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谢南,90后生人,摩羯座。好书亦属文,媒体工作者。生长于合肥,在南京求过学。渐蠢笨迟钝,理转文开始写作。毕业不久,涉世未深,纸上将军,涂涂抹抹。写过网文,做过记者,当过编辑,还是最擅长与文字打交道,视文字为一生的虔诚。她热爱旅游,用探寻的脚步漫步繁华都市,栖息山野丛林。她试图摆脱单调而繁忙的生活,寻找一份心灵上的宁静。本期《徽行迹忆》就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徽州邂逅前世的因缘。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 如果有这么个地方能让人魂牵梦萦许久难以割舍,那一定是徽州古镇了。酝酿了很久,终得以成行,实是欣喜难持。归来后,那段宁谧的静好时光依旧常常在脑海中浮现,定格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永不褪色。

  • 暂别喧嚣世俗,背上行囊开始一段旅途,览山川河海,心境也会愈发辽阔。因缘既转,踏上一条曲径通幽的路途,出离于现实的纷扰,去遇见不同的风景,来来往往。周围的人行色匆匆,只是过客,唯一不变的是那历经风雨依旧长青的绿水青山。

  •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这句话是徽州人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蓦然明了,原来我同徽州的因缘际会从前世起就已经写就了,否则这一世我不会降生在徽州。按照当地黄山人的说法,我是江北人,而他们是江南人,习俗方言都有显著差别。虽然同是徽州,却因隔了条长江而显得迥然不同,他们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徽州人。

  • 头一天晚上抵达黄山屯溪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屯溪是去往各古镇、景点的必经之路,这里有火车站和汽车站,也是一个交通枢纽所在。于是便在这里先歇息一晚,明日一早继续上路。已然入秋,天气微冷,一轮明月皎洁的挂在天上,合着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分外古朴宁静。就连路边的公交站点也是典型的徽派白墙和黛瓦,墙上开一精致的小窗,点滴之间,尽显韵味。桥边有排排的垂柳,各色的灯光将这里的夜晚掩映的五彩斑斓。

  • 不得不去的是屯溪老街,随意在街边找了家黄山特色小饭店解决了晚饭,便步行去了不远的老街。老街的声名在外,是当地的黄山人推荐一定要去的景点。天色已晚,灯光亮起了,一条青石板路的两边尽是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门店两边悬着的是大红色的灯笼,连店铺的大门都是朱红色的门板。月色清朗宁谧,在屋间檐角逗留,踏在青石板路上,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感慢慢袭来。

  • 街角两边都是商铺,卖的都是笔墨纸砚这些极具徽州特色的特产。路过一家砚铺,老板是个年轻的男子,就在门厅的灯光下俯首雕刻一方石砚,神情专注。游人三俩在街上慢慢的行着,时光静谧不言,勿须多言,你便能觉察得到这里的朴实韵致。我离开的时候,各家各户打烊时再将一扇扇门板合了起来,夜色渐浓,走到尽头,看见一座大牌坊,上书“老街”两字,两边是石刻的狮子,两两侧首相望,颇有些憨态。

  • 第二天一早睁开眼睛的时候,窗外雾气蒙蒙,一片灰暗,心中还一阵紧张,疑心若是下雨这旅程便要泡汤。幸而推开窗看的时候,只是一片迷蒙的大雾。我笃信到了中午,这些大雾定会消解的干干净净,还会是个大晴天。去往西递宏村古村落有特开的旅游专线,八点开始,一小时一班。迟了一些,便乘了九点的班次。一辆车真的做的满满当当,基本上都是出游的学生,叽叽喳喳,一路上倒是热闹的很。一路上的风景变幻,让我觉得,哪怕只是在这车上坐一路看一路,便也不虚此行了。

  • 先是路过休宁的新安江,夹岸的青山碧水,更妙的是早上雾气深重,水面上凝结了浩淼的烟气,白白的,冰冷的浮在水面上方,身段婀娜,是极难得的雾景。抬起头,一阵欣喜,头顶上不正是一轮冰冷的白日,隔在云层后面,淡淡的散发着微芒。过不许久,阳光普照大地,草木丰饶,更显娇媚。山脚上可以看得到密密的白色野菊花肆意绽放,一路上目不暇接。农舍旁栅栏里的红辣椒、树林边养蜂人和他的蜂房、屋顶上的石龙雕饰、农舍门前堆的满当当的木柴,一条窄窄的竹林小道。日光倾洒下来,明媚却充满了质感和朴实的生活气息。此时,看到江边的一块石碑上书“青山绿水,国泰民安”。进入黟县,风景更加标致起来,车从桥上行,对岸是巍峨的青山,碧蓝的江水极美,山下涧边的清浅小流,正有一尾小狗在汲水喝。远处的青山旁云雾四散,恍若仙境。这般极致的美景,平生并不得多见,此番见了,心情自是欣喜异常。

  • 先去了宏村,虽是淡季,游客也如织。到达时正是上午,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宏村入口处的那一方荷塘,虽已是初秋,景致却合宜,荷叶有荣有枯,各有风姿。进入宏村,先走了“牛胃”南湖。“山为牛头,树为牛角,屋为牛身,桥为牛脚”,站在高处向下望,整个宏村正如一头牛安详的卧在溪边。风吹荷叶香,小桥湖上立。湖边白墙黛瓦人家,岸边柳树林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宏村都像是一幅画,蓝天白云更衬的她清丽脱俗。先去了南湖书院,听当地的导游小姐戏谑的说到古徽州对教育的重视:“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颇有喜感。途径月湖,恰好有剧组在拍水中戏,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看,这里已然成为影视剧组的青睐之地了。

