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徽文化蓬勃发展 千年古韵唱今风


来源:黄山日报

曾经,这座2200多年的古城诞生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文化;而今,徽文化熠熠生辉,文旅结合蓬勃发展、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多元文化业态推陈出新……

原标题:千年古韵唱今风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曾经,这座2200多年的古城诞生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文化;而今,徽文化熠熠生辉,文旅结合蓬勃发展、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多元文化业态推陈出新……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平台,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文化发展实现了由“软实力”到“硬产业”的嬗变。

距离祁门县城西48公里的大山深处,因《桃花源记》而得名的桃源村坐拥大经堂、保极堂等5座祠堂,18幢古民居,1座廊桥,还有端午跳龙船、中秋嬉香灯、宗族祭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众多民俗风情。在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的推动下,历经风雨的古建筑走出了维护困境,重新焕发生机,吸引了投资者的前来。类似的场景在黄山各区县频频出现。

黄山大地,古城、村落、街巷肌理保存完整,分布着大量文物建筑,活跃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我市决定在全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争取各方资金,让老房子“起死回生”;今年,我市深化成果,对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等4个空间形态类和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古戏台、古码头、古塔、古桥、古亭、古道、古井、古碑等12个单体形态类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同时,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白蚁防治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徽州古建筑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的修订,新制定《徽州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3个规范性文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切实保护散落在徽州的文物。我市还请非遗传承人开设工作室等方式,动静结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徽剧、轩辕车会、抛绣球、傩舞、目连戏等一批非遗民俗展演走进景区景点,“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去呈坎看晒秋”、“去塔川看红叶”……每到金秋,人们从五湖四海而来,相约徽州。青山碧水间,承载着徽州记忆的古民居、古村落镶嵌其中,美了景色,醉了游人。游客们说,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屋,让我找到了乡愁,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不久前,集古城生活、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于一身的徽州文化旅游区正式晋级5A,再次彰显了文化的魅力。

看的是风景,赏的是文化,留住的是根。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的推进,百佳摄影点的建设,成为了我市文化与旅游联姻双赢的一个符号。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要素,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据统计,目前全市52家A级以上景区中,以文化为主的32家,占60.77%。

拥有浓郁古城风貌,厚重的文化积淀,发展文化产业,我市有先天优势。但基于传统景点和工艺,立于布局散、规模小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此,我市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建设高规格的文化集聚平台,加强业态聚集能力,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徽文化产业新发展。 

位于黄山经济开发区的徽文化产业园,不仅汇集了以徽州四雕、文房四宝等为代表的皖南传统艺术、工艺品生产企业,还吸引了蓝猫动漫等数字传媒、影视动漫、设计创意等文化创意企业落户,带动了甲骨文、易安信等著名跨国企业的实训基地、教育培训中心签约落地。据徽文化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该园区已完成投资3.8亿元,入园企业25家,投产企业16家。今年1-10月,产业园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41%;税收505万元,同比增长104%。

徽州文化生态长廊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集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展览馆于一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主窗口,也是传播文化艺术、开展文化交流、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项目区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力,潜心耕耘,已由一片原本荒芜的生地转变成了当前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人声鼎沸的建设热土。在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向腹地延伸,整个园区形成了可观光、可考察、可落地、可建设、可生活的生动局面。如今,到长廊项目区,走进图书馆阅读已成为中心城区群众业余生活的一种习惯;去徽州糕饼博物馆了解糕点文化、购买糕点成为游客的一种选择。此外,长廊项目区内,百师宫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城市展示馆室内展陈施工正式启动,游客服务中心、雷迪森庄园精品酒店等一批主要工程主体建设全面完工,中国徽菜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进展顺利,以惠普软件创新基地为代表的若干个信息产业项目即将签约落地。

目前,我市初步形成徽州文化生态长廊、徽文化产业园、屯溪区黎阳故邸、黄山区太平水镇、西溪南古村落旅游综合开发、歙县徽文化创意产业园、休宁县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黟县秀里影视村、祁门县祁红小镇等16个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园的规模效应带动了全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了文化产业市场化、集约化的水平,把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竹艺轩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其竹雕菜单走进APEC峰会;徽文化产业园等6个项目获省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宏村·阿菊”入选第二批全省民营艺术院团“十大名剧”;全市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5个……一个个喜讯传来,让黄山人无比自豪。徽州文化,正在崛起;不久的将来,古典与时尚交相辉映的黄山必将实现。

相关新闻:

标签:徽文化 古韵 发展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