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蚌埠往事风云录:遗留在时光里的习俗


来源:凤凰安徽综合

扬州人开的公泰酱园收徒经保人介绍后,不立字据。生意旺季,中、晚餐均一荤一素;淡季则按每月初二、八、十八、二十四加荤。就餐时徒弟为师傅盛饭,逢六月伏天和腊月寒天,

扬州人开的公泰酱园收徒经保人介绍后,不立字据。生意旺季,中、晚餐均一荤一素;淡季则按每月初二、八、十八、二十四加荤。就餐时徒弟为师傅盛饭,逢六月伏天和腊月寒天,

早市

20年代,在市中心区的商业街道旁形成早市,尤其以华盛街繁荣。每日天刚亮时,华盛街已是人群熙攘。个体摊贩既有六七十岁老翁,也有十多岁的幼童。他们提筐携篮,以其微薄的资本,向纸烟店、炒货铺、油炸铺等批发些香烟、瓜子、炒花生、焦酥蚕豆、油条之类,再在市面上兜售,以图蝇头微利。

夜市

民国4年后,在蚌的许多官吏、军阀、富商、行伙等,模仿大都市人的物质享受,追求奢侈淫逸的夜生活,夜市随之兴起.夜市活动在30年代,主要是烟、赌、嫖三项,其风气盛行类似于天津、汉口、上海.一些人的生活习惯是傍晚灯亮才起床,早上灯灭才就寝,夜饭要吃二三顿,白日只需凑合顿把即可.许多菜馆、饭铺在晚间经营,小商小贩肩挑手提香烟杂货走街串巷,奔忙不停.在一些游艺场内,围绕戏院、书场附近,饮食摊点相连,生意到午夜过后才收.

摊贩习俗

蚌埠摊贩在设点上大致有5种习惯:以老乡结群。淮珠市场肉案四五十处,江苏籍人和安徽籍人各结成群;鱼挑子则以淮河南岸和北岸两派结群;寿县、正阳关籍人卖小吃,多在太平街设点成群。以行业结群。新船塘外及三号码头附近,铁货摊连成一片,所售为淮河船家所需的“枣核钉”、滑轮、铁锚、铁链等。有些摊点后的棚户里设烘炉一盘,常常是炉火通红,锤声叮咚,边打边卖;纬二路两旁经营破布拉条的大案子紧密相连,船民都从这里购旧破布拉条扎拖把用;老大街西边的兴平街,汇集专为粮行经营麻袋的摊贩。以场所结群。饮食摊、杂耍游艺摊,旧时多聚汇在西游艺场和东游艺场。带有赌博性质的“摇会”、“套圈”、“打彩”等地摊也凑在热闹的人群里。以民族结群。回民摆小吃摊,带有挂红布的木牌,上画有茶壶,书写“清真教门”字样,或用伊斯兰文字标志。回民小吃摊集中在大舞台、太平街等处。以经营品种结群。卖牛肉汤的旁边常摆卖馓子的,顾客要一碗牛肉汤时,习惯泡馓子吃;售绿豆丸子汤锅旁常有打缸贴馍的炉子,炸油条的旁边常有打烧饼、卖煎饼及出售米粥或辣汤的摊子,为顾客搭配。

理发业习俗

蚌埠理发行业被分为剃头挑和剃头店两类。30年代后,取名“人人”、“香港”等理发店(厅)在蚌开业,沿海大都市的理发美发习俗亦传入蚌埠。

浴业习俗

蚌埠浴业习俗源于苏北扬州。浴室设大汤池,为扬州人“水包皮”的浴风;附有搓背、修脚、理发,俗称浴室“小三行”。建国前,浴池规模以温泉、大观园、玉清池三家较大;茶叶以龙泉浴池、新华浴池两家为考究;修脚则是天然池浴室首屈一指;毛巾以大观园、龙园、玉清池等浴室最清洁;茶役待客以龙园、高升园浴池较为闻名。浴客因社会地位不同而进不同浴室洗澡。

浴池行话

浴池业多用苏北方言说行话、暗语,使浴室管理及内部事务不让一般浴客知晓。苏北人开的蚌埠浴池,旧时使用的行话如下:

座席编号从一到十,依次称溜、鱼、汪、折、中、神、星、张、夜、台。

浴客衣服鞋帽暗语:帽子称顶峰,鞋子称提兜,褂子称奶服子,裤子称底岔。  浴室用具暗语:座席铺用毛巾称下水,座席盖用毛巾称上水,毛巾把称醒神把子,茶叶称欢喜,竹牌子称茶头牌。

浴室人员俗称:经理称老板,带班头称二水头,门口管理人员称监堂,学徒称小伙计,茶役称看厢。

小帐(小折子)数字亦用暗语,从一到十依次为红、月、在、宣、中、神、先、张、爱、台。

[责任编辑:王娟安徽]

标签:蚌埠 习俗 浴室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