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俊专访:创业是一条”不归路“

2016-10-09
来自:青年创客

严俊于2000年12月从部队退伍,先后在上海、浙江工作10年,后响应家乡青年返乡创业号召,成立了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业态的青年创业园。目前在合肥、阜阳、马鞍山、共青城打造园区超50万方。已被评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十佳园区”等荣誉称号。其中,合肥园区总建筑面积达16.2万平方米,平均年龄为25岁,吸纳就业3800人。带动就业过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创业、就业难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和严俊一起,和他聊聊创业的那些事儿。

听说你在服兵役期间,曾在“1.11庐阳宫特大火灾事故”中立过二等功,请问当时是个怎样的情况?

当时情况比较紧急,也来不及考虑太多。因为当时大火烧得比较厉害,有群众想跳楼,我就奔不顾身冲了上三楼,将楼上的老人背下来。事后回想起来要是说一点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场的情况紧急,不允许我有一点的犹豫。

退伍后,在上海,浙江两地奔波六年,然后到06年创立了自己公司,请问在这6年中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有了创业的想法?

退伍之后,经过我战友介绍我去了上海,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面馆打工,其实我在上海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才4年多一点,在05年的时候我就自己创业了,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注册,06年1月的时候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至于创业的契机,是在我最后一份工作,在某旅行网工作的时候,发现商旅服务这块大有商机,那时候我就觉得我可以去做。在从那里辞职以后,我就做起了商旅服务。应该说在工作中发现商机并付诸于行动,这就是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的影响,对我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和我当时创业时的精心准备和对商机的敏感度是分不开的。

刚开始走上创业道路的时候,家人是什么态度?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家人对我创业其实是保持中立的态度,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我会做的怎样。我当时就跟家里人说,我有一件想做的事情,可能需要一部分资金,于是家里大概帮我筹了有十万块钱,然后我就用这笔资金开始了创业。其实当时我在跟我爸妈说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没有抱太大希望,就是觉得我想做,那就支持我做,既没有特别大支持也没有特别大的反对,但是这个10万块的资金,对当时的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刚开始创业有没有印象比较深的经历?

有的,比方说当年创业时候也算是困难重重,特别是像我做商旅的,以机票为主,当时在上海做这一行的,综合成本比较高,而且当时我和供应商并没有建立信用合作关系,在跟客户的机票销售过程中,由于我的资金不足,错失了很多业务。所以说当时家里筹集的10万块资金对我创业初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在创业初期,我遇到了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贵人吧,他虽然在经济上没有给我帮助,但是在我企业的发展成长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时我在上海雇了8个人为公司服务,由于当时我年龄也不大,管理经验也不足,员工年龄也比我大,这个时候,我遇到了那个朋友,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他在团队管理方面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我的8个员工都是业务员,主要负责在城市的多个角落点做宣传,发传单,给外来客户宣传我公司的信息。但是这些人放出去以后,我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来管理,如果不是我朋友的出现与管理,可以说就没有我们公司的今天。

所以说最开始的创业之旅是从上海开始的是么?

是的,最开始在上海做了7、8个月,但是后来考虑上海的成本比较高,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当时就想有没有接近的、可替代的其他城市,还是我那个朋友推荐我去杭州看看,于是我前后大概考察了5、6次,回来后决定把上海的业务搬迁到杭州。大概就是2005年下半年的时候,在杭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在2006年1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我在杭州创业的项目也是跟互联网相关的,期间认识了一群做的不错的安徽老乡,一起聊天的时候觉得电商的发展空间还可以,但在当时(2012年),安徽的创业气氛不浓,茶楼里只是聊天、打牌。再看杭州,到处都是创业者在一起头脑风暴,思维碰撞的场景。当时我就有一种通过做产业园,把这里的创业氛围带到安徽的念头,后来通过共青团安徽省委的引荐,与包河区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于是就带着这样的初心回到安徽,创办产业园。等于我是从互联网企业转型到电子商务这样的园区来为广大的创业者服务。

