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成为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共潜山市水吼镇委员会

“基层党建+”成为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共潜山市水吼镇委员会

水吼镇是潜山市贫困村最多的乡镇,也是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乡镇之一。8年来,中共潜山市水吼镇委员会始终坚持高效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集智聚力、科学决策,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引擎”。并带领全镇人民在战贫的路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月25日,中共潜山市水吼镇委员会因脱贫攻坚成绩突出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凝聚最强攻坚力量

水吼镇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如何统筹各方、破解难题,如何尽快让群众脱贫、让贫困村出列成了摆在水吼镇党委面前的难题。

镇党委认真分析水吼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群众期盼,得出结论:优良的生态是水吼的最大优势、生态旅游是水吼的最亮特色,水吼要走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

强不强,领头羊,富不富,看支部。“水吼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来抓。”水吼镇党委书记华小芬说,“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配齐一批‘能吃苦、懂政策、善落实’的党支部或党小组,激活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共谋发展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华小芬介绍,镇党委每年的组织工作要点,均明确要求全镇各党组织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双向承诺”为载体,组织广大党员、镇村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两山论”的学习,开展“水吼绿色发展,我该怎么办”等系列专题讨论。将党组织建在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先后组织了恨水茶产业协会党支部、白马潭旅游党支部等非公党支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这一系列举措,强化了全体党员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坚定了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该镇还建立了脱贫攻坚党政主要负责人双指挥长、双分管专抓、双包联系村、镇直单位结对帮扶、村级力量“三合一”等责任体系,建立了镇村帮扶干部“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机制,镇级带着村级干、村干做给党员看、党员做给群众看,以更加务实、严谨的作风投身脱贫攻坚战主战场。

脱贫攻坚以来,该镇恨水茶产业支部党员蒋泽艳在程湾村党总支的支持下,将1420亩荒山打造成高山有机茶基地,带动周边群众每年务工收入总计达100余万元。还有马潭村李先云、三里村汪义琴等一批党员模范,带头发展农特产业,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

集智聚力打造发展“红色引擎”

“我们村离天柱山景区不过两三公里,风景很美,但村民们多年来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穷’字。”水吼镇天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队长王长雨表示,他刚来天柱村驻村时,这里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是潜山市八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贫困率高达33.32%。

2014年开始,该村开始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村民以入股的方式成立天柱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峡谷景区,创新“公司+农户”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农民以林地和投资额入股参与分红。现在村民每年分红额最高可达2万元。

天柱村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的背后,是水吼镇党委深入实施“全镇大景区、全域大旅游”的战略成果。如今的水吼镇,已建成景区景点15个,星级以上农家乐97家,全镇接待游客逾100万人次、旅游产值突破2.5亿元,带动5000余贫困人口脱贫。

为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水吼镇党委强抓营商环境大提升,明确“产业规划向乡村旅游衔接、基础设施为旅游产业发展配套”的基调,围绕旅游办工业、发展农特产业,推进农旅深度融合。脱贫攻坚以来,该镇先后引进了九牧皇家鹿业、天柱山滑雪度假胜地、天仙峡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天柱山梦幻仙谷高空玻璃桥、灵鹿养生及健康饮品项目等五个超亿元投资项目,总投资超8亿元。

该镇党委还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形式,做大、做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打造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旅游扶贫基地、农家乐等带动主体300余家,20分钟就业圈基本形成,贫困群众在家就可就业,吸收1200余名贫困户就近就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

此外,该镇党委还积极盘活集体资源和资产,通过建设光伏电站、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厂、旅游服务设施等形式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脱贫攻坚以来,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在水吼镇党委集智聚力、科学决策下,该镇上下万众一心,全力开启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引擎”,8年时间里,水吼镇不仅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人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还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人间天堂”。(全媒体记者 刘惠子 通讯员 储卫清)

来源:安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