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徽商告诉你:杭白菊不姓“杭”


来源:合肥在线

作为地域性商人群体之一的徽商,在明清的商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明代中叶起,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徽商前往各城镇经商发展,而名列全国重要都会之一的杭州,也成为徽商聚集的经商据点。

原标题:天堂里的徽商

作为地域性商人群体之一的徽商,在明清的商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明代中叶起,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徽商前往各城镇经商发展,而名列全国重要都会之一的杭州,也成为徽商聚集的经商据点。

徽商去杭历史

徽人弃农经商的现象和从商风气的形成,目前在学界仍出现分歧的观点,有人持东晋说,也有人持宋代说,但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明代中叶说。此派学者普遍认为徽商是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商人群体,而非指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徽州商帮形成的标志是徽人从商风气的形成与结伴经商的现象普遍,而徽州商帮形成的基本条件则为须有一批徽州富商构成商帮的中坚力量,且是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徽州商人为战胜对手,有结成商帮的必要,此两个条件只有到明代中页才能具备。

徽人大量外出经商的时机,正值明朝农作物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带动着社会区域、农业、手工业、手工业内部的各种分工,商品交易必不可少,市场不断地扩大,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及天下,徽商的经营活动范围极广,结成一个有机的商业圈。但是与徽州邻近的东南经济市镇要区,更是徽商的首选,他们经商人数众多、经营行业广泛,对于江南市镇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徽州虽然处于万山之中,但是交通便利。可借水道与江南相通,顺着徽州水系主干新安江东下即可到达杭州。外商进入徽境或从饶州鄱、浮,或者从浙省杭,皆与徽州壤地相邻,利用新安江水运,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相连。新安江被称为是徽商的黄金水道,无数徽商由此河道抵达杭州,杭州为大运河的起讫点,由此可转至各地,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徽商聚集于此。

一个美丽错误

说到杭州,喜欢喝茶的人会立马想到杭白菊,千叶玉玲珑是古人对杭白菊的一个美丽称谓。然而我们挚爱的千叶玉玲珑名唤杭白菊却并非产自杭州,而一直是浙江桐乡的特产。那么她为什么叫“杭”白菊呢?

原来“杭白菊”称谓的来历,竟与一则徽帮茶商与南洋老板斗智的传说有关。

早在二十年代,桐乡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饮用菊花之佳品,被当时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转手销往新加坡等南洋国家。而桐乡本地的菊花经销商是朱金伦办的一家烟菊收购行。晒红烟和白菊花都是桐乡的著名土特产,朱金伦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红火,并通过徽帮茶商汪裕泰的口岸关系,出口南洋。朱金伦从农民手里把晒干的菊花收购进来后,要经过精心的处理、加工和包装。菊花是一种极易霉变和虫蛀的物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包装储存是个难题。朱金伦把菊花用牛皮纸手工封包,每一市斤一包,并按茶商汪裕泰的吩咐,贴上商标和使用说明。

于是桐乡产的菊花便千里迢迢运往南洋。

南洋商人梁老板收到徽帮茶商汪裕泰发出的第一批桐乡菊花,仔细验收。一打开封口,菊花的阵阵清香飘逸而出。拿出来一看,一包包方方正正,干干燥燥。只见每个封包上都贴着一张绿色的招贴纸,“蝴蝶牌杭白菊”几个字跃然纸上,下面是一段介绍产品的文字:“杭白菊者,冬苗、春叶、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华,四时之灵气。常饮菊花茶,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产家落款是“杭州西湖金伦茶菊庄”。有趣的是在落款下面还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本庄不惜巨大工本,在西子湖畔购地数千亩,聘请工匠,精心栽培,所产茶菊,非同一般,欲买正宗杭白菊,请认准蝴蝶牌商标。”梁老板一脸惊喜,忙打开封包,撮了几朵菊花,放进茶杯,沏上开水。只见朵朵菊花在水中竞相开放,花瓣层层叠叠,花色洁白晶莹,花香清馨扑鼻。梁老板不禁拍手叫绝:怪不得古人称之为“千叶玉玲珑”!

有这么好的货,还怕打不开销路? 杭白菊在南洋的需求量日增,精明的梁老板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既然知道杭白菊产于西子湖畔,何不甩掉汪裕泰这个中间商,直接去杭州找金伦茶菊庄,这样一来,获利不是更丰厚了吗?于是,他带了几个伙计,漂洋过海,来到杭州,四处打听金伦茶菊庄。可寻遍了西子湖畔,竟然丝毫不见杭白菊踪影。无奈之下,只得悻悻而归。

原来,徽帮茶商汪裕泰熟谙商界竞争之道,与南洋梁老板在茶叶生意上曾打过数年交道, 知道梁老板是个贪心十足的人,与其交往,必须处处设防。于是就虚晃一枪,把白菊花的产地说成是“杭州西子湖畔”。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环境下,汪裕泰的“张冠李戴”之计,还确实起了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使梁老板“过河拆桥”的梦想化为泡影。然而,桐乡特产白菊花却从此冠以“杭”字而扬名海内外。

杭城里的著名徽商

杭州与徽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在杭经商的徽商不胜枚举,胡雪岩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徽商之一。

胡雪岩是安徽省绩溪县湖里村人,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小时候有一次给东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把牛拴在路边吃草,将包袱藏起来,然后坐在路边等待失主。几个时辰后,失主才慌慌张张地找了来,胡雪岩问清情况后,从路边草丛中将包袱取出交还给失主。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来到绩溪,把胡雪岩带到杭州学生意去了。

初在杭州城“仁德钱庄”做跑街,因擅自借钱给官兵被开除后在湖州买卖粮食为生,后又在杭州设银号,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吴振北]

标签:徽商 杭州 斗智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