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焰:徽州是所有人的徽州

"如果能尽量的将老徽州恢复出某种原貌,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徽州毕竟不是我的徽州,而是徽州人的徽州,是所有人的徽州。

徽州文化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徽州是近古博物馆,是明清社会的典范,是程朱理学制度化的集中体现。徽州文化是地域的、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翁飞:徽州复名正当其时

"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集中地、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徽州"这两个字所承载的,是一种独特地域文化,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恢复"徽州"地名,在大力提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今天,很有必要,正当其时。

陈劲松:对历史地名保有敬畏

自宋徽宗设立徽州府,在86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徽州,是安徽文化的血脉,是安徽存在的一颗深深烙印。

在当代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文化重建、信仰重建已是我们今天一个重要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将恢复徽州地名的讨论,称之为文化复归运动也可以。

宣城 :上江人文之盛首宛陵

宣城古称宛陵。春秋名曰爰陵,西汉设郡宛陵,西晋置宣城郡,唐初称宣州,南宋改宁国府,民国属芜湖道,解放后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并入芜湖专区,1987年设立县级宣州市,2000年设立地级宣城市。

城南山峦林立,城北江河湖泊。山水之地人才辈出,鱼米之乡文化昌盛,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文房四宝无人不知,素以"通都大郡、东南名邑"显扬于江南,清朝之后更与皖北重镇合肥齐名得"南宣北合"之典故。

谯城 :春秋乱谯城 北周建亳州

说起谯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夏朝曾是帝喾国邑,商为神农氏后裔封地,春秋陈国始建焦城,楚灭陈再筑谯城。秦置谯县,建安末年设谯郡。三国时期,谯郡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城并称五都。

隋改亳州为谯郡,唐又将谯郡更名亳州。宋朝亳州属于淮南路。金代亳州属于南京路,元朝亳州属于归德府。元至正时期,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立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

平安吉祥 此地宜城:黄梅戏乡安庆

"黄梅戏乡"安庆,汉代称"盛唐",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称宜城。后被称为"舒州",南宋绍兴十七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含"平安吉庆"之意。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三省交界中,千年古城、百年省会、文化之邦、戏剧之乡,安庆迎江而立,凭风怀古。山水雅韵,小城宜居,大美安庆。

合肥旧称庐州:三国旧地包拯故里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班固《汉书》中,为汉置九江郡隶属县。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在国内稳定时期,合肥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而一旦战争兴起,国内动乱,合肥又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采珠之地"蚌埠:珠城美誉全国

简称蚌,旧作蜯埠、蜯埔,别名珠城。​蚌埠古称"采珠之地",被誉淮河岸边璀璨(cuican)的明珠。上个世纪70年代,西哈努克亲王从北京到上海访问,经过这里向翻译问到:"蚌埠是什么地方?翻译妙语答:珍珠城"。从此,"珠城——蚌埠"的美称传遍全国。

蚌埠位于华北平原南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淮河穿城而过,临近南京、凤阳。由于蚌埠地区古代盛产河蚌,从而得名"珠城"。1947年初蚌埠设市,直属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历史悠久的六安:因上古四圣之一皋陶得名

六安地区建置历史悠久,夏属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称皋城。因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墓地)在此而得名。

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金寨、六安、霍山、霍邱属衡山国,舒城县属庐江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元狩二年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改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
徽州映像 (摄影:@徽州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