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安放在皖江畔的红楼

马民新,阅读成瘾,惜字如金。他说自己一个简单朴素的文字搬运工,喜欢独处亦好唠叼。我觉得他就是个富含人文情怀,喜爱游走在山水间的家乡骚客,用脚与大地摩擦,以笔为杖,敲打着心灵与旅途风景相偎依,用笔头抵触到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彼岸,让文字温暖着他所爱着的家园。阅读他的文字,不张扬不做作,就像乡间小溪的流淌,涓涓而平缓。今天让我们跟着他,一起穿过梧桐深处,寻觅往事光影,感受红楼内外的故事。
红楼内外
  • 一排排梧桐树深处,红色琉璃瓦顶,天窗自由吮吸着阳光,波状扶栏镶嵌两方,透过楹窗木格,可以寻觅往事光影,这是一幢书香浸润的中西合璧楼屋——红楼。

  • 穿行在江南小镇大渡口,红楼是徒步旅游的首选地。不得不让游客惊叹,一座美轮美奂的建筑深藏其间,顿生相见恨晚之意。仰视它的高大伟岸,艺术墙体凹凸有致,步入边侧的圆形门,仿佛到了异域国度,揭开红楼的神秘面纱……1917年至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其名著《建国方略》和《建国方略图》中精心构思安庆与长江南岸大渡口建成双联市的计划。红楼就此孕育成形了,1922年南京临时总统府秘书刘贻燕在大渡口创办安徽省立工业专门学校,设有土木、电气、机械三科,自备发电设备以及相关机械。当时安徽省省长许世英也积极参加援建,并输送木材和砖石。一座红楼温暖了皖江南北岸,江南的姑娘纷纷嫁到省城安庆去了,成了儿女亲家。

  • 打小在红楼旁玩耍嬉戏,但从没有踏入红楼一步,因为年老的爷爷奶奶提起它时,总让人敬仰肃穆。我曾听人说,以前有日本军队在这里驻扎,楼上还有棺材,看到白花花的头脑骨,甚至还有鬼出没……听得人有点起鸡皮疙瘩,晚上看着红楼更不敢靠近,生怕鬼来了。

  • 白天去玩时,经常爬到树上玩,那是一棵开满小花絮的树,外形似蘑菇伞,枝桠繁盛,不高不矮,香味浓郁。斜躺在树干上,斑驳零碎般的阳光穿透进来,和着花香,眯上眼享受着“日光花香浴”,在梦乡畅游一番。此时只有红楼如老友陪伴在惬意中。

  • 秋天季节,黄叶飘洒。梧桐树叶铺满整个小道,金灿灿的。这时街上的居民不约而同地来到红楼扒柴。我随姐妹拿着竹耙子、柴篮子也到农校扒树叶,速度要快,否则就搞不到多少树叶。望着柴篮子里的树叶,别提有多高兴了。

  • 虽然与红楼一墙之隔,但我还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后来参加工作,远离家乡,一去有十年之久。只是偶尔回到小镇,到农校去逛逛,徜徉在红楼身边,犹感亲切。

  • 有那么一段时间,由于下岗后处处碰壁,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时陷入苦闷迷惘。一天,看到红楼里要招员工,松弛的心驿动起来,我要谋一份自食其力的职业,当晚写了三页纸的应聘报告,递交给农校行管部门。每天期盼着奇迹会发生,左等右等却没有半点讯息。

  •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不知某年某天我终于又走在久违的小道上,嗅着花草泥土的芳香。每天经过红楼旁,不管日出到日落,还是四季轮回到风霜雪雨,总爱仰视着我的老友红楼,它依然如前,庄重大气,肃穆挺立。

  •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我第一次踏进红楼,这是时隔40载的穿越之旅,我的笔头愈加显得粗犷、灵动。可能是一个巧合,97年后的红楼里设立了大渡口城市规划展览馆,这是大渡口人面向皖江,跨越式发展新坐标。

  • 安放在皖江畔的红楼,温暖着你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