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言徽语第96期 疯狂的暑假,拿什么缓解年轻父母的焦虑_凤凰安徽 凤言徽语第96期 :疯狂的暑假,拿什么缓解年轻父母的焦虑_凤凰安徽
 
 

政府、高校网站更考验公民隐私权“强保护”

2017.11.21 第106期

深观察|政府、高校网站更考验公民隐私权“强保护”

孰能料想,一次寻常的记者调查,竟然发现如此普遍且严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而源头直指一些政府和高校网站,安徽多地政府、高校官网也未能幸免。

11月7日以来,媒体在读者举报和信息检索的双重引导下,揭开了个人信息“裸奔”的冰山一角。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号、贫困生家庭情况以及残疾人的疾病诊断结果……这些由政府部门或高校主动公开的资料,在互联网上均可随意查阅。

显而易见,这种泄露个人信息的现象,已经涉嫌违法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从民法、行政法、刑法,到司法解释,以及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从保护人格权、隐私权等角度,对侵犯公民信息行为作出了明确禁止。特别是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将侵犯公民信息行为入罪,更体现了立法者“惩前毖后”的鲜明态度。

应该承认,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需要兼顾,而这个平衡点很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除非经权利人同意或者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发生抵牾时,“对公共利益是否造成重大影响”,应成为判断标准。

比如,对于官员等特定群体,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上应当与普通公民有所区别,这是一个健全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多数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官员个人事项申报、对拟提任官员的公示等,既是一种组织程序,也是一种监督。这几天,山西太原市一名官员的公示信息,就因“10岁参加工作,14岁入党”引发质疑,相关部门也及时进行了回应。

但是,在这次大面积、长时间的泄露事件中,受害的大多是低保户、残疾人、贫困生等群体。我们要分析,为什么恰恰是这些相对弱势群体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如果是怕有些人虚申冒领,在网上进行公示,依靠大家监督,的确也无可厚非。不过具体到实际操作中,真的需要将这些低保户、贫困生的信息如此详细公开吗?会不会让这些受助者有食“嗟来之食”的羞辱感,更会不会让一些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不要忘了,之前的徐玉玉案,就是因为贫困助学金的申报信息泄露,让一个入世尚浅的女学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隐私保护意识的淡薄,无疑是根子,但落实到现实,还要看工作走不走心、仔不仔细。有时候为了公平的需要,不是不能公开,但要考虑公开的方式、范围,不能“连隐藏几位号码的举措都懒得做”。

很多时候,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侵权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总在非体制内范围。殊不知,由于网站建设滞后、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处于体制内的政府、高校同样也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这种不无尴尬的状况,应当能有所改观。从报道的情况看,各地“痛定思痛”,采取了集中治理行动,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应当给予肯定。

然而,从长远计,还应在专项立法上下功夫。从2003年开始,个人信息保护法便已提上日程,在多年的“两会”上,这项立法都是代表委员热议和争取的焦点。令人遗憾的是,14年过去了,立法依然没有进展。多年迟滞不前的后果是,对于信息保护的法律边界不清晰,容易造成相关侵权问题的滋生蔓延。

一个法治社会,理应是公民权利“强保护”的社会。加强公民信息保护,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维度发力,在法治理念的逐渐深化中,进一步彰显法治与权利的价值。

以上信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凤言徽语》为凤凰安徽一档新闻评论栏目,自2015年1月6日创办以来,一直以最佳的新 闻整合方式去解读热点,2015年6月19日,《凤言徽语》正式改版,将以新闻评论的形式为公众传 递自己的声音与精神。

《凤言徽语》将以独立视角,深度解析,以求不离“徽萃精华,语妙天下”。

  • 本期编辑:陈玲
  • 作者:欧阳晨雨
  • 来源:澎湃新闻网

凤凰安徽微信

凤凰安徽微博

  • 邮箱:2632643941@qq.com
  • 电话:0551-6553 5299

评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