖业逐渐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部建成,真正走上了产业强村富民的脱贫奔小康之路,昔日贫困山乡换发出全新的活力和光彩。(通讯员:杨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