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专访著名书画家林琳老师


来源:江淮时报

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亳州市书画院副院长林琳老师。林琳老师,欢迎您!

   

                                著名书画家林琳

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亳州市书画院副院长林琳老师。林琳老师,欢迎您!

林琳:谢谢,很高兴和您见面。

您是广大书画爱好者都很喜爱和尊重的艺术家,我想大家都非常关心您的近况,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林琳:今年一月份,在亳州市博物馆举办了以表现亳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古韵亳州——林琳中国画作品展”以后,征求了我市文化界知名人士以及省内外的知名画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准备充实作品内容,明年在省城合肥举办我的画展。目前,正在创作新的作品。另外,我创作的反映安徽省民生工程建设的长卷《民生工程惠万家》,已经最后通过验收,正在装裱中。作品将被省政府收藏,在新建的安徽省博物馆展出。

在亳州,您是位名人,而在全省美术界,您也是很有影响的人物,当初是什么原因或者是机缘让您与艺术结缘?

林琳:回顾过去,是父母、老师以及朋友的的鼓励使我与艺术结缘,同时又是兴趣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使我在绘画的道路上走到今天。

您幼年痴情于诗书画,后来插过队,当过兵,复员后又苦研丹青,深造于中央美院。您觉得,您的这些经历对于您的人生成长和艺术创作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吗?

林琳:回顾踏入社会几十年来,无论在哪一个地方,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我都坚持下来了,并且颇有收获。艰苦的日子使我品尝到坚持的困难和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和人生的艰难。这些都使我对祖国、对人生、对生活更加热爱,并把这些在我的作品中通过每一处笔触、每一个符号呈现出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这些人生经历,就不可能成就我的绘画艺术。这些对于我来说,无疑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得到了包括黄润华、张凭、钱绍武等在内的诸多名师亲授与指导,您对这些老师有什么印象?您觉得您从这些前辈名师那里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林琳:1990年我获得一次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的机会,进修期间,曾经聆听吴冠中先生的专题讲座,得到美院教授李琦、黄润华、张凭、钱绍武、蒋彩萍、韦启美、赵友萍、伍必端、许仁龙、陈平以及刘大为、王文芳、刘秉江、胡振昆、王培东等院外名家的亲授与指导。进修班结业作品展时,当时的院长、后来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靳尚谊先生对我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勉励我深入生活、表现当代,争取创作出反映时代的佳作。

这些老师学识渊博、朴实无华,谦虚善良、忠厚仁慈,平易真诚,不炫耀、不张扬。他们让我想起京城的一些宏大经典的建筑,年代越是久远,就越是散发出岁月磨洗后的重量和光芒。

您描绘过亳州老街的盛景,有人说您是“历史遗存的呈现者”,您参与过全省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有人说您是“民生变化的记录者”,您创作过很多亳州名人名城名胜题材的艺术画卷,有人说您是“亳州文化的传扬者”,对此您怎么看?您作为亳州本土的艺术家,怎么理解对弘扬和传播家乡亳州历史、文化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林琳:我从小成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这块土地历史文化的厚重、经济的繁华、发展中的坎坷峥嵘,以及所具有的英雄情怀,都使我对这块土地充满了敬畏之情,充满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展示亳州历史和传扬亳州文化,是我不可推御的现实责任和历史担当,成为我绘画创作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作品有些参加过国家级别的美术大展并获过奖,有些成为公共地标建筑,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许。这些创作实践活动,都是对我的主题策划、创作构思、艺术风格、绘画技能的检验,和思想感情、人生阅历、文化品位、艺术素养的综合考量。

咱们换个话题吧。今年初,您在亳州博物馆举办了《行者无疆—林琳中国画作品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谈谈这次办展的感受?

