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淮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来源:淮南报业新闻网

2009年4月至2010年底,全市共投入搬迁资金21亿元,建立塌陷区搬迁居民安置点19个;淮南还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09-2020年)》,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

原标题:淮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淮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坚持“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的综合治理思路,坚决贯彻“目标上不动摇、政策上不争论、搬迁上不折腾、工作上不懈怠”的方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村庄搬迁应急工程和重大综合治理项目为重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投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99.2亿元,其中,村庄搬迁资金77.2亿元(采煤企业补偿52.4亿元、各级政府投入24.8亿元),搬迁居民4.67万户,14.1万人;投入生态修复资金22亿元,治理沉陷区24平方公里。

在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中,淮南首先从健全组织、创新机制入手,使全市的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以来,市政府成立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把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有关县、区也相应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具体协调、管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制定了《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明确了各级政府是村庄搬迁及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初步形成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淮南同时还制定了治理政策,《淮南市采煤沉陷区农村集体土地居民补偿搬迁安置暂行办法》及《关于采煤塌陷区加快村庄搬迁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等若干指导意见相继出台,确定了“以人口补偿为原则,据实补偿为补充”的补偿方式,有效地遏制了长期以来采煤塌陷区搬迁抢建现象,明确了淮南采煤塌陷区加快村庄搬迁、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实施采煤塌陷区农民培训就业援助行动,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将村庄搬迁工程建设列入市级民生工程,建立发展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塌陷区综合治理。

与此同时,全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制定搬迁计划。制定了《淮南市2010~2015年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计划》,力争6年任务3年开工4年完成,到2012年全面实施“先搬后采”。二是解决遗留问题。自2004年以来,全市因历史遗留问题搁置的12个安置点,已于今年全面开工,搬迁工程建设进展明显。三是落实补贴政策。去年淮南共申请省级“以奖代补”资金1536.5万元,市、县按1:1比例配套,用于搬迁工程建设。今年,市政府将搬迁工程建设列入市级民生工程,安排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去年汛期以来,市政府又筹措资金2030万元,用于塌陷区群众应急安置,确保了群众安全度汛、过冬。市沉治办、市建管处等单位还对搬迁工程建筑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进行定期检查。

淮南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着力推进了“4个试点”工作:一是在凤台县桂集镇实施了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顾桥首采区试点项目建设;二是在凤台凤凰湖实施“集中式搬迁”试点工作,在凤台县城北湖一带规划6平方公里用于塌陷区居民进行大集中安置;三是在潘集区实施按人口补偿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探索出了“搬迁用地先用后补,建设资金先付后算,安置新村先建后分”的“三先三后”建设模式;四是在潘集区夹沟乡实施潘一东矿“先搬后采”试点工作。对2012年正式投产的潘一东矿启动“先搬后采”试点建设。

淮南还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09-2020年)》,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目前,淮南共编制了《淮南市西部沉陷区生态治理规划(2010-2025年)》、《淮南市城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淮南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2009-2020年)》、《淮河潘谢矿区蓄洪与水源工程规划》等近10部涉及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为淮南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娟安徽]

标签:采煤塌陷区 采煤沉陷区 综合治理工作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