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林桂皖:“钉子”一样的人物


来源:中安在线

编者按:1975年,20岁的林桂皖结束在安徽省灵壁县界沟公社的下放生活,到位于淮北市的安徽省燃料化学工业局34工程处(中煤特凿前身)工作。从此,他与矿山建设结缘。他说:“一生都被钉在了特殊凿井事业上。

编者按:1975年,20岁的林桂皖结束在安徽省灵壁县界沟公社的下放生活,到位于淮北市的安徽省燃料化学工业局34工程处(中煤特凿前身)工作。从此,他与矿山建设结缘。他说:“一生都被钉在了特殊凿井事业上。”

2012年8月20日,57岁的林桂皖再次披挂上阵,出任甘肃省灵台县邵寨煤矿副井冻结工程项目总负责人,这是5年来在陕甘交界矿区,他负责的第七个项目。

“钉住”一片市场

亭口镇位于陕西省西北的长武县,那里的黄土沟壑纵横,塬高坡陡。黑河在亭口汇入泾河,沿亭口上溯两公里的河滩上,凸起一座长3000米、宽200米、高7米的平川。胡家河煤矿就建在平川上。

2007年,林桂皖带队进驻胡家河煤矿,那也是中煤特凿公司冻结法首次进入西部施工。

5年后,以胡家河为圆心,在50公里的半径内,林桂皖负责承揽了胡家河煤矿、孟村煤矿、核桃峪煤矿、高家堡煤矿等10个煤矿深井井筒冻结工程,产值累计达到6亿元。

“这些工程都是林总一锤一钉敲打出来的”,高家堡项目部常务经理彭承充满了敬意,“为了工程,他费尽心思,他让我们树立‘项目部就是市场开发部’的意识,要我们首先把工程做好。”

“林总特别善于沟通”彭承继续说,“他既展示真诚、务实和自信,又习惯换位思考”。

据了解,2008年,甘肃核桃峪煤矿开始建设,虽然没有采用冻结法施工,但是林桂皖依然与建设方保持友好联系,主动出谋划策,义务帮助解决建矿施工难题。普通法掘进至80米时,井壁突然出现淋水,460米时出水量大于100m3/h,注浆无效后,井筒掘砌施工被迫停工。

2010年12月,建设方决定采用冻结法施工。由于对工程的了解和对矿方的前期真诚帮助,林桂皖获得了业主方的充分信任,通过竞标顺利承揽该矿风井井筒修复冻结工程。

“一个工程,三年间他跑了上百趟,”驾驶员徐师傅感慨地说,有一次大雪封山,为了赴约林桂皖硬是冒着危险上路,结果在312国道上车被堵了半个月。“当时气温-20℃,我们裹着衣服缩在冰冷的车厢里,天天吃着路边买的方便面,喝开水……”,说起这事,徐师傅眼睛一直噙着泪花,“一个人‘钉住’一片市场不是那么容易的!”

具有钉子的“钻劲”

2007年11月3日,胡家河煤矿主副井9台钻机同时开钻,主副井冻结孔深度分别为539米和568米。

第一天开钻几小时后,钻孔全部漏浆,迫使多台钻机停钻。进尺慢、断钻杆、卡钻具、掉钻头、难纠偏等困难接踵而至,一台钻机12小时只能钻进几米。

林桂皖及时召集项目相关技术人员全面分析了原因,“我们遇到的这种奇特岩石叫软岩,没有水时稳定性较好,强度也较高,但是遇水就像泥一样,软化甚至溶解,国内尚无500米以上全软岩立井冻结施工经验”,他还及时把信息反馈到冻结工程处。

在单位领导曹化春、王宗金等人的指导下,他凭着一股钻劲,重新优化施工方案,更换钻具、钻头,还使用大比重优质化学泥浆后,漏浆、卡钻、掉钻等难题慢慢得以解决,使用精密仪器进行过程监测,防偏纠偏,强化过程监测,终于彻底攻克打钻技术难关。

