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太和成功申报中国特色香椿产业示范区


来源:阜阳新闻网

原标题:太和成功申报中国特色香椿产业示范区 近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太和县申报“中国特色香椿产业示范区”进行评审,最终专家组一致通过评审。 技术因素制约香椿发展多年 据

原标题:太和成功申报中国特色香椿产业示范区

近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太和县申报“中国特色香椿产业示范区”进行评审,最终专家组一致通过评审。 

技术因素制约香椿发展多年      

据史料记载,清朝道光年间,太和县沙颍河两岸的香椿种植面积就已达数千亩,商人沿河收购,销往北京、天津、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并出口东南亚各国。    

直到2000年前后,太和香椿仍然处于“地头销售”或“挎着篮子走街串巷”的阶段。       

每年春季,许多外地客商与太和县有关部门联系,准备大批量采购,或就地进行深加工,发展香椿产业。遗憾的是,受种植规模的限制,最终未能如愿。   

据介绍,香椿在安徽各地都有分布,但口感最好、久负盛名的却集中在太和县西沙河(沙颍河的一段)两岸的狭小区域,历史上的贡品均出自这里。    

多年前,太和县其他乡镇的农民也开始发展香椿种植,但由于受土壤、水质等因素的制约,椿芽的品质并不令人满意。  

同时,多年来香椿育苗一直依靠母体结的种子进行繁殖。这一过程中,母体所长出的椿芽3年内不能采摘,而且品种会逐步退化。    

繁育、种植、保鲜等一系列技术因素,严重制约了太和香椿的发展。

技术突破改变椿芽种植模式
        为打破这种局面,2007年,太和县科技局与安徽农科院合作,启动“香椿安全保险及加工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2010年1月份,这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处理后的椿芽保鲜期可长达45天。即使运到全国各地,也不会出现落叶、枯萎和脱水现象。 

这一技术,带动太和县2.8万户农民发展香椿种植,仅此一项,每年增收上亿元。      

随后,香椿的繁育、矮化密植高效栽培技术接连被突破,香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从传统的城关、大新等乡镇,向其他乡镇发展。

同时,太和县把香椿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编制了香椿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有关奖励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香椿规模种植。  

目前,太和县的香椿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6万立方米,年产香椿1088吨。丰富的香椿资源,为香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全县香椿企业资金规模超12亿元
        香椿产量逐年增长,太和县开始在深加工和产业发展上做文章。  

近年来,太和县以大新、城关两镇香椿示范基地为突破口,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同时,围绕香椿产业积极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开发精、深、细产品,创立品牌,实现产业升级,已基本形成了苗木培育、片林种植、深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  

目前,全县香椿种植和加工相关企业已达36家,涉及香椿企业资金规模达12.66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太和香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  

相关企业已开发的产品有香椿芽菜、香椿酱、香椿茶等,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条,促进了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的有机结合,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康鹏飞]

标签:太和 香椿 产业示范区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