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冬日徽州的温暖记忆

寒冰,喝着新安江水长大的柔情妹子。起初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着编外工作,后被“策划”一词吸引进入旅游行业。思想前卫,文字走心,她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做过的活动,围绕黄山本地的特色文化和风情,进行“新时代”的改良。融入90后的元素,在好山好水上融入更平易近人的含义以传递本土人的热情,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本期《徽行迹忆》,让这个姑娘带我们一起,颠覆以往对黄山旅游内容的成熟看法,重塑黄山旅游概念。
这里不止雪中黄山和日出云海
  • 其实无需我过多赘述黄山冬景的美轮美奂,她早已名声在外。随意贴两张照片让大家重温一下黄山大气磅礴的冰雪圣境。我确实骄傲,但也惋惜。我的家乡——徽州,她那么多变,每一面都美。即使是相对冷寂单一的寒冬,她也有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姿态。

  • 冬天你如果只是登过黄山,那你就以为来过黄山了?其实只是你以为。既然是冬季的徽州情怀,那就说说我们小时候每一年都有的记忆。

  • 徽州杀年猪、腌火腿、吃杀猪饭风俗依然没变。每年冬至节气一到,各个村里的杀猪师傅就要开始忙活起来,一般一个村会有两三个杀猪师傅,他们自备刀具和杀猪捅,从冬至开始,就要忙上一整个冬天一直到腊月二十几。农家杀猪以每家每户为单位,杀猪前需要和屠户提前预约,特别是过年过节。杀猪前燃放花炮,以示庆祝。

  • 徽州人历来重情感 ,只要办杀猪饭酒席,家里大舅爷、老丈人一家,兄弟一家,孩子的老师,平时玩的好的朋友,都在邀请之列。长辈还要给一刀肉以示礼节。在咱们黄山,杀猪无论肉猪大小,家家请客,已成惯例。亲朋好友围成一桌,摆上酒菜,吃着现杀的猪肉,男人们吃肉喝酒高兴了划两拳,女人们吃好饭坐在主人家的火桶里聊会天,那真的是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 游客到徽州,可以现场观摩徽州民间传统生猪屠宰制肉过程:摆案、抬猪、祭刀、宰杀、调水、退毛、分肉。游客也可以用现杀的猪肉按当地习惯烹制菜肴。

  • 过传统徽州年,很多习俗都是从爷爷的爷爷辈就流传下来的习惯,其中最无可争议的应该就是做冻米糖了。

  • 徽州冻米糖的历史,据说有将近上千年了,一直沿袭到今天。小时候每年春节拜年,我们总能吃到各家各样的冻米糖。外地亲戚,总要带些回家去。那些五颜六色、味道各异的冻米糖传递着徽州人民浓浓的年味。

  • 如今,农村里已经没有了这种纯手工的徽州冻米糖,那些切糖师傅们要么进了食品加工厂,要么改了行,要吃一口冻米糖,只能到店里去买了。虽然店里的冻米糖五花八门,品种应有尽有,可吃在嘴里,却少了那种曾经熟悉的味道。我想,这也许就是传统乡村年味独有的味道吧!那些古老的习俗,繁琐的礼节渐渐少了;穿着时髦的衣服,品尝着一年比一年丰盛的年夜饭,但始终找不出当年新衣服穿在身上温暖的感觉,吃不出当年粗茶淡饭的香味,更没有了当初浓浓的年的氛围。

  • 说到冬天,火桶,一直是徽州人在冬天里对于故乡最美好最温暖的回忆。小时候家里没空调,南方又不供暖,冬天一到,家家户户必备一两个火桶。底部一般是一个铁盆,烧着红通通的炭火,坐在上面盖块毯子,暖和和的看电视,写作业。

  • 火桶,徽州人都会叫它火can(第二声)。不敢说这火桶只是徽州有,毕竟这么好的宝贝,或许也陪着很多人走过了无数个寒冬。就如我们老徽州人一样,冬天里与他们形影不离。特别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人人手里都有一个改良版的手持火桶。那个时候我们都特别愿意粘着手里拿着小火桶的爷爷奶奶,因为指不定火桶里还会有一个小小的烤橘子或者红薯。

  •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篇叫《1987年以后,徽州就只剩一座山了》的文章刷屏了。我当然也拜读过,我没有作者的学识,只能用“不能同意更多”来表达我的感受。作为地道的徽州人,我们当然自豪黄山冠以我们“黄山人”这个身份,但也越来越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应该要慢慢找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