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7教授套取国家科技专款 安徽一研究所所长涉环保腐败窝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0月,科技部党组一份整改情况通报曾披露,审计署审计发现,5所大学的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除去宋茂强,同一课题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邹华也被发现通过“校外劳务人员”以及本校学生名义套取科研经费。

孔强当时就联系了宋茂强。在被反复询问这个公司领取劳务费的7名人员的工作背景、科研能力、具体职责、联系方式等后,宋茂强一直未能给出合理答案。宋后来说,这些人的劳务费专用存折在公司保险柜中,但钥匙在翻遍办公室所有抽屉后,却不见踪影。这时,审计人员提示宋茂强,如果真找不到钥匙也没关系,可以联系开锁公司来开。随后,宋表示再找找,最后从办公桌上的一个小盒子中拿出了钥匙。保险柜打开了,却并没有大家要找的存折。宋这时又说,存折在公司的李老师那里。结果发现,李老师就是宋茂强的妻子。

实际上,宋茂强只给7人中的两人发放了劳务费,剩下的5人只是他借用别人的身份证,以劳务费的方式将科研经费套出。套出的劳务费共有68万元(税前),大部分被转入其妻子个人账户,其中有30多万元购买了理财产品。

宋茂强负责的子课题,是整个项目的网络维护,并无具体实质的任务。宋茂强对审计人员表示,他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沟通和协调,之所以能获得这样一笔经费,主要是考虑他在项目前期立项工作中的一些“贡献”。

宋茂强的问题随后被有关部门移送给检察机关,2014年5月18日,宋茂强因贪污罪,被北京一中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

除去宋茂强,同一课题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邹华也被发现通过“校外劳务人员”以及本校学生名义套取科研经费。孔强告诉记者,邹华套出了约150万元的科研经费。

审计只是一个部分

参与审计的科研项目多了,审计人员坦承,知识分子们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大多算不上“高明”,基本就是假合同、假票据,但就是这些算不上“高明”的手段,却轻易就套出了数额巨大的科研经费。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重大专项的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专项组织实施的部门重资金分配,轻管理监督,项目绩效考核和成果后期评估制度不健全。

李楠告诉记者,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核算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财务监督的职责。但实际上,现在单位财务部门大多只是报账核算,专项经费的使用基本都由课题负责人决定,学校或者单位只是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

例如,陈英旭案中,相关课题分包给关联公司,就是陈英旭以浙大的名义签署相关合同。陈云峰案中,相关课题示范工程均没有经过公开招投标,而是由负责人陈云峰来选定施工企业。宋茂强案中,劳务费只需要宋茂强的妻子制单,再经过作为子课题负责人的宋茂强签字,就可以从学校的财务部门领钱,甚至不需要经过课题负责人审核。

孔强表示,科研项目应该允许失败,只要其研究路径合理,资金使用合规,应该予以认可。在这次专项审计中,他和同事甚至发现,有项目承担单位在无法完成任务情况下将境外生产的设备作为科研成果,并通过了初步验收,而负责验收的专家中甚至还有院士。

对科研经费一些规定管得过死、科研经费拨付太晚的声音,审计人员也注意到了。实际上,陈英旭及宋茂强的项目相关经费到位时间都很晚,按照预算时间钱很可能花不完。

“这确实是现实问题”,孔强告诉记者,他们审计时也遇到过真的花不完钱、先将钱调到其他账户的情况,但这些钱都还在单位账户,不存在被挪用或进了个人账户的问题。

另外,虽然现在的重大专项预算都是厚厚的一本,并且有着详细的规定,但孔强表示,现在的科研项目预算“还是很粗”。就他审计的项目看,项目总预算高达1.9亿元,但实际到位的主要是中央财政拨款的4856万元。依靠这些拨款,北京邮电大学就把课题完成,并且还套出了几百万元的劳务费,“这说明预算的审核显然还需要加强”。

“其实我们常常也觉得很惋惜,科研经费审计出问题的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行业专家,出了问题其本人追悔莫及,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损失。”在李楠看来,科研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要开前门堵后门,通过好的制度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专项审计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文中提到的审计人员均为化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康鹏飞]

标签:高知 审计人员 安徽 涉案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