林琳:这次画展,展出我的山水画和人物画作品五十余幅,在内容上,承载着我对中国画的思考和对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思考;在技法的表现上,有些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有些是我对中国水墨的实验;有些作品可能还不是太成熟,表达了我的一些想法。

感谢社会各界对画展的极大关注和好的评价。我觉得成功之处首先是在表现题材上,亳州是我生长的地方,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建筑以及古代名人的影响常常让我激动不已。这些题材有的我已反复画过多次,但每次都有新鲜感,都能在创作过程中找到新的表现语言。我想观者已经从莽莽苍苍、气势雄伟、韵味隽永的画面中,领略到作者对祖国和家乡的一往情深了。

我看了您的诸多作品,您的山水画可谓是吞吐八荒,舒卷风云;您的人物画依然顾慕汉风,以古求新。而我发觉两者却都有兼得,即人物有山水之势,山水有人物之灵,您是在力求画作之风格呢还是有其他之意蕴呢?

林琳:我原来是从事油画创作的,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回来后,才涉足中国画创作。油画创作要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强调以明暗塑造形象、表现形体的空间感,以及作者对色彩的感受。中国画讲究宣纸笔墨水化的气韵生动、笔墨趣味的掌控能力、线条的自由书写能力,强调用线条构造形象。特别是水墨画难以驾驭的三大特点(水的特性,线的灵性和色彩的梦幻性),对从事中国画创作提出了很高的学术性和美学要求。从油画到中国画的转变过程是比较艰难的。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画的精髓,我临摹和研究了大量的古代和现当代中国画精品,比较中国画与油画的异同;临摹和研究了比较多的古代书法作品,锤炼对线条的控制和掌握。尤其受著名画家王阔海先生的影响,对汉代画像石以及相关的素材研究的比较多,古朴浑厚、博大雄强、奔放外张的汉文化精神对我的创作影响尤深。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自然而然的会对古朴豪放的表现形式、强调气势的浪漫意韵有所追求。这些都是艺术审美的自然流露。

您的艺术作品以其突出的个性风格与正大气象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您认为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林琳: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我从小就崇尚英雄主义,体现在绘画创作上,就追求作品博大雄强的正大气象和英雄主义色彩。在我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追求山水景象的大气沉雄、苍郁劲秀、正气凛然。构图上取坦荡开阔、稳重大方的视觉效果。画面构成的山峰只可仰视、欣赏、尊崇,没有文人画所谓的可登可卧、可居可游。无论是线、皴、点皆追求苍劲粗粝,如折钗股、如金错刀、如锥画沙、如屋漏痕,绝无娇娜柔软之态。画面中必不可少的房屋建筑,也不像古代文人画和当代一些画家那样故意把房屋画的破旧惨败、歪歪斜斜,无论是点景小屋还是主体建筑,都画得堂堂正正、端庄稳重,如磐石之坚,呈现一种永恒感。这与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的主流审美情趣是合拍的。受到社会的认同也是必然的。

现在书画市场非常火热,有些画家为了金钱,不求创作,神魂颠倒;还有些画家迫于生计,要么无奈转行,要么经常走穴,流水作画;您对此现象如何看待?您觉得作为一位画家,其“灵魂”应体现在哪?如何才能不愧于时代?

林琳:我们应该正确处理经济与艺术的关系,不能为了钱而丧失做人的底线和降低艺术标准。作为画家,对自己的作品应该精益求精。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就算是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也应该向社会奉献真正的、优质的产品,不能敷衍了事,欺骗社会和大众。

一个成熟的画家,对绘画艺术要有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艺术修养,并把这些广博丰富的知识和修养,付诸勤奋的艺术实践,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绘画创造能力,转化成优秀作品。每一个中国画家要想成为艺术高手乃至国手,别无他法,只有沉下心去实实在在地、循序渐进地、积极地提高自己艺术创造的综合实力,用自己不断完善的本领去尽可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社会和人民奉献出高质量和高品位的优秀艺术作品。

林琳老师,咱们聊了那么久,作为晚辈,我感到特别开心,也感到受益匪浅。访谈的最后,我想请您以一段话来送给自己的未来,给自己一个期待。

林琳:终其一生,握紧画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自己务实的、不断勤学苦练、不断完善的本领,去尽可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真善美的理想,为社会和人民大众提供高品位的、优秀的作品。这既是履行社会责任,又是我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谢谢林琳老师!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四时吉祥!事业顺达!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董军]

标签:专访 画家 林琳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