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山地名的“山”味儿(上)


来源:黄山在线

黄山地名的第一个突出特征是,地名是黄山山水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黄山独有的自然地理景观及其多姿多彩的特征。

原标题:黄山地名的“山”味儿(上)

黄山地名的第一个突出特征是,地名是黄山山水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黄山独有的自然地理景观及其多姿多彩的特征。

黄山境内五大山系环绕交错,具有丰富多样的山地地形、地貌,导致了黄山地名(特别是聚邑名)与“山”类地理实体的地形、地貌及其特征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换句话说,黄山地名饱含着浓浓的“山”味儿。下面从通名和专名两方面分别讨论。

一、徽语独有的山类通名

现代汉语典型的地名结构通常是“专名+通名”结构。通名在后,作用是定类,确定一个自然地理实体或人为地物所属的类别。黄山地名既用“国、省/市、区/县、乡/镇、村委会、村/庄”或“山/峰/岭、水/海/江/河/溪/湖/池/塘”等普通话通名,也用“尖、塔”等徽语特有的方言通名。专名在前,作用是定位,指出一个地理实体或地物是同类里的哪一个,描写其特征。如“北京市”里的“北京”表明“市”这个类里边名字叫“北京”的那个市,“黄海”的“黄”则描写该海的水色特征,而“黄山”的“黄”是表明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在此升仙的特征。

仅就歙县境内的276个山名来看,其中252个(占总数的91.30%)山名包含有15个山类通名,即山、岭、峰、顶、尖、台、坦、头、冈、降、凹、凸、坪、 、 。其中,“山、岭、峰”3个为山的通名,“顶、尖、头、冈、降、台、凹、凸、坦(毯)、坪、 、 ”6个为山类附属物的通名。从通用地域来说,“山、岭、峰、冈”是普通话最常见的山类通名,“顶、尖、头、降、坦、 、 ”等为仅见于黄山市的通名。从数量上看,“尖、岭、山”三个频次最高,占山名总数的78%左右,仅“尖”一词的频次就多达32.6%。其余24个(占总数的8.70%)山名通名为“零”,即所谓的转喻类地名词。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山名还存在两个通名连用的情况,比如“岑岭、小岭头、大山尖、峰高岭、大山尖、高山尖、小峰尖、天台降”等。

二、丰富多样的山类专名或特征

地名结构里,通名对自然地理实体和人为地物进行分类,专名使通名所表类别里的某一成员区别于别的成员。根据专名语义的主观性强弱,黄山地名分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类。自然特征地名里的专名为自然地理实体本身的各种属性、特征或形状,如体量、方位、有关数量、物产、伴随物、颜色等,人文特征地名里的专名为人的认识、活动以及主观愿望。前者主要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后者主要反映了人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希望以及文化赋予地理实体或其附属物。由此可见,前者的客观性较强,后者的主观性较强。下面分别讨论。

(一)自然特征专名

从语言学角度看,自然特征专名可分为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和方位词四类。

1.名词专名,分为如下两类。

(1)物产专名。如金竹岭(出产金竹)、箬岭头(出产箬叶)、石耳尖(出产石耳)、灵金山、万萝山、红硃山等。

(2)伴随物专名。包括山本身的伴随物以及附近的自然实体(平坑岭、长潭山就是以附近的“坑”和“潭”而得名),如:“白雾尖、云雾尖、雾云尖、披云山、古云山”等因常有云雾得名;“岩山、龙岩尖、坞石岭、仙人石尖”等因有或多岩石得名;“天湖山、长潭山、平坑岭、宝坑尖、龙门坑降、金河山、石川山、小湾岗头”等因有河流湖泊得名;“苦马洞岭、石洞岭”等因上有山洞得名;“大岗头、水岭(山)、石土在山、大垄山、水山尖”等上有小山岭得名;“蒲田岭、湖田山”等因有田地得名。

由上面的举例及其分析可知,本义山名主要是选取山体本身具有的某一特征、属性来命名,命名客观而名实相副。

2.形容词专名,分为如下三类。

(1)体量形容词专名,如“高山、齐云山、仰天坪、大岭、大土党”等。

(2)颜色形容词专名,如“青山、青山尖、青产尖、长青山、高白尖”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黄山古称黟山,因为山色如黛而且苍阔,故以“黟”为名,意思是黑色的山。今名“黄山”的“黄”却不是黄色的意思,而是由黄帝在此升仙的山。

(3)其他形容词专名,如“新岭、正岭、竦岭、清凉峰、老尖、威风岭”。

3.数(量)词专名。此类成员虽然数量不多,但成员复杂。有表示山峰数量的,如“五魁山(五峰并立)、双岭、千头山”等;有表示附近田地面积的,如“三亩尖、六亩尖、八亩尖”等;有表示山峰高度的,如“千丈岭”等;有表示山峰形状的,如“三角尖、三凸尖”等;还有表示编号的,如“三号尖、九号里尖”。此外“万岁岭”一名应该是表示某种愿望或曾经出现过某个事件,暂且归入此类。

4.方位词专名,用方位词表示以某个地理实体或地物为参照显示某个山峰的地理位置,如“南山、东山、后山尖”等。偶有也会出现两个方位词的山名,如“上下岭、里西山”等。

(二)人文特征专名

人文特征专名分为如下几类。

1.姓氏专名。某个家族的居住地靠近某座山峰,该家族就以自己的姓氏作为该山名结构里的专名,意在为这座山贴上自己姓氏的标签,以显示该家族在本地域的居住历史。如“罗岭、罗坑尖、汪家尖、黄家山”等。

2.地物专名,以附近某个著名人工建筑为山名结构里的专名。如“县学山”,该山西麓为原歙县学宫所在地而得名;“紫阳山”,以北宋至晚清该山建有紫阳书院,南宋大儒朱熹曾在此讲学而得名。

3.事件或传说专名。如“将军帐山”,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山驻兵而得名;“问政山”,因唐朝歙州刺史于德晦为其堂兄于方外在该山峰修筑“问政山房”而得名。他如“公干岭、黄山、佛岭、佛子岭、放牛坦、天子岭”等也是因此而得名的。

4.愿望专名。如“望子尖、太平尖、贵岭、和平尖”等。这些山名直接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意愿和感情。

5.形喻专名。山峰的形状、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想象成为与之形似的动物、植物、器物或其局部、动作来给山命名。形喻专名是最能产的一种的命名方式,仅歙县一地的此类山名就多达51个。如

动物专名:猫鹰尖、鸡山、凤凰山、凤形山、大牛山、大牛凹。

植物专名:七朵芙蓉山。

器官专名:鸡冠山、牛鼻尖、狮头石山、虎头岭。

天体专名:斗山(形似北斗七星)。

器物专名:华屏山、笔架尖、喇叭山、马鞍山、剪刀峰、元宝山、胡芦尖、鬼头尖、风车山(又名“凤翔山”)。

(待续)

[责任编辑:宋吾能]

标签:黄山 地名 专名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