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注定是一场涅槃蝶变。在安徽,恐怕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淮南那般典型,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也为煤而忧。作为国家13个亿吨煤基地和6大煤电基地之一,长期负重前行,留下满地疮痍。

安于现状还是自我变革,顺应时代潮流,淮南选择了后者。近年来,淮南持续发力,以科学和投入为抓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成功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朝着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一幅绿色基调的城建大幕正缓缓拉开。

革图易虑
树立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思路

近年来,淮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坚持“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思路,以村庄搬迁应急工程和重大综合治理项目为重点,取得初步成效。2009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99.2亿元,其中,村庄搬迁资金77.2亿元,搬迁居民4.67万户,14.1万人;投入生态修复资金22亿元,治理沉陷区24平方公里。

谋定后动
三大修复模式试验示范项目落实

淮南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塌陷区综合治理的多方探索。一是把生态修复同资源枯竭矿井土地盘活相结合的“泉大模式”;二是把生态修复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后湖模式”;三是把生态修复同发展三产相结合的“鑫森模式”。

万众瞩目
采煤塌陷区治理项目获世行支持

世行执董会日前批准我国利用世行贷款安徽淮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这是世行在我国支持的首个采煤塌陷区修复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10.27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亿美元,贷款期限34年。实施后有望为淮南和全国其他地区采煤(矿)区的管理、修复和开发利用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