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高考口号频出,只有惊悚才励志? 各种类型的口号、标语已成为不少高三学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梳理发现,这些口号有的“励志”、有的“功利”,而有的则显得“惊悚”。 “在高三这场马拉松中,学生们需要不停的鞭策和刺激才能始终保持冲劲儿。”一位长年带高中毕业班的教师告诉记者,当学生刚上高三时,励志口号就足够刺激大家的神经,但三四个月后,不少学生就“疲”了。 “口号上的高考”一方面突显了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突显了我国目前单一化的社会评价标准,财富、权力和名望成为社会对于成功的唯一判断,而进入大学校门仿佛成了成功的唯一渠道。用偏激的口号将学生裹挟到高考决定论中,很容易误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详细]
“雷人”高考标语或许疯狂 但不妨宽容视之 其实,这些高考口号几年前就有了。为什么这些高考口号年年都被用作高考冲刺的励志口号?说明对临考前的考生用口号的方式使其排除杂念、万念归一、提高成绩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其道理如同一场体育比赛的赛前励志动员一样。 当然如何使口号更人性化、使学生从口号中有利于建立主流价值观也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虽然有些标语显得有些疯狂、甚至歇斯底里,但也大可不必担心这类标语会给考生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要相信现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有时夸张的语言,可能也是对大赛前焦虑心情的一种调味品。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如何破除“计划教育”的体制,通过信息公开透明和招生反腐工作深入推进来保障高招公平,真正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自主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实行真正的自主招生,一名考生将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许这种雷人的高考口号就会少一些。 [详细]
高考励志应有度 “雷人”标语不可取 高考日益临近,在一些中学高三教室里出现励志标语,是必要的,本来也无可厚。这对于高考学生抓紧时间,刻苦学习,最后冲刺,迎战高考,具有励志和激励作用。 热衷于调侃、粗暴、畸形的“志”,甚至出现极端反常的“雷人”标语等不正常现象,必须引起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高度重视,正确引导,调节心态,缓解压力,沉着冷静,面对高考。 高考励志应有度,“雷人”标语不可取。作为学校、招生部门及媒体,切实加强宣传和教育,正确需要引导和鼓励高考学生参加高考。 [详细]
“雷人”高考标语凸显清新校园文化 标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现在,由学生创作的标语能够堂而皇之地展示出来,某种程度上表明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学校对待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情也愈渐持包容态度,校园自由风气的形成,有助于为学生们减压。 另类标语的出现,不单是学生们一次情绪的发泄,也是校园文化清新一面的体现。 在校园中勇于表现自身的存在,在有观点的时候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学生成为校园主角的一种表现,我们乐见这样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孩子们正在冲破密不透风的各种束缚,努力活成自己的主角,这比他们考上好大学更令人欣喜。 [详细]
如此“雷人”标语,对学生“励志”几何? 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行为、思维已经接近于成年人,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此“高规格”的悬挂雷人标语,而且大有一种上战场上前线和“敌人”拼命的感觉,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会适得其反。 高考在即,学校的良苦用心无可厚非。但在这个时候与其贴上“雷人”标语,倒不如在加强教学方面多下功夫,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每名学生有每名学生的优势。学校和教师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潜在的学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高考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绝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方式,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在努力拼搏冲刺的同时,排除“霸气”条幅的消极影响,不要被失败和挫折所吓倒,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留下任何遗憾,就是可圈可点的胜利。 [详细]

评论·互动

出品:凤凰安徽 策划: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