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东北抗联英烈不为人知的往事


来源:合肥晚报

根据中央的指示,童长荣积极奔走于各高等学校和文学团体之间,说服党内外左翼文艺工作者停止与鲁迅的论战。而在这些年中,何坤芝曾两次出家,其中一次是被童长荣母亲“逼”的。

第一位因抗日牺牲的我党高级将领

说起“左联”,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旨在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的文学组织,也知道她的旗帜人物是鲁迅等大家,但你知道其中的一位真正发起人是谁么?说起上世纪30年代的“东北抗联”,不少人也都熟悉当时的领导人赵尚志、杨靖宇的故事,但你知道“东北抗联”早期还有一位和他们齐名的领导人吗……这个人就是我省枞阳籍抗日英雄童长荣。

但十年前,我无意中接触到这位皖籍先烈名字时,他仅仅是个符号,连一些有关部门也提供不出更多的详情。上网搜寻,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篇文字。可见人们对“童长荣”这三个字太陌生了。作为烈士的同乡,我觉得我有义务有责任还原烈士的真面目与世人。于是,从2005年开始,我一点一点搜集烈士的相关资料。通过这几年不懈的努力,手头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对烈士短暂一生的足迹也理顺了。特别是2014年6月,我到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汪清县——烈士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当年的东满一带,专程走访并拜祭了童长荣烈士陵园。

当地人民对先烈的缅怀、纪念,真的令人动容。省地县各级党史工作者,早就开始了对当地历史的调查,寻找当年的知情人,详细了解、形成文字;在革命时期留下的各种档案里找寻蛛丝马迹。我们接触到一位名叫金春燮的朝鲜族老人,他原是汪清县领导,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对先烈事迹的搜集整理工作,自费跑遍延边各地,联系一些先烈的亲属、后代;确认并建造数十处革命遗址并树碑立传。正因为有这些人矢志不渝的努力,才为我们还原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先驱形象——

童长荣,安徽枞阳人,1907年11月生。1921年就读于省立师范(现安庆一中前身)时接触革命,后与王步文等成为安徽学运领导;1925年又与王步文等一道东渡日本留学,同年入党,后成为中共东京特支负责人;1928年回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任沪中区委宣传委员、书记,参与筹备左联;后转战至河南、天津、大连任省(市)委书记; 1931年9.18事变后,与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第一批被中共派往东北,组织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童长荣来到抗日前沿阵地东满(包括今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带),任东满特委书记。东满地处中、苏、朝三国交界处,社会情况复杂,日本人的势力早已渗透。童长荣入党时间最早,学历最高,又是一位有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老革命”,既有文韬亦有武略。他是东满抗战的主心骨。1934年,日寇疯狂大扫荡,妄图围剿抗日武装。3月21日,童长荣在带领特委机关转移时,牺牲在吉林延边汪清县。牺牲时,他的身份是东满特委书记,东满抗日武装的最高领导人,党史军史上称他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的创始者。

从那些为数不多却很有细节的资料看,童长荣个子不高,长条脸,瘦瘦的,脸色苍白,鼻梁上架副眼镜,很像一位在校大学生,当年才24岁。在“山头”林立、战将如云的东北抗战中,童长荣似乎算不上一员猛将、虎将,但却是一位胸怀开阔、目光高远的儒将;他不一定能弹无虚发,叱咤风云,但他更善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精心布局东满的抗战局势,耐心引导东满军民对抗日形势的了解,对革命前途的认识。他总是把眼前的工作同革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让人想着未来。他教身边一位文化不高的同志学习,说将来革命成功了,我们都是国家主人,还要治理国家呢!他领导的东满根据地,人民政权发展得红红火火;男女老幼积极性高涨。游击队成立初期,缺少武器,群众纷纷出钱出力,献计献策。有的人从家里拿来大刀、猎枪,有的人带路去找东北军溃退时偷埋下的枪械,还有几位妇女,居然把伪军的枪偷了过来。

通过寻访,我还知道日后名扬全球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当年曾是童长荣麾下安图县的游击队队长,他在回忆录中就生动地介绍了“牛皮步枪”(用吃剩的牛皮迷惑敌人以夺取步枪)和延吉炸弹的来历。东满游击队很快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童长荣和杨靖宇、赵尚志等一批抗联初期的武装领导人,都是带着明确坚定的奋斗目标抗日的。很快,日本关东军就敏感地意识到:共产党的抗日游击队是“满洲之癌”,比其他的抗日队伍更危险、更可怕,必须集中力量,全力消灭。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吾能]

标签:英烈 童长荣 日本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