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数据发布 安徽16地市谁的经济“成绩单”更亮眼?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月28日,安徽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安徽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达到30006.82亿元,增长8.02%,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

原标题:最新数据发布,安徽16地市谁的经济“成绩单”更亮眼?

2月28日,安徽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安徽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达到30006.82亿元,增长8.02%,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同步发布。

进一步具体到全省16个地市,又是什么样的发展状况呢?一起来看。

 

地市经济总量格局基本稳定

从经济总量看,全省16地市的格局基本稳定。7000亿、3000亿、2000亿、1000亿成为四个整数关口。

合肥、芜湖坐稳前两位,分别为7822.9亿元、3278.5亿元,芜湖市首次迈入“3000亿元大城市”的门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芜湖

同时,有5个城市超过1700亿元,分别为马鞍山、安庆、滁州、阜阳、蚌埠。马鞍山、安庆、滁州分列第3、4、5位,分别为1918.1亿元、1917.6亿元、1801.8亿元,阜阳、蚌埠紧随其后,位列第6、7位,总量分别为1759.5亿元、1714.5亿元。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这些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马鞍山跟安庆之间只有0.5亿元;阜阳与蚌埠之间相差44.8亿元。

在这5座城市中,马鞍山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安庆紧随其后排名第四位,滁州已将“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写入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蚌埠提出“重振雄风,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振兴双中心城市”。

由此可见,未来围绕安徽“第三城”的角逐将异常激烈。

相比2017年,只有六安和宣城的位次发生了变动,宣城上升一位,反超六安,位居第9位,六安则下降到第10位。

从经济增速来看,

超过增速8%的有9个地市,亳州最高,为10.1%,也是全省唯一超过10%的城市;

超过9%有2个地市,分别为阜阳9.5%和滁州9.1%;

其他超过8%的是合肥、芜湖、马鞍山、蚌埠、宿州和宣城。

这9个地市,都跑赢了安徽省的经济增长水平。另外,安庆、六安、黄山的经济增速超过7%。

值得注意的是,铜陵、淮南、淮北、池州四市的经济增速,不仅低于安徽省8.02%的增速,更低于6.6%的全国经济增速。

安徽16地市2018年经济增速

8市财政收入增速超10%,淮北、阜阳、亳州表现亮眼

如果说经济总量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基本面,那么财政收入体现的就是一座城市的能量,是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政府“钱袋子”鼓不鼓,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整体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安徽全年财政收入5363亿元,增长10.4%。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发现,从财政收入总量来看,16地市全部超过100亿元,合肥突破千亿,达到1378.3亿元,以绝对优势居各地市之首,占全省财政收入总量的25.7%。芜湖超过600亿元,持续多年居第2位。

同时,超过300亿元的有3个地市,分别为阜阳、滁州和安庆,阜阳市以324.8亿元,排名全省“探花”;滁州、安庆紧随其后,分别为324.5亿元、308.9亿元。超过200亿元的有5个地市,分别为蚌埠、马鞍山、宣城、六安和亳州。

从增速来看,16地市财政收入均实现正向增长,8市增速为两位数,其中有6市超过全省增速。淮北增速最为亮眼,以19.8%的增速居首位,阜阳以17.2%的增速排在第2位,亳州位列第3,增速为17.1%。池州、安庆、淮南增速居后3位,分别为5%、6.2%和7.2%。

淮北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7年相比,2018年各地增速差距缩小。

工业增加值增速9市达两位数,亳州第一

“抓发展首先必须抓产业,抓产业首先必须抓工业”。安徽作为后发型区域,工业增加值是核心指标。

2018年,安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中部第1位,创近4年新高。

具体到16个地市,9地市超过全省增速,分别为亳州、阜阳、滁州、宣城、合肥、蚌埠、六安、黄山、宿州,增速均达到2位数。

其中,亳州增速居首,为11.8%,阜阳以11.6%的增速排在第2位,滁州位列第3,增速为11.4%,合肥居第4位,增速11.3%,宣城以11%居第五。

亳州

淮北、淮南、铜陵增速暂居后三位,分别为0.3%、4.1%和5.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市超10%,阜阳最快

区域之争,实质就是项目之争。大项目、好项目多的地方,变化就快,发展就快。安徽各地市作为后发型区域,集中体现在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上。

2018年,安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比全国高5.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比上年前移9位。

从全省来看,5个地市达到或超过15%,分别为阜阳、亳州、宿州、滁州和黄山市。6个地市的固投增速超10%,分别为宣城、蚌埠、六安、安庆、池州、马鞍山。在这11个地市中,除马鞍山外,其他10市均超过安徽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其中,阜阳以22.1%的增速居全省第1位,也是全省增速唯一超过20%的地市。亳州增长18%、宿州增长15.5%,分列2、3位。

阜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10%的有5个,淮南、合肥增速暂居后2位,分别为2.4%和7.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15市达两位数,蚌埠最快

在各地市向高质量发展的关口期,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观察各地产业发展的最佳窗口。

2018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9.5%,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加快。

从各地市来看,15个地市增速达到2位数;11个地市超过全省增速,分别为蚌埠、阜阳、宣城、宿州、淮南、安庆、马鞍山、滁州、池州、铜陵和黄山市。

4个地市超过20%,为蚌埠、阜阳、宣城和宿州。蚌埠增速全省第1,为22.4%,阜阳、宣城和宿州分列2、3、4位,分别为21.2%、21和20.1%。

蚌埠

社会消费品总额合肥领先,芜湖超千亿,阜阳、蚌埠突出

从出口驱动到投资驱动,再到消费驱动,改变安徽16地市区域经济格局的力量正在悄然生变,消费越多,未来发展的空间越大。

2018年,安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00.1亿元,增长11.6%。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全省16地市全部超过200亿元,合肥、芜湖超1000亿元,持续多年居前2位。超过500亿元的有10个地市,分别为阜阳、蚌埠、安庆、六安、滁州、淮南、亳州、马鞍山、宿州、宣城。

合肥第一,为2976.7亿元。芜湖、阜阳分列2、3位,分别为1028.3亿元、962.2亿元。蚌埠、安庆紧随其后,分别为823.5亿元、814.9亿元。池州、淮北、铜陵暂时落后,分别为255.5亿元、324.5亿元和3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的各市常驻人口高度契合,尤其是皖北地区的阜阳、蚌埠、亳州、宿州等市,人口基数正在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

从增速来看,7市超过全省增速,分别为安庆、蚌埠、阜阳、马鞍山、滁州、宿州和芜湖,淮北、亳州与全省增速持平,均为11.6%。

安庆增速最快,为15.2%,蚌埠、阜阳以14.3%、14.1%的增速排在2、3位。铜陵、合肥、宣城增速居后3位,都低于10%,分别为6.7%、9.1%和9.5%。

安庆

综合来看,合肥作为全省“带头大哥”,在多个核心指标上的增速不太明显。阜阳、亳州、宿州等皖北城市在人口红利、市场潜力、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优势下,步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表现突出,而淮北、淮南、铜陵等资源型城市,仍处于产业转型爬坡过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出现结构调整的阵痛。(决策杂志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许启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