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宁城铁:连接南京、滁州两地的“大动脉”

滁宁城铁篇

南京,江苏省省会城市,古称金陵,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滁州,安徽省直辖市,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吴风楚韵,气贯淮扬,接壤金陵西北,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天然的地缘相近,让这两座城市的命运自古便紧紧牵连在一起,它们静卧在长三角腹地上,仿如一位巨人的“手”与“臂”。而正在建设的滁宁城铁项目,就是连接二者之间的“大动脉”。

一条铁路 一座丰碑

"“干一项工程,就树一座丰碑!”这是滁宁城铁项目的资深测量员刘俊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这座丰碑上刻着的,远远不止他一个人的名字,还有千百个和他一样,不远万里投身滁州大江北建设的异乡人。

一条铁路 情牵两地

刘俊毕业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仿佛生下来就注定要和铁路打交道。在各地的一线工地工作有十来年了,对他来说,那些庞大的钢铁洪流早已不再害怕陌生,反而能让他感到一些亲切。“特别是来到滁州以后,这里的风土人情让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家。”

天南海北,刘俊都待过,来到滁宁城铁项目也不过几个月,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她的妻子和三岁的女儿。但就这几个月的时间,却让他们一家子深深融入了滁州。对他来说,他现在的工作早已经超出了项目本身,使命感和责任感才是促使他十年如一日严苛工作的动力。

“就目前来说,滁宁城铁来安段的施工还是很顺利的。桥梁、路基部分已经完成了30%,但是对于我们工程人来说,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可能一个桩基的某个部位不合格,就会导致你整个桥梁全部报废。”细心,越是接近成功就越要细心。这是刘俊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作为一名工程人的责任感。

如果说责任感给予了刘俊细心,那么使命感给予刘俊的则是雄心。“滁州对接大江北战略如火如荼的在进行着,这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战略举措。我作为中铁的一名基层员工,能够参与到大江北建设中去,亲眼见证历史、创造历史,我倍感荣幸!”这是刘俊的心声,也是千百个和他一样为滁州大江北建设发力的“发光的你”的心声。他们的名字,将永远树立在滁宁城铁这座丰碑上。

提到滁宁城铁,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丁以伟,他是滁宁城铁建设方皖通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作为滁宁城际铁路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的履历可谓丰富至极。参加工作32年,从一线技术员到管理岗位,参与过十多个大型项目的建设。但在他看来,滁宁城铁不管是对他,还是对滁州、南京来说,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我是江苏洪泽人,现在家在南京,人在滁州工作。滁宁城铁项目对我个人来说,就像是一条回家之路。”丁以伟无不感慨的说道。对于异乡人来说,回家无疑是最贴近生活的话题。而滁宁城际铁路的建设,正是打通了他们的回家之路,让“故乡”和“他乡”的概念逐渐模糊,也让漂泊的心多了一份安稳。

而对于滁州这个城市来说,滁宁城铁的意义就要更深刻、恢弘一些。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实施纲要公布以来,长三角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热门话题。滁宁城铁项目作为跨省的城际铁路项目,更是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滁州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就已经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滁宁城铁项目作为滁州市委市政府多届领导、滁州人民多年以来的期盼,一经实现,将成为滁州市的一座丰碑。它既是滁州人民的富裕之路、小康之路,也是滁州的发展之路、改革之路。

一条铁路,情牵两地。与交通动脉一起打通的,还有两地间的人文情怀。滁州南据长江,东据京杭大运河,通江达海乃江淮之重镇。有皖东之明珠琅琊山,有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有大文学家吴敬梓。可谓有好山、有好水、有文化、有底蕴。南京作为六朝古都,金陵繁华地,千年人文自然也是一脉相承。滁宁城际铁路通车后,两地将获得更多文化交流的机会,让自古便难割难舍的苏滁联系更加紧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一项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面对诸多难题,滁宁城铁也不例外。2014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开始推广PPP项目,滁宁城铁正是采用这种模式,PPP项目作为一种新的项目合作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固然存在许多不足与难点。

“项目初期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像施工常遇的征地拆迁问题、项目创优问题,还有PPP项目中存在的融资问题。这些都是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回忆起项目开工初期,丁以伟仍然记忆犹新。就算是对他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颇具难度。但让丁以伟真正放下心来的是,滁州市委市政府和滁州人民群众对于滁宁项目的态度和支持。