  • 就这样顺着宏村的巷道慢慢的前行着,脚边水渠里有清浅的湖水,当地居民们可以用来盥洗衣服,注意水流的方向,若是在村里迷路,顺着上游便可以找的到出口。宏村现在也已经成为了美术学生的常驻地,从南湖一路走来,随处可见摆着画架写生的年轻学生。白色的鸭子在湖中戏耍,垂柳在湖边徜徉,不自觉的脚步便会慢下来,看日光泻在青石道上,静谧祥和,倏忽沉醉不愿醒来。如果能住在这里,守一间小铺,看时光缓慢的流逝,然后慢慢的老去,该有多美。

  • 宏村美的温润秀丽,西递则厚重的像一本家谱。西递的占地面积比宏村广,历史也比它多出足足一百多年。可能大多数人更喜欢景致优美的宏村,然而我觉得西递也有她独特的魅力之所在。这里水不多,只门口牌坊前一方碧绿的江水,对岸是青山。这里的祠堂更多,黛瓦灰墙错落有致,有着比宏村更加古旧的气质。最值得看的是宗祠和民居里的楹联。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副:“古迹虽陈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或许还会有再回来的一天,等我再看到这幅联,不知那时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和心境。住在西递的古徽州人对于教育的重视可能要更胜一筹,细细品味之间倒能生出一番余味悠长来,“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这些楹联无不透露着古徽州人的价值观,崇仁尚礼,矜持方质。另一副联在不同的地儿见了几次,“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则彰显了典型的徽商精神,勇于开拓,知难而上。

  • 村内巷道中是居民的住宅,兼做生意,主要以纸砚为主。路过一间小铺,当门而坐的年轻女子,眉眼温顺,执一柄小刀,纤纤素手径直在石板上篆刻下几行娟秀灵逸的小楷。见游客走近,她便抬眼唤他们进屋看看那些石雕商品,说到自己从幼时便开始修习书法,这一写就写了一二十年。见之不由觉得羞愧难当,为的是自己那一手不忍目睹的字。民居的大门上方正中央的位置,大多倒挂一面小小的圆镜,从风水上来说,可以辟邪消灾。每扇门板也不尽相同,上有雕饰,意义各不相同,精致婉约,就连门锁的模样也极为生动。这里的青石板厚重质朴,檐间的绿意苍葱,是几枝碧绿的翠竹。有逼仄的狭长小巷,蜿蜒出别致模样,两侧的青砖墙壁兀自显出几分老态,傍晚落山的日光斜射下来,洒在石道上,与日影逶迤缱绻。不经意间便恍惚觉得跨越了时光,回到了过去。

  • 晚上抵达汤口,这里距离黄山景区最近。隔日清晨,呼吸着微凉的空气,搭车入了山。山路九曲十环,绕的人有些头晕,为的是减少上山的阻力,两边茂密的竹林高耸入云,不见天日,“茂林修竹”便是这么个状态的真实写照。原先不知道黄山有多高,现今一看,跟学校后边的小山坡真是不能相比的,还没到达景点入口,便觉得双腿发软。待上了位于入口处的云谷寺,望见眼前巍峨秀丽的山貌,才觉壮阔。

  • 搭着缆车上山,遍览群山,遂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况味。阳光依旧明媚,嶙峋的山石之间是苍翠的松竹。山上气温偏低,仍觉寒意逼人,只随意跟着游人往前走,台阶颇抖,过不多时,登山拐杖便能用上了。路边见了许多植物,四照花、湖北海棠,树姿皆优美,花枝繁密,只是现在都落尽了叶子,徒有颓然质感。日光从细密的林间透过,斑驳了颜色,美艳异常。也有淙淙流水的山边小涧,溪水清澈,能望得见水中的小石。路过了黑虎松、雨伞松、梦笔生花,又去了北海宾馆,爬的也越来越高。天气很好,上山的游人也密密匝匝。凭栏而望,天高云淡,一品黄山,数峰尽在眼下,幽深壮阔。而后去了光明顶,经过莲花峰和莲蕊峰,拜谒了观音石,走了一遭朱元璋当时走过的山道,便一路朝着迎客松前行。

  • 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只有真正爬上黄山的人才会觉得山川竟会是如此秀丽巍峨,美不堪言,竟有了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受了,再没有必要去游历旁的山峰了。游客中却也不乏鹤发的老者,他们精神矍铄,身子骨看上去挺硬朗,孜孜不倦的攀登一个又一个景点,老当益壮便是最好的形容了。黄山景区大大小小数十座山峰群,一天绝不可能跑遍,随意挑了一条线路,估计也仅看了三分之一都不到的景点,直到快傍晚才到达索道处,乘着缆车下了山。此次一行,我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再去爬其他的山了,一方面是真的爬累了,另一方面是很少能有与黄山风光相媲美的山峰了。

  • 整整两天三夜都在旅途中,并不觉得疲惫。重要的不是让自己远行,而是让内心获得一种安宁的力量,业已足够。汤显祖一生钟情徽州,却始终未能成行,留下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半生浮名,终有何用。若能寻一叶扁舟,小楫轻摇,摇入月下的新安江畔,将那股浸润于每一寸土地的古徽州遗韵珍藏于胸,便是不负今生。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