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行摄安庆 用镜头发声的塔影横江

“塔影横江”,安庆著名的旧十二景之一,塔即振风塔,江即长江。振风塔依江而立,雄镇皖城,浩浩江水从塔前流过,形成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安庆塔影,网名本是“塔影横江”,饱含对家乡景致的喜爱,可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如一道风景印在安庆人心中,故大家都简化叫他安庆塔影了。作为凤凰网十大生活旅游博主,他喜爱行走和诉说,在旅途中把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风景”记录在相机里,用镜头代替言语。本期《徽行迹忆》,跟着他的行摄足迹,走进安庆,走进生活,览《神韵宜城》。
安庆人生活的诗情画意
  • 千百年以来,安庆静静地生长在那里,我们只记住从它身上游走的传说,却忘记了传说的源头。再次想起安庆,是因为一个月后那场百年难得一遇的超长时间日全食,它将会从西至东地越过安庆,那里,是最佳观测地之一。

  • 东晋诗人郭璞赞叹过安庆:“此地宜城也!”“宜”是此城的别称。长江水从城边绕过,在这里打了个结,留下“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

  • 安庆不适合看山看水,这是一种常识。安庆很小,就像夹在宁汉、杭汉之间的一个小不点。

  • 安庆人习惯了很缓慢的生活,这不是一种习性之好,而是与身俱来的。安庆,不看山看水,但可以看人,看安庆人的生活,其实是城市最有趣的一道风景线。

  • 在路边的茶庄,临街而坐,一杯香茶,淡淡飘香,看安庆人的慢生活。他们不是在赶路,而是在散步,悠闲地穿过城市的街道,偶尔会停下来,留下思考的背影。小摊贩悠闲地坐在自家店面前,翘着二郎腿,那份闲情逸致如同美国西部的庄园主坐在自己的后花园里……一切都很慢,慢得似乎时间已经停滞,慢得似乎岁月已经倒转。

  • 安庆人说话就像在唱歌,唱一段黄梅《天仙配》,娓娓道来,游转悠长。语调很慢,声调很低,有一种别样的韵味。据说,在这里,儒家思想是主流,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之中,即使是文盲白丁对儒家的经典教义也烂熟于心。所以,安庆人很懂得中庸之道,他们的慢,就是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写照。也所以,当一个安庆人从身边擦肩而过,冷不防嘴里蹦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请不要大惊小怪。

  • 安庆人不是不会玩,而是玩的很低调,或者说是玩得很典雅,他们喜欢的不是激情四射的派对,崇尚小桥流水的涓涓溪流般的生活形态。有人说这里很成都,是中国另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其实,这里更像杭州,人们的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悟透生活的诗情画意。

融情黄梅的爱情哲学
  • 这里是黄梅戏的发源地,这里的人听着黄梅戏长大,唱着黄梅戏谈恋爱,哼着黄梅戏哄着小孩进入梦乡。黄梅戏在外人眼中,只是一个戏种,但在安庆人眼中,它是生命,在这里诞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兴盛。听安庆老人讲黄梅戏的传说是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会平心静气地讲述着无数个版本的传说……

  • “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这则传说是安庆人反感的,他们会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你上当了,然后用很柔的语调讲出另一个版本:“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在这种城市,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外者完全无法领悟的,那就是黄梅戏植入安庆人血液中的那份情怀。

  • 安庆适合二人世界谈情说爱,这不是一句戏言。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每一个人都无比向往的感情仙境,“董永”和“七仙女”的影子,在安庆,随处可见。

  •   
  • 安庆人玩浪漫,玫瑰、巧克力、烛光晚餐不是首选,《天仙配》的唱段才是他们的爱情表白。在安庆的街巷穿行而至,一栋古色古香的民房里会自然地飘出“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唱段,一位在摇椅上闭目养神的老先生,优哉游哉地享受着安静,老伴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无比享受的先生,深深的鱼尾纹里镶嵌进了幸福的滋味。

  • 安庆人的爱情,和他们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精髓完美契合,求一份淡定,求一份真实。这是一种别样的境界,安庆人自然地深入其中。

  •    
  • 如今,黄梅戏陪着安庆人一轮又一轮地成长,当年的小孩已经为人父母,当年的少男少女已经成为历经沧桑的老人,但唯有黄梅戏,在每一个安庆人心中永远年轻,莺莺绕绕的唱词犹如被剥落的时光,每一寸都包含着故事。

塔影横江的古梦情节
  • 追溯安庆的建筑之“根”,有必要先说个故事。话说历史上的安庆城外形像一艘船,有一年,有一位叫方舟的人要到此上任,他听说安庆城外形像一艘船,安庆城就座落在长江的边上,安庆就如江上的一只小船,而他本人名叫方舟,舟即船,谐音则为翻船,因此他迟迟不去赴任,整天在家愁眉苦脸,他的母亲看出了他的心事,就问儿子为什么不去上任,方舟于是把他的忧患告诉了母亲,谁知方舟的母亲哈哈大笑起来,儿子不解,便问母亲笑从何来,他的母亲说:“我跟你一道去上任,保你一路平安,而且我儿必定飞黄腾达!”

