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言徽语第81期 从研究生饭局后猝死 再谈中国的“酒文化” _凤凰安徽 凤言徽语第81期 从研究生饭局后猝死 再谈中国的“酒文化” _凤凰安徽
 
 

从研究生饭局后猝死 再谈中国的“酒文化”

2017.1.20 第81期

1月15日晚,26岁的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史国平倒在宿舍里,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而在此前他刚刚参加了导师组织的聚餐活动。根据聚餐菜单显示,当晚5桌师生消费5630元,含18瓶酒:13瓶42度的海之蓝,5瓶一品苏黄养生态。

目前,针对史国平猝死的原因,江苏大学还没有给出明确说法,但是在其发给当地媒体的一份情况通报中,只字未提“喝酒”一事,而负责善后的校方工作人员也未承认校方有任何责任,仅称出于人道主义支付抚恤金15万元。

那么,仅就该事件而言,笔者认为,无论官方最终公布的猝死原因是什么,我们都不可能完全撇开“18瓶酒”,也不可能直接忽略学校和老师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事实上,史国平的猝死事件,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主要还在于我们对今天的“酒文化”的思考。

在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名人典故及诗词歌赋不胜枚举,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可以说透过“一杯酒”,我们就能探究到中国人在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精神情操等方面的价值追求。比如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的是饮酒可以激发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说的是喝酒可以消解一时难以建功立业的愁闷情绪;“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传递的是通过饮酒可以释放喜悦的心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喝酒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方式,一种社交的表现手段,一种精神的弘扬形式,而这种“酒文化”是建立在人们追求本我、展示自我、实现真我的基础之上,是人们敬畏自然、相融社会、厚待他人的生动体现。

可是,与古人的“酒文化”相比,今天我们所说的“酒文化”,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庸俗的、低劣的、虚假的文化,是一种打着饮酒助兴作乐的旗号、穿着喝酒强身健体的外衣的“伪文化”。如今的酒桌上,人们说的是“场面话”,喝的是“应付酒”,做的是“损身事”, 从何谈起真、善、美的“酒文化”呢?

以史国平猝死事件来说,倘若现场没有人拼酒、斗酒,没有人劝人过度饮酒,没有人“死喝酒”、“喝死酒”,那是否还会喝掉18瓶酒呢?其次,若有人能够提醒大家适度饮酒,能够注意观察他人的真实酒量及身体状况,能够切实做到“真酌酒”、“真品酒”、“真惜酒”的话,又岂会引起公众对史国平猝死原因的巨大争议呢?另外,对于年轻生命的突然离去,我们深表痛惜,但在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痛惜的是:与这一事件相关的人物,不是低文化、低素质、低认识的“酒鬼们”,而是高学历、高水平、高认知的青年大学生及高校教师们,他们会不清楚过度饮酒的危害么?他们会不明白过多喝酒误事、误人、误社会的道理吗?还是因为他们也沾染上了庸俗的陋习,也摆脱不了“伪酒文化”的侵蚀呢?

近些年来,我们听过、看过太多聚餐喝酒引发的悲剧,可是每当悲剧发生时,我们除了表达惋惜之情,是否对“酒文化”做过深度思考呢?是否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酒文化”,我们需要怎样学习真正的“酒文化”以及我们能够为真正的“酒文化”做些什么呢?

如今,放眼望去,在民间的酒桌上流传着“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顺口溜,而在官场的酒桌上也有着“能喝半斤喝八两,这种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种干部我放心”的段子,仔细想来,这是真的“酒文化”吗?这种“酒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吗?还是说,这根本就是一种“伪酒文化”,是一种酒桌上的庸俗陋习呢?

我们总以为能喝酒是好事,甚至会认为喝得越多就代表着彼此间的情谊越深,只有把酒喝到位了、喝痛快了、喝得“昏天黑地”了,那才叫做“真性情”,那才容易“办真事”,可是“能”并不代表着“一定要”,酒桌上的“好事”也并非是通过喝得越多来促成的。一个真正懂得饮酒的人,是绝对不会滥饮的;一个真正辨别得出真“酒文化”的人,是绝对不会将饮醉到歇斯底里看做是一件“好事”。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也要弄清“酒文化”的真正内涵,找到酒桌上的真正乐趣,做一个实至名归的“会喝酒”、“喝好酒”、“酒能喝”的人,让悲剧不再重演,让美好永存心底,再谈“酒文化”时,要向庸俗陋习,坚决说不!

丁汪敏,男,汉族,1995年5月生,安徽怀宁人,现居北京,青年诗人,时评作者,凤凰网安徽频道特约评论员。

声明:以上信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凤言徽语》为凤凰安徽一档新闻评论栏目,自2015年1月6日创办以来,一直以最佳的新 闻整合方式去解读热点,2015年6月19日,《凤言徽语》正式改版,将以新闻评论的形式为公众传 递自己的声音与精神。

《凤言徽语》将以独立视角,深度解析,以求不离“徽萃精华,语妙天下”。

  • 本期编辑:王娟
  • 撰文:丁汪敏

凤凰安徽微信

凤凰安徽微博

  • 邮箱:2632643941@qq.com
  • 电话:0551-6553 5299

评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