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岐山造访六尺巷释放反腐信号


来源:深圳晚报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11月15日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随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和“廉政文苑”栏目相继刊发了《德法相依相辅而行》《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两篇文章,文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问题。

原标题:王岐山造访六尺巷释放反腐信号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倡导“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11月15日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随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和“廉政文苑”栏目相继刊发了《德法相依相辅而行》《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两篇文章,文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问题。

那么,中纪委为何在这个节点刊文强调“做官先做人”?反腐强调“做官先做人”又敲打了谁?

王岐山:法律和道德要共同发挥作用

11月1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刊发《德法相依相辅而行》一文称,法律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如果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

一天后,该网站“廉政文苑”栏目刊发《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称,六尺巷的故事在为官修德方面,留下了最好的文化传承遗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为政以德,正心修身,讲规矩、守戒律。

文章特别提出,张英身为一朝宰辅,却不恃权压邻,律己从严、舍利求义,权不为己所用,身以德服天下,而现今社会一些官员公然违规违法、以权谋私,置社会的道德法律于不顾,可谓相形见绌。

两篇文章同时指向“做官先做人”,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强调,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其实,十八大以来,王岐山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营养。2014年10月25日,王岐山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13亿人,不可能仅仅靠法律来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法规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一旦在德上出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

“结合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及即将启动的新一轮中央专项巡视,王岐山此行透露出官员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加强个人修养,是不言而喻的。”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认为。

王岐山此次造访六尺巷,就是看中了张英在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方面的品格。在法治强势推进的时候,王岐山在思考的是官员如何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迈进,如何让执政精英有廉臣干吏之风。所以,一来是强调德治,此是反腐的治本之策,二来是强调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修身向传统文化学习。

提高官员个人修养是反腐治本之举

如果从时间节点来分析,王岐山此行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连续发文强调“做官员先做人”在时机上也不无玄机。

专家认为,“治本”是制度反腐,需要更长时间。下一步,中纪委仍将以“治标”为本,但会不断通过反腐个案推进“治本”,促进反腐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10月25日,王岐山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讲话指出,中央横下心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谁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价!王岐山尤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

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接受采访时说,此前的表述中“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而这次会上,王岐山的讲话则指出“要加大治本的力度”,有着根本的不同,就是要构建一个不敢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特别强调,要通过反腐败来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从这个会议上,确定了一定要走向治本的反腐,可称为反腐败由治标的反腐走向治本反腐的转折点。

加强官员的思想教育,让官员提高个人修养也是治本之举。专家认为,强调“做官先做人”也是对“治病树”“拔烂树”的一种深化。

中央党校反腐专家林喆曾在表示,“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说‘官员也是人,私生活是小节,组织上不要管得过多’。但他们恰恰忘了,官员握有一定的公权力,从事公共管理和公众服务工作,属于公众人物。”显然,王岐山此行和中纪委网站刊文,是对官员“做官员先做人”的再次提醒。

(人民网、海外网)

新闻辞典

“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至今依然带给人不尽的思索与启示。修身为先,大度做人。让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换万世流芳。张英的其言其行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便是一代儒臣风范的体现。

新闻链接

《德法相依相辅而行》摘要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如果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在为官从政方面,我国传统文化留下许多官德官箴,“重莫如国,栋莫如德”,“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告诫为政者官职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历史上,一个德行端正的好县令,在一塌糊涂的朝代里,能够把一个县给治理好的不乏其人。《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干部没了人形,根本问题都是出在“德”字上,缺德了!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汲取经验和教训,取精华、去糟粕,把握住文化根脉,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的生命得以延续。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殷艳萍]

标签:六尺巷 信号 反腐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