  •   
  • 方舟纳闷,母亲的话是何意呀。于是就问母亲。

  • “我姓毛,你是船,我是锚,有我这锚还怕会翻船嘛!”

  • 方舟顿时茅塞顿开,疑惑全无,也哈哈大笑起来。

  •   
  • 于是准备好一切,不日同母亲乘坐大船浩浩荡荡沿江而下,船靠迎江寺岸口,随船带的两只大锚被置放在迎江寺大门的两侧,方舟在任时,勤政爱民,做了许多令百姓拍手称好的大事,后来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正应了当初他母亲的话,从此迎江寺的名气愈来愈大,这个传说也就从那时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 寺门上的三个镏金大字“迎江寺”,还有那两只硕大黝黑的铁锚,总是让你自然联想到“方舟的传说”。拾级而上,踱进寺门,沐浴在一股清新的檀香味中。迎江寺依江而建,地势越来越高,石级衔接前后四重佛殿,在这庄严古典面前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雄伟壮观的佛殿,壮严肃穆的佛像让人心生敬意。从前的忧患和失落全都释然,此刻,在这佛门静地,置身其中有一种去触摸历史的冲动。目光从一处移到另一处,饱含深情的顶礼膜拜,宛如阅读一页页史书。乾隆皇帝亲赐的“善狮子吼”和慈禧太后亲题“妙明圆境”匾额在寺院的角落里凝望着人来人往,千年只在思绪的毫分之间,眼前的所有一切,犹如跨越生命的层蕴,在寻找自己的归宿。

  • 振风塔建于明隆庆四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原名“万佛塔”,高72.74 米,在全国108座砖石结构的宝塔中名列第二,“塔影横江”乃安庆八景之一,俗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宝塔王”之称,佛家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刻眼前的这座七级浮屠,曾点悟过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了断尘缘的人在这里悟世成佛呢?

  • 振风塔黑魁魁的身体容在这水城之间,平在历史的隙缝中,站在这城市的末梢神经上,似懂非懂,觊觎它会带给我一份灵气,悟尽前尘后事。

  •   
  • 塔身很破旧,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临水眺望,塔内很窄,扶墙而上,石阶很陡,光线很暗,慌乱处有人还打亮了火机。隐约可见塔壁破碎不堪,在第二层,看见两个扫塔的人,并不是和尚,样子很年轻,但扫的很卖力,有些极难扫的角落,他们都一丝不苟地打扫干净。每上一层,视野愈加开阔,地面上的人越来越小。远处,平静的江面上停靠着一些渡船和小舟,前不见江首,后不见江尾,长江的浩荡和博大,一览无遗。橙黄的江水在视线里绵延而去,整座安庆城尽收眼底。

  • 振风塔下,一面墙上描述着它的模样:一大、二高、三妙。

  • 一大:抗战初期,日寇侵犯安庆时,安徽省图书馆文员潘石尚等在安庆沦陷前将省志及文史馆资料、书籍尽藏于振风塔第三层封闭。游客照样上塔参观游览,日寇也未发觉。至抗战胜利而完整无缺。由此可见,振风塔之大。

  • 二高:振风塔高60.86米,居高远眺,方圆十里之美景尽收眼底。面江而立,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美誉。振风塔不但高在艺术结构上,层与层之间比例相差有甚强的艺术风格,自底层向顶呈圆锥形,每层按比例逐渐缩小,改变了以往佛塔建筑的方正直硬规律。仰望曲线柔美,嵌空玲珑,如金锏剌空,直冲霄汉。

  • 三妙:振风塔设计突出表现在塔门的按排上,振风塔层层有门,168级台阶盘旋而上,石阶也盘旋相通,且变化多端,位置各异,时而由东而入内,时而由西而登临。曲折迥环,给人以“山重水尽疑无路”,找到上下门的石阶,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 傍晚斜阳,余辉洒在塔身上,恍惚间,觉得它活了。

把景色留在安庆
  • 安庆每一处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每一处都演变着美的意义,浸透着旅游城市的生命力。

