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科大“少年班”创办者至今依然钟情教育


来源:合肥晚报

对于家庭经济的困难,司有和也历历在目:“我兄妹四人,再加上爸爸、妈妈和外婆,全家7个人,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只有54元。后来,司有和把这个理论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获得成功,儿子司卫东于1986年考上科大少年班,现在在美国布鲁海汶国家实验室任研究员。

4 六成家庭教育有方

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作为参与者,40多年来,司有和一直跟踪着科大少年班大学生的成长实践。

他发现,在入学的少年班学生中,有60%的学生来自中小学老师和医务工作者的家庭。

司有和分析,这些家庭的社会地位较低,都有一个提高自己家庭社会地位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些家庭的爸爸妈妈们已经年龄大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再加上这些父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因此孩子一出生就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各项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都在早期得到比较好的训练,具备了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比如:广泛浓厚的兴趣品质、专一强烈的注意品质、高度的自觉性品质、随遇而安的情绪调控品质、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等。

正是这些非智力因素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所以他们考进了少年班。

5 四成学生可以诱发

司有和接着分析,另外那40%的学生,则来自普通工人农民家庭,有的学生父母不识字,是文盲。也就说,这些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不好。在他们考进少年班之前,也确实有过学习不好、分数不高、成绩下滑,甚至调皮打架的经历。可是,他们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考上少年班了呢?

在深入观察和调查研究后,司有和发现:这些孩子,或者是在小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好的物理老师;或者在初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好的数学老师;或者有一个关心他的舅舅、姑姑或叔叔……对他进行引导,诱发出少年大学生具备的各种优秀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从而也获得快速发展。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智力中等的孩子,如果我们有办法能够让他也具备少年大学生的那些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那么他也应该能够获得比较快的发展。我把这个理念叫做家庭教育的‘早期诱发模式’。”司有和这样总结道。

后来,司有和把这个理论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获得成功,儿子司卫东于1986年考上科大少年班,现在在美国布鲁海汶国家实验室任研究员。

6 著书立说形成理论

早在1982年,司有和就出版了《少年大学生的奥秘》一书,被评为“1984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用书。

此后的20年里,随着对早期诱发、超常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司有和相继出版了《少年班通讯》、《培养超常儿童有学问》、《杰出中学生的14种能力》、《早期诱发——帮你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带孩子决胜后半场》和《INIF超常教育法》等著作。1994年,他的论文《早期诱发:成功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模式》被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家庭教育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并获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颁发“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和“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7 退而不休足迹遍全国

2010年6月,司有和退休。

闲不住的司有和,仍旧孜孜不倦地驰骋在教育舞台上。他精力充沛,一方面,在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担任编审,负责书稿的终审工作,一方面,还在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系给本科生教授《科技写作》课程,给专业硕士生教授《科学传播》的课程。他主编的《企业信息管理学》教材,目前已是第三版第十五次印刷了。现在科学出版社再次找到他,要他修订出版第四版。虽已不再教这门课了,但他非常乐意地接受了修订再版的任务。

已然古稀的司有和除了“本职”工作,仍然不忘他的业余工作:家庭教育。在全国各地宣讲他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早期诱发模式,足迹遍及全国。在宣讲中,耐心地给家长们答疑解惑。

厦门电视台还专门为他拍摄了名为《孩子不笨,为啥成绩不好》等四集电视专题片。全国许多电视台、包括合肥的电视台都转播过。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吾能]

标签:少年班 司有和 家庭教育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