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徽开建“海绵城市”调蓄水 全省后年全面试点


来源: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到2017年,合肥城市内涝积水点要基本解决,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控制率达70%以上。今后,将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水系,全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有效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自然水体。

原标题;安徽开建“海绵城市”调蓄水

到2017年,合肥城市内涝积水点要基本解决,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控制率达70%以上。昨日,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增加雨水调蓄、净化以及再利用的功能。

目标

全省后年全面开展试点建设

每当有城市发生内涝,人们总习惯性地追问下水道,因为人人耳熟能详——“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0多座中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逢雨必涝遇晴易旱。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好排水问题,意见中提出到2017年,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合肥先行先试建设取得成效,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得到解决,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控制率达70%以上。

到2020年,全省所有城市及60%以上的县城区要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控制率达80%,“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全面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河湖水系和山体林地田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

要避免河道水系被随意“填埋”

“安徽有不少城市,随着建设发展,老的池塘河流慢慢在消失,这种局面要得到控制和改观。”相关专家指出。

今后,将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水系,全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有效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自然水体。

在满足排水功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城市要恢复已填埋的河道,强化水系沟通,保护现有湿地,对城市水系进行水质净化、流速缓滞,保证城市防洪排涝需要的过水流量和调蓄库容。

控制

运用多种技术增加雨水调蓄能力

省住建厅建议,城市绿地与广场要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统筹开展竖向设计,在消纳自身雨水径流的同时,要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

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各地可采取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雨水塘、生态堤岸、生物浮床等多种技术,提高雨水渗透能力,增加雨水调蓄、净化功能。

“打造现代海绵城市,雨水调蓄不可缺少。”市排管办的专家指出,合肥将根据省厅的要求,结合城市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和下沉式广场等合理布局。

目前,在老城区内,合肥市正在杏花、包河、逍遥津三大公园内建设调蓄池。未来五年,拟结合南淝河森林公园、望湖城公园、环城水系、天鹅湖水体、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带,设置48座城市雨水调蓄设施,总容积为75.9万立方米。

鼓励

小区实行雨水回用“低影响”开发

安徽还将鼓励建筑与小区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开发形式,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和相应设施。

在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推行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增加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既有建筑与小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屋顶、建筑与小区周边绿地以及景观水体等实施“低影响”开发改造。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合肥市可持续发展,如今正对雨水资源化利用越来越重视。以新建小区为例,合肥市将逐步开展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蓄水池、景观水体建设,预计规划工程量达2.5万立方米。

未来,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冲洗汽车用水、冲厕用水等,这些都将成为合肥重点提倡的雨水回用方式,让更多的雨水不再白白地流淌浪费。

[责任编辑:王娟安徽]

标签:城市湿地 城市建成区 城市内涝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