  •   
  • 新洲乡位于安庆市迎江区东南部长江冲积洲上,四面环江。距安庆市市区15公里,池州市25公里,同大渡口镇隔江相望,地理位置独特。岛上气候适宜,无工业污染,良田、森林广布,是长江上的一颗翡翠,春季是“黄翡翠”,广袤的油菜花海一望无际,使人感到春潮澎湃;夏季是“绿翡翠”绿油油的棉花苗和杨树,使人心旷神怡;秋冬则是“白翡翠”,洁白的棉花在田里大片盛放,风光独特,四季都能给人不同的美景。

  • 武昌湖自然环境优良,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沿湖周边无任何工农业污染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是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湖泊之一。主产品“武昌湖”牌清水大闸蟹天然养殖而成,年产量600吨,产品外观上具有“青壳、白脐、黄毛、金爪”特征,色泽鲜亮,个大体肥,蟹黄、蟹膏丰满,肉质丰厚细嫩而享誉市场。

  • 位于安庆城北大龙山之阳,湖面十一余平方公里,素有“十里长湖”之称。她背倚巍巍耸立的大龙山,山湖秀美,风光旖旎。湖水清澈明亮,绿如碧玉、湖面鱼船点点,鸥鸟飞翔。

  •   
  • 石塘湖水域广阔,容量颇大,水质良好,有丰富的水产资源,以盛产鲜鱼、湖虾、螃蟹、甲鱼而著名,仅鲜鱼年产量就达五十余万斤。湖西岸有一商业集镇,名曰石塘嘴,离城十五公里,是这一带农副产品的贸易中心,身临石塘嘴,可饱赏“东临石塘观鱼跃,西处龙山听松鸣”的湖光山色。每年立冬以后是渔产丰收的最佳季节,勤劳善良的当地渔民每天从早晨7:00开始集体捕捞,持续到17:00结束。

  •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潜山县境内,东临长江,西连大别山,雄峙江淮。天柱山因主峰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据《史记.封禅书》载,公无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封为“南岳”。

  • 菜子湖总面积1.7万余公顷,是一处难得的湿地,吸引了白头鹤、东方白鹳、白鹭、鸿雁等众多侯鸟和留鸟在此栖息,其中白头鹤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球分布数量为1万只以上,在菜子湖越冬的白头鹤数量约占全球该物种种群数量的3%。

  • 临街的店铺曾经鳞次栉比,屋瓦接堞,透过风雨侵蚀后的斑驳样儿,可以看出当时漆的都是朱红的土漆,屋舍几乎都是一楼一底一窗一铺面。目前仅剩下的店铺几乎都没挂现代的招牌,一律或挂或插红红绿绿的锦绣旗幡……

有爱有味有故事
  • 安庆,是一座有爱的城市。形形色色快慢交错的人和事,孕育着希望和失落,幸福和悲伤。记录着一个个有爱、有滋味、有底蕴的故事。

  • 爱在温暖。那个让她念念不忘的孩子叫陈祥威。李双爱永远忘不了十八年前,初次见这个孩子的情景。孩子渴望上学又怕失去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她。透着风的破旧砖瓦房里,墙上贴满红彤彤的奖状,除了一张床和两床被子之外,家里一无所有。在李双爱和同事的帮扶下,陈祥威在2002年考上山西重型机械大学,如今在山西太原一家能源公司任调度科长。

  •   
  • 味在精致。龙凤贡面产于安徽安庆怀宁县,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怀宁石牌镇有人在朝中为官,七十寿辰时,其弟千里迢迢将家乡的“长寿面”送京祝寿,其兄又将此面送给宋太祖赵匡胤进“御膳”。宋太祖因觉美味可口,传旨年年进贡,故称“龙凤贡面”。 龙凤贡面成品白如银,细如丝,丝丝成缕,长短一致。其烹调食用亦有讲究,先备好鸡汤或肉汤于碗内佐以酱油、味精、葱花,再将锅内煮沸的面格捞出,放进汤碗内,调伴食用,入口柔软,味道鲜美,富有营养,最适宜老弱妇孺食用。龙凤贡面白色微青,柔韧而晶亮,面条匀净细长,如须而空心,耐煮,汤清,味厚,细软,有口劲。面条吸水,一筋挑起,碗内无汤;放下,仍清汤满碗,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风味。

  • 说在传承。舒席古称“竹簟”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工艺品。王河盛产水竹,篾工巧匠甚多,自古有“竹席之乡”的美誉,潜山历史上称“舒州”,舒席因此而得名,又称竹席、凉席,是潜山县特有的竹编工艺制品,有近2000年生产历史。旧县志载:“潜山南乡,盛行竹编,男女老幼,多精编技,明代舒席,名闻江淮,晚清远销南洋”。

  • 作家石楠在《小吏港随笔》序言中的话:“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生都在向前向上,就像森林里的树木……引导着我们人类向前向上的阳光,无外乎对真理的信仰,对自由的渴望,对真善美的向往。”而在安庆,我仍在发现美好,记录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