从产业园建立开园至今3年,吸引了不少国内知名电商前来入驻,你觉得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优质知名电商前来落户,让园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据阿里数据研究院统计到2016全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有1122个,但是基本上有70%属于规模以下园区,这里面有3个判定指标,第一是园区的单个体量超过5万方,第二是入驻的企业超过100家,第三是就业人员超过1000人,而满足这3个指标的园区只有30%,我们园区在14年底的时候就已经达到这几项指标,可以说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园区了。

目前产业园分为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16.2万方。其中一期建筑面积5.1万方,于2013年9月正式开园;二期建筑面积11.1万方,2015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开园至今已引入“国际知名品牌”马克华菲、阿里巴巴钉钉安徽运营中心等230余家省内外知名电商与互联网企业,实现直接就业3800余人,带动就业过万人,2015年度实现销售总额35亿元,其中双十一当日,实现销售3亿元,发出包裹177万单。预计到2017年底,合肥园区将实现销售总额突破5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5000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过万人。所以说目前的经营和发展情况还是比较良好的。按照我们这些年来的经验来说,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面的问题,园区位置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企业来我们园区能做大做强,这个是最重要的。

国内还有不少这样类似的产业园,像杭州在这一块已经做的相当成熟了,我们跟他们比差距在哪?优势在哪? 有哪些可以向他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跟杭州比,我认为我们的差距主要是在理念上,安徽的电商起步比较晚,很多电商企业对园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并不高,现在随着电商发展情况要好很多。但是这个电商思维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优势的话我们就拿合肥来说,合肥市目前正处于一个电商发展的高峰期,政府重视程度比较高,省委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电商发展。合肥的高校人才比较多,人力成本比杭州也要低很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比较吸引外地的电商来入驻。

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很多电商发展的理念在国内来说确实很超前,创新能力也非常不错,作为企业层面,学习他们的创新能力很重要,从政府层面来说,地方政府应该学习杭州政府对电商的全方位支持,还有针对人才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来帮助人才孵化,助力企业成长。

产业园内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主要会面临哪些问题?

首先是缺少人才,人才跟不上;其次是资金短缺,以及产业链资源的缺失,主要是这几块,其他的都是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但是我们针对这些情况,已经有专业的团队专门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成立了青网O2O综合体验中心,共设6大板块,这里面的功能就相当于政府的政务服务窗口。来我们园区的企业可以享受窗口提供的服务,分成人才招聘、培训,法律财务援助,项目申报,金融对接,商务中介,物业服务。

园区内目前是安徽本土企业比较多还是外地企业比较多?

我们园区目前有230家企业,65%左右是合肥以外的企业,都是通过招商引资来到合肥,像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以及南京杭州都有企业入驻我们园区。

你觉得安徽目前的创业环境如何?

自李克强总理的双创概念提出以来,政府也非常重视创业这块,通过在合肥及其他地市举办的活动,以及政策上对双创活动的支持,所以我认为安徽的创业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创业的环境对初创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创业者是我们从外地引进的,对于安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他们本身是可以感受到的,选择这里,也是对这里的认可。

听说您去年参加了中科大的EMBA的深造,请问您有没有什么收获?

从部队到地方来也有十几年了,锻炼了实践能力,丰富了工作经验,但是我感觉理论知识还是缺失的,所以我去年报名了中科大的学习,我感觉EMBA的学习收获还是蛮大的,里面有很多专家和老师跟我们说一些企业实际中遇到的案例和困惑,我认为非常好,因为我在没上科大之前是实战能力强理论知识弱,中科大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很多课程,从企业的管理,财务,经营层面,把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来跟我们传输,所以我认为在中科大的学习还是让我受益匪浅的。

园区内有很多的年轻人创业,平均年龄也很年轻,你认为年轻人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我认为创业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适的,要量力而为,再者,创业是一条不归路,必须要坚持下去,在创业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压力,这时候不能半途而废。也有些人创业失败了还可以二次创业,但有些人就不会再走上这条路了,所以我认为,根本就是,贵在坚持,遇到困难不退却。

文| 阿越

凤凰安徽青年频道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