工程快结束时,他又让人用水泥置换钻孔泥浆,使钢管外与孔壁之间的空间充分填实。林桂皖告诉施工人员,国外矿井曾出现环形孔间涌水导致煤矿停产的悲剧,“要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林桂皖的韧劲、钻劲得到了建设方的一致认可。

2012年2月6日,据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单位)介绍,“该项目……将开创我国深井全软岩冻结的先河”,“也将开创深埋冻土(岩)力学特征试验的先河。”

他参与的另外一项科研项目《胡家河矿井560m深厚软岩全深冻结凿井技术攻关与快速施工》,荣获“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称号,入选国家科技成果库目录,被评为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或许很难让人相信,这位从事了几十年煤矿井筒冻结法施工的工程技术管理型人才,竟然是从语文老师和宣传工作者转行过来的。“当时宣传部和技术科人员可以对调,我主动和他换的。”宣传部长赵先广对林桂皖充满了敬意。

职工也有说不完的佩服,“在徐州李堂煤矿,他天天琢磨施工设计,纸张被他攥成‘小卷膜’。”

“小设备上的问题他比专业维修人员还专业。”

“快60岁了,很少有人的电脑技术比他好。”

他用行动诠释了“钉子精神”的内涵——挤劲和钻劲。

不敢碰的“钉子”

工程款回收是项目经理公认的难题,而林桂皖负责的工程应收款项回收率基本达到100%。2011年,高家堡项目部还被中煤矿建集团评为“经营管理优秀项目部”称号。那么,他是如何回收工程款的呢?

“他催收工程款讲究策略,有理有据。”彭承说,“例如胡家河项目部工期延迟,甲方要罚我们380万元。林总就不停地找业主交流,寸理必争,最终赢得理解,工程结算很圆满。”

建设方的人称他拥有“鳄鱼般的意志”,有耐心,有毅力,有智慧,了解的人都不想碰这颗“钉子”。

据同事介绍,有一次去建设方要工程款的,他见对方不提这事,也只字不提,甚至也不说话了。他抽烟、喝茶僵持了一上午,最后还是对方先开口谈到工程款……

“单位的钱比自己的债还上心,”老婆略带微词,“人家被他要烦了就躲着他,而他还厚着脸皮,到办公室甚至到人家家去,有时几天都不见人……”

“钉子”是如何炼成?也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1997年,煤炭市场陷入低谷,能要到三分之一的工程款都是高水平。林桂皖第一次当项目经理是在山东田庄煤矿项目部,就实现了工程款百分之百回收,当时成了单位的唯一救命钱。“我白天要账,晚上就看美国人写的一本书《如何要账》,干什么都要专业,有理论水平”多年以后他才道出实情。

甘于奉献的“螺丝钉”

林桂皖有一个外号——“项目经理教练”,他善于做“甩手掌柜”,对年轻的副手大胆放手,用人不疑。“你放心去做,出了事我担着”,是他对副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70%的项目经理都是你带出来的,有的成了你领导。”

“你是处级领导,论资历、论能力、论口碑,你都能进机关了。再说也快退休,还在工地吃这苦,图啥?”

职工对他不理解,他也不解释。对同事他甘做人梯,默默奉献,而对家人他亏欠很多。

“我这辈子是指望不上他来伺候了”,患有肝病的妻子常常疼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滴水不进,都是忍着痛一个人去住院,她抱怨林桂皖“忙起来连电话也顾不上打。”

当年,老父亲病危的电话打了一遍又一遍。他在陕西工地总觉得就几天了,忙好了一定回去,而最后也没有见上一面,竟成了终生遗憾。他常说“名字是父亲起的,‘桂’是广西,‘皖’是安徽,做事要像南方人一样睿智,做人要像北方人一样仁厚。”

2012年春天,他荣获安徽省国资委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底他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获“特殊贡献奖”称号。2009年和2010年,他两次荣获煤炭建设系统“优秀项目经理”称号。这些都是对他淡泊、务实、敬业精神的奖励和回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吴振北]

标签:钉子 一样的人物 林桂皖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