“问题是一个一个解决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挺不可思议。”丁以伟这样描述那一段经历。对于滁宁城铁来安段的征地问题,来安县委县政府给予高度支持,仅仅用了20多天的时间就将400多亩地顺利对接完成,保证了工期的顺利进展。项目创优方面,滁宁城铁作为滁州的一号工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项目发展。建设方多次带领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前往无锡、芜湖等地交流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确保项目质量达到省优,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关系到的是项目进展的顺利与否,那么PPP项目的融资问题则决定了项目的生死存亡。在滁州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建设方一行围绕融资问题深入滁州市各家银行,最终由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五家组成银团,在融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为滁宁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资金流通起来,就仿佛人的“血液”滚动了起来,滁宁项目也因此得以健康、茁壮地“成长”。

如今的滁宁城铁就像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孩子的母亲,是一代滁州人、是一代在滁州大地奋斗的追梦人。待到孩子长大之后,它会用便利、发展、繁荣去回馈每一个人。一条铁路,一代伟业。丁以伟、刘俊……一个个“发光的你”汇聚成耀眼的星河,在大江北的版图上奔流闪烁,为江淮大地上的这条“大动脉”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不会有人永远年轻,但这片热土,永远年轻。

安徽来安汊河产业新城:对接大江北的“桥头堡”

汊河产业新城篇

来安,地处滁州市东部,毗邻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在滁州市对接大江北战略中,一直担任着“桥头堡”的角色。而位于来安县最东端的汊河产业园,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更是扛起了来安县高新产业对接江北新区的大旗。飒飒风中,旌旗猎猎。来安汊河产业新城在此,静候有缘人。

相逢是缘 十年不悔

“过了汊河桥,就进入安徽一带了。”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的职工李翔回忆起刚到来安时的经历,仿佛就在昨天。八年前,李翔的公司因为发展需要,迁移到来安汊河产业新城,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与汊河一起成长。

李翔是地道的南京江北人,从小就听说旁边挨着的就是安徽的来安县,但一道省界,就仿佛一道天堑。这么短短的一段路程,他却用了二十多年,才有机会随着公司迁移来到来安。

“那时候的来安汊河,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片农田,风景很好,充满原生态的气息。”2011年的来安汊河,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但眼光长远的企业们,却已经把目光瞄准了这一片土地。

近悦远来,来者皆安。这是来安的标语,事实也证明来安没有让人失望。“随着对接大江北战略的执行,滁州这一带整体的经济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安整体的招商引资也活跃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汊河。它所展示出来的包容性,是我热爱这里的原因。”说起汊河的发展,李翔有数不完的话想说。“当时刚来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住宿怎么办。但是让我惊喜的是,随着汊河的发展,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很快建设了起来。就拿房子来说,当时某楼盘的房子盖好了之后,我们很多人都在这里买了房子。房子定了,心也就定了。”

漂泊的心,有了归宿,也就有了前行的动力。来安汊河对所有来到这里的企业、人敞开怀抱,给予最周全的呵护。“来到来安也快十年了,当时只是想着先干干看,现在回想起来,这十年我等得值!”

从22岁到32岁,弱冠之年到而立之岁,人生能有几个黄金十年,李翔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来安,只因为两个字——值得。

相互成就 汊河崛起

世间的成功向来都是相互成就。李翔和他效力的盛世高科是如此,盛世高科和汊河产业新城也是如此。

“我当时来公司,也是机缘巧合。”回忆起刚加入盛世高科时的经历,李翔仍历历在目,“当时我女朋友被分配到这家公司,我就想着跟过来看看,有种‘买一赠一’的感觉。但是没想到,公司后面的发展会这么好。”

盛世高科作为一家专业的轨道装备制造企业,自成立以来发展的一直四平八稳。真正让它得到质变的,是来到来安汊河产业新城的这个决定。2011年,盛世高科的业务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原先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不断权衡、筛选之下,公司领导层决定,将公司迁至滁州来安的汊河产业新城。

“初到这里的时候,还很不理解公司的决定,为什么要把公司迁移到一桥之隔的来安。”说完,李翔释然地笑了,“事实证明,公司领导层是明智的。”

汊河产业园自成立初期,就备受滁州、来安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滁州提出“对接大江北”战略以来,汊河更是成为滁州全市对接大江北的重要出口。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中,汊河紧抓机遇,提出“主动融入南京江北新区,打造安徽产城融合第一镇”这一总目标,并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盛世高科公司随着这一批浪潮,乘风而起。也是在这样的浪潮中,一代人与之共同成长、受益,李翔正是其中之一。

在汊河产业新城,像盛世高科这样从江北新区迁移过来的企业,其实不在少数。为何他们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里呢?从李翔的口中,也许可以略知一二。

“汊河对我们来说,是第二个家。它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工作的场所,更多的是让你感受到一种包容。”对于这些听起来玄奥空洞的词汇,李翔显得略微词穷,但这其中的感受,他却深有体会。来安一直以其开放的情怀、包容的文化,接纳着八方来客。

