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往期回顾
  • 2015-01-13
  • 第002期
近日,在上海嘉定区某民办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跪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以作永远留念,引发网友热议。有家长认可这种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有学者表示如此推广孝道要慎重。[详细]
跪拜大礼,别吓坏了孩子 不是祭祀大典,不是拍古装剧,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让人顿生时空倒错之感。 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传承至今日,应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责任担当,以身作则的人性表达,身心平等的法律规范,而不是故弄玄虚的仪式表演,更不是假以美名的教育暴力。跪拜大礼当休矣,别吓坏了孩子,别害了孩子! [详细]
孝敬节集体下跪,作秀多于真情 这些年来,民间和教育机构出现不少以孝道为主题的活动。例如,一些地方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给父母洗脚、洗衣服等。这些事情若纯属学生自发,或者在家里养成习惯,倒也没什么。一旦放到公众场合,由机构组织,却不能不说已经变味。甚至可以说,学校的作秀成分远甚于学生的真情流露。 学校要弘扬传统文化和感恩精神,切忌念歪经、表错情。真的想弘扬和复兴传统,不妨从多读经典开始做起。[详细]
跪拜只是传统礼节无关孝道 以往引发舆论热议的“洗脚”,尽管有“作秀”之嫌,但毕竟还与“孝敬”沾边,而这次学校用学生集体下跪彰显“孝敬文化”,就有点离谱了。一种在古代就如现代人握手鞠躬之类的礼节,后又被封建专制体制用作区分尊卑的礼仪,即使现在也被在某些场合沿用,但一旦被认真解读时,是找不到任何普及意义的。因此,下跪除了在“死者为大”的追悼会上,或者在十分虔诚的许愿中,又抑或在后悔莫及的认错时,已经很少见到。 其实,跪拜只是传统礼节,无关孝道。若一定要与“孝敬文化”扯上关系,向父母跪拜还不如给父母洗脚。而无论“洗脚”或“下跪”,这种随手拾起传统风俗“衣钵”的做法,确实暴露出现代教育理念上的捉襟见肘。[详细]
学生跪谢父母,实为集体无意识的变相体罚 在孝道面前,一旦学校、学生和家长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下跪则成了变相的体罚。因为,学校本应鼓励学生了解并行使拥有的权利,即便和老师、家长交流沟通时,也要遵循权利平等原则。 其实,像孝敬这样的传统文化,经过改造才能适应时代。比如,全国妇联编定“新二十四孝”,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就为孝道注入自由、平等等时代价值观,成了大家愿意接受并遵循的典范。[详细]
教人下跪的教育不是好教育 叶开说得好,人和人之间,包括父子、母女之间,其正常的关系是相互尊重,是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依靠类似搞活动、作秀的方式,来强行推广所谓磕头、膝行这样非人性的礼教。他还说,孩子对父母的爱可以有各种方式表达,但不是这种被要求下跪的可怕方式。 我们不反对学校开展孝道教育,但反感用这种跪父母的方式进行教育。无论学校的出发点如何高尚,也无论子女跪拜父母如何符合人伦纲常,但学校是一个培养现代公民的场所,而现代公民是不需对任何人跪拜的。[详细]
孝道教育不需“跪拜”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已不再跪拜父母;即便在古代,跪拜也有特定条件或情境,一般作揖即可。无论古今,跪拜都并非孝道教育的必选项。另一方面,类似仪式化的做法即便表面上能展现孝道,甚至会让父母和孩子感动落泪,但从人格等多重因素考虑,这跟现代孝道理念、生活方式并不兼容,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孝道教育,根本目的是要让孩子葆有一颗恒久孝心,并最终转化为孝行。这样才最符合实际,也真正体现教育规律。 [详细]

评论·互动

出品:凤凰安徽 策划: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