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以艺术作为自己生命的第一需求

张松,号庐州师山堂主,生于1952年8月,芜湖人,祖籍桐城。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中国画学会主席、安徽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人物专访

主持人:张主席,您好,您曾是安徽省美协主席,您的画也是在国内声誉极高的,我们想,首先想知道您一路发展过来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您可以简单的和我们讲讲吗?

张松:作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我感到荣幸的是有了这么几年时间,为艺术家服务,如果说这一路走来,我的心路历程,一直是以艺术作为自己生命的第一需求。要把自己的艺术作为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把安徽的艺术发展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作为自己在这一历程当中,遇到高兴的事也好,遇到烦恼的事也好,遇到挫折也好,遇到成功的时候也好,都保持一个,为艺术,尽心尽力的一个平常心。胜不骄,败不妥,把艺术作为自己的生命,作为自己事业追求的目标,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时代当中,融入到艺术的事业当中,这是我一路发展过来基本的心路历程。

主持人:在您绘画艺术创作的这条道路上,哪件事情对您影响最深刻?

张松:绘画创作这一路走过来,我觉得我把自己的艺术创作融入了这个社会,特别是我曾经是军旅画家,我在部队的时候,我曾用了五年的时间,创作了一幅《华夏万里边关图》,把我自己在部队几十年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的体会,包括作为一个军人,如何把自己的艺术,奉献个军营,这么一个情结。我创作的这个《华夏万里边关图》,是一百八十米通景长卷,是从西沙群岛开始画起,沿着我们国家的海边防线,有四万两千多公里的海边防线,沿途有中越边界、中缅边界、中印边界、中蒙边界、中俄边界、中朝边界,沿着国家的四万两千多公里的海边防线,画的既有高山森林,也有乡村田野,也有城市,有沙漠、草原,春夏秋冬四季都融合在这一个长卷里,这幅大画还表现了,军民联防、军民共建、军民团结等等一系列的生动场面,这幅大画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不同的地貌所以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的宏伟景象,这幅大画在军事博物馆展出的时候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八一电影制片厂还特地拍了专题片,解放军文艺杂志还特地发表了报告文学,就是这样一幅画,我在去年捐献给了我的祖籍地桐城。做了艺术馆把它收藏起来。这幅画为什么使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把我生活的环境和我从事的职业融在我的艺术作品之中。

主持人:您觉得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什么?

张松:我是山水画家,首先我觉得需要有一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拳拳之心,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要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我的祖国,有这么好的大山大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同时为了表达好创作好这些作品,需要我不断的从传统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吸取营养,同时也要结合当下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担当和责任出发,所以说画好画,要有责任由担当,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要多读书多深入生活,以人民为宗旨去创作,去创作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作品。

主持人:您眼中的艺术是什么样的?

张松:我眼中的艺术,就是作为这个作品挂出来要给人以振奋的精神,昂扬向上的一种 熏陶要给这个时代留下印记。

主持人:您是怎样看待艺术家的价值和艺术的价值?

张松:艺术家的价值就是用艺术技能和艺术思想去创作不朽的作品,艺术品的 价值是在于你的作品与众不同,为这个时代为人民,留下你自己的艺术足迹。

主持人:您怎样解读对绘画艺术的特殊情怀?

张松:作为艺术追求是往高处想,做为在创作过程中是用平常心去进行。

主持人:您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加入淘艺商城的?

张松:可以说这是在当下进入新时代,艺术品市场比较繁荣,繁杂的时代,淘艺以它独 特的面貌,开拓创新的姿态,进入这个艺术品市场,他们只能在这个平台上享受到优秀的作品,同时艺术家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使自己的作品进入到寻常百姓之中,而且,这样的平台对高端人士来讲受欢迎,对普通消费者来讲更是受欢迎,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艺术品平台考虑到寻常百姓的需求,他们做到了。作为艺术家要为人民服务,要为社会服务,那么通过淘艺这个平台可以使自己的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社会,发挥艺术品所产生的精神,陶冶情操的精神产品的魅力。

主持人:您对淘艺商城的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张松:应当说,我见证了淘艺商城的成立和它的发展一路走过来的路程,我觉得像 淘艺商城立足于新时代,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文化自信这个大范围下的文化繁荣景象,这个淘艺商城将来不但会向他们自己曾经提出的,买书画上淘艺,同时还会产生卖书画也上淘艺,卖书画就是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拿出自己的精品,通过淘艺商城走向社会,走向人民,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