“引得进是基础,留的下是本事。”来安县委县政府、汊河产业新城深知种梧引凤、桃自成蹊的道理。一方面做好外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增强新区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对内部也下足功夫,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打造来安独有的地域文化。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下”,真正做到“来者皆安”。也正是凭借这样开放、包容的地方文化,来安县才能牢牢站住滁州“对接大江北桥头堡”的这一位置。

“下一个十年,我还想在来安度过。”这是李翔的心声,也是千千万万像他一样,人在来安,家在江北的江苏人的心声。随着滁州对接大江北战略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人加入到此队伍当中。来安,近悦远来,未来可期。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铜陵胡士红为农民工讨薪风雨无阻

铜陵篇

暖心安徽,为爱同行。由凤凰网安徽主办的“温暖十六城大美小人物”活动已于12月10日温馨启幕。12月12日,凤凰网安徽一行来到第三站——铜陵市义安区,探访始终坚守诚信的胡士红。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冬日的早晨,在铜官区的一老旧小区内,我们见到了当事人胡士红。突如其来的灾难带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在这种情况下,胡士红是依靠着什么信念,咬紧牙关帮助农民工讨薪还债的?胡士红用“欠债躲得过一时,但是躲不过一世,良心会受到谴责”这句话,开启了我们暖心安徽第三站的对话。

2015年4月,病魔夺走了丈夫的生命,留下的是没有结清的8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和20多万元外债。“欠农民工的工资一定要付清。” 来不及从悲痛里慢慢走出来的胡士红,毅然接下了还债的千斤重担。为了信守丈夫徐飞生前的承诺,胡士红一边照顾儿子,一边东奔西跑,省吃俭用,咬紧牙关还债。一年多来,她四处奔波讨要工程款,尽管日子异常艰辛,但她从没有动用过一分钱,坚持将8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一一结清,包括一些没有欠条明细只凭知情人相互佐证的欠款。

漫漫讨薪路,步步艰难。据胡士红回忆,2015年4月,她与丈夫的朋友一起去阜阳讨薪,然而这次讨薪未果。当时,她和对方协商,这笔款项将于6月底赔付完成,然而6月很快过去,一转眼又过去好几个月,这笔款依然未还清。在这期间,胡士红坚持不懈,几乎天天与对方电话联系讨薪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12月,这笔款项终于到账,胡士红将这笔钱原封不动给到欠薪当事人手中,当事人拿到了辛苦钱,有点难以置信,又表示非常感激。

凤凰网安徽也与其中一位农民工伍先生进行了交谈。据伍先生介绍,2015年6月,伍先生接到电话,“欠你的那些工钱,现在可以还给你了。”他感觉非常惊喜,徐飞生前欠他的一万元工钱还没结清。“根本没想到,这笔工钱还能拿到。”伍先生说,2014年,徐飞查出骨癌晚期,还拖着病重的身体四处讨要工程款,兑付工人们的工资,这让他很感动,“后来听说徐飞去世了,还惦记着我们的钱没还清,我也没想过这么快就能拿到这笔工资。”伍先生说,领到了自己的血汗钱,心情很矛盾,“说实话,徐飞都去世了,嫂子还能将这个担子挑下来,这么守信用,真让人佩服。”

漫漫讨薪路 步步艰难

谈到目前的生活,胡士红坦言,自己生活较为拮据,前期欠农民工的工钱虽已还清,但因之前丈夫治病,她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目前还欠债近10万元。因为没有固定收入,胡士红一直在做家政贴补家用,欣慰的是,儿子已考入东北某重点大学,不过,近几年也还需胡士红打工赚钱,以给儿子提供一些生活来源。

“今年10月,我生了一场病,政府领导知晓此事后,带了慰问品来到医院看我。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领导会带队上门慰问,给予最大的照顾,并积极关心,解决就业问题。虽然目前生活状况不是很好,但有上级领导的关心,以及每月的低保收入,我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关心我,关注我,我真的特别感动。”胡士红激动地对凤凰网安徽说。

谈到以后的打算,胡士红的想法很实在:“我想把欠的债还完,把儿子抚养长大成人,这样对我来说,才是良心有安”。

采访结束后,凤凰网安徽授予胡士红暖心安徽·大美小人物称号!“我觉得我也没做多大的事,我只是做了做人最根本、应该做的事。”采访结束后,胡士红谦虚地告诉我们。

“温暖十六城大美小人物”活动正在进行中,12月13日,我们将前往安庆市,带大家探访30年如一日,照顾、培养脑瘫女儿的肖霞妈妈的故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凤凰网安徽将继续深入安徽多个地市,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记录他们的美好瞬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