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消费类案件由职业打假人起诉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保护的力度加大,加强了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监管,消费者据此提起诉讼的数量也大幅增长。 “职业打假人”提起的相关纠纷数量占约95%,一般消费者提起的诉讼仅占5%。消费者因“网购”提起诉讼的案件有45件,比上年同期的5件增加了8倍,均为“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 一般消费者提起诉讼的涉案产品多为生活中价值较高的商品,比如家电、笔记本电脑等,而“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的涉案产品一般以食品、药品、保健品等为主。 [详细]
消费者权益怎成职业打假人“特权” 职业打假人嗅觉灵敏,他们正是通过“知假买假”,来替自己维权,其实也是在替消费者维权。 一些职业打假人在以前往往不被人认可,甚至有时还会受到人身攻击,有人认为这些人并不是在为消费者维权,只不过是为了向商家讹诈,获取利益。其实当每一个人都能像职业打假人一样起而维权,每个人都像职业打假人一样“挑刺”,商家也将不抱有侥幸心理,不再敢于做出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来。 要能让所有消费者都变成非职业的业余打假人,唤醒所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每个人都勇于维权、敢于维权。这就需要疏通消费者维权通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让消费者维护自己正当权益能“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详细]
职业打假人究竟为谁牟利? 一部分人认为“知假买假”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对销售假冒伪劣行为能起一定的遏制、制约作用。 “干我们这一行的,就像市场的‘啄木鸟’。当然,靠这个,不少人也发了财”,冯明不掩饰打假就是为了赚钱的动机。他认为,“知假买假”能够让制假售假者付出代价,起到震慑作用,有何不可? 职业打假人虽然更多的动机是为了谋利,但是从目前对观前地区产生的影响来看,至少增强了商家法律法规意识。 [详细]
职业打假人“火”的背后是消费者维权难 自中国第一打假人之王海后,如今的民间职业打假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收入也是节节攀升。据媒体近日报道,靠打假谋生的中国职业打假人,已由消费者变为消费者的保护者,一年收入可以多达30万元。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利益的刺激下,一些不法企业的违规行为也更具隐蔽性,公众经常能够从不断曝光的食品和产品安全丑闻中,感受到自身的不安全。 正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消费者权益维护组织的无力,民众才会产生深深的无奈感,而这恰恰是职业打假人蓬勃发展的外部环境。 [详细]
职业打假应守法 打假成为职业,缘于法律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具有严厉制裁失信者、充分补偿受害者、慷慨奖励维权者、有效教育社会公众的四大社会功能,是惩恶扬善、鼓励诚信、制裁失信的好制度。 由于惩罚性赔偿力度的加大,将来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加入疑假买假打假甚至知假买假打假的行列。应该明确,这些惩罚性赔偿请求人不是刁民和讼棍,而是法治社会中睿智理性的新公民,是受害者维权的开路先锋,是执法机关的得力助手,法院应满腔热忱地予以鼓励与支持。 以假买假者也要学会依法、理性、科学、文明维权,不要把维权行为变成侵权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包括损害商业信誉罪。[详细]

评论·互动

出品:凤凰安徽 策划: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