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马鞍山这个地方蹄疾步稳!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4.6公里是和县江北乌江新区和南京地铁高家冲站的直线距离1个小时,是和县市民从家坐公交车到南京城区中心的时间。乌江镇的一条商业街路西门面属和县,路东门面属南京车子转个弯车尾还在安徽,车头已在江苏。得天

4.6公里是和县江北乌江新区和南京地铁高家冲站的直线距离1个小时,是和县市民从家坐公交车到南京城区中心的时间。乌江镇的一条商业街路西门面属和县,路东门面属南京车子转个弯车尾还在安徽,车头已在江苏。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赋予和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在重大历史性机遇面前,和县立足乌江镇毗邻南京江北新区的区位优势,于2018年3月31日成立了江北乌江新区发展建设指挥部,以“功能上做配角、产业上做配套”的全新姿态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打造宁马合作样板区

一年多来,和县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发展载体上,依托接壤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国家重点镇的基础和优势,全力建设江北乌江新区;在要素保障上,不断强化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截至目前,江北乌江新区共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22.65亿元,新区道路骨干网框架快速形成,为和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思想“等高对接”面貌一新干劲足

和县的区位优势就是跟南京是“无缝接壤”,地域相连,犹如唇齿相依。近年来南京市提出将城市发展重点向江北转移,实现拥江发展,不断拓展战略腹地,特别是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自此,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县与南京江北新区地相邻、人相亲、习相近、产相连,这为和县在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商贸流通、信息交流和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接轨新区、融入南京、借力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全面融入长三角,重点打好‘南京牌’,首先是思想进一步解放,理念进一步提升,思想先接轨后融入。”和县县委书记戴瑞说,和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年之后看和县,今天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破除了思想认识上的模糊,牢固树立了“大江北”协同发展理念,有力保障了和县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一系列行动的迅速开展。

统一了思想,看准了机遇,和县融入南京都市圈一系列行动渐次开展,蹄疾步稳。为加快融入、全面融入、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和县在宁马两市协调对接的构架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相关县负责人为副组长,县直各单位为成员的“和县开放联动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工作领导小组”。各小组分别由一名副县长牵头,主动对接,密切联动。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年率队到江北新区相关部门对接,定期研究部署对接中的相关问题,调度推进相关工作落实。

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为顾问的高规格发展建设指挥部,为江北乌江新区起好步开好局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区指挥部办公室领导班子和乌江镇党委政府一道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全力全速推进新区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强化规划对接 共绘“一张蓝图”

谋定而后发力,全面融入首先是在规划上。和县充分发挥乌江镇的区位优势和千年古镇、产业基础雄厚的资源禀赋,努力推动新区和南京在理念规划上互融、基础设施上互联、产业形态上互补、人文交流上互通。

和县依据《南京都市圈城乡空间协同规划》《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和相关跨界地区协调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加强与南京对接的基础上,率先推动乌江镇区域联动发展节点的协调统一与无缝衔接,对乌江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已完成。围绕江北乌江新区江湾新城、乌江新城、乌江镇区、乌江工业园等四大板块,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南京最美卫星城、诗画田园新城,强化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对接交流,细化到每一条交通廊道、每一块集聚产业、每一处基础设施,做到与江北新区无缝对接、完美互融。

“根据县委的阶段性要求和江北乌江新区的发展定位,江北乌江新区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宁马合作的样板区’。”江北乌江新区规划建设局负责人高华说,围绕此目标,江北乌江新区主动对接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区及县相关部门,抓紧完善乌江镇城镇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和文旅规划,初步按照“一园两城五通道”的整体规划及“乌江六景”的旅游规划推进实现“同城化”。

一园即乌江工业园,主要是实现融入南京的产业配套功能;两城即明发江湾新城与华夏幸福孔雀城两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并配套建设技术培训、教育、医疗、餐饮等城市配角功能,五大通道即滨江大道、宁和高速、华夏大道(过驷马河,沿明发北侧接南京)、宁和公交换乘中心、宁和城际;六景即楚汉传奇小镇(含霸王祠)、乌江老街(含卫花厂、乌江老剧院)、石山生态谷、林散之书画院(含林散之书画广场)、七星湖、青龙湖等六处景点打造,主要是实现人流双向动态性互动消费,同时也是考虑到乡村振兴的需要。

产业错位布局 加码深度融入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更体现在产业链的深化合作上。“和县把产业作为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根本,深化在产业方面的分工与协作,在调结构促转型中承接转移,在重大项目配套中甘当配角,打造南京产业转移‘首选地’。”戴瑞说。

成立一年多来,江北乌江新区依托紧邻南京的区位优势、千年古镇的文化沉淀、初具规模的产业配套等基础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围绕乌江工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精细化工基地)两大载体,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主动承接南京产业转移,错位发展、配套发展,着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品牌服饰”四大产业及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构筑五大产业集群。新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合作招商、产业招商和节会招商,宣传推介新区。自新区成立以来,共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22.65亿元,此外还有23个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中。

“江北乌江新区不是单一的工业集聚区,更不是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而是以‘功能上做配角、产业上做配套’的姿态,以‘有产有人才有城’的理念,全力打造承接南京乃至长三角产业合作的示范区、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城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有声有色有味的生态旅游区。”乌江镇镇长、江北乌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永前表示。

此外,和县也在不断做强县经开区、化工基地、台创园等承接平台,优化投资环境,在学先进补短板中培育发展新动能,在谋创新促合作中拓展发展新空间,通过做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积极配套南京市的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特别是瞄准台积电、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等项目,主动围绕上下游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构建与江北新区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路网建设强力推进

2017年12月6日,宁和城际一期开通试运营,让在南京上班的和县乌江人张峰开心不已,“5点下班,徒步10分钟在春江路站乘坐S3号线(宁和城际一期),不到一小时就到达终点站浦口高家冲,然后从高家冲驾车回乌江只需20多分钟,第二天再返回,乘坐S3号线6点首班车去南京上班,时间非常充裕,一点也不耽搁。”

为方便和县居民前往乌江和南京江北新区,和县还于2018年11月开通了“和城—乌江”公交线路,极大拉近了两地距离,促进了宁和两地人流、物流、经济流,降低了居民出行成本。

江北乌江新区成立以来,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快速形成新区道路骨干网框架。新区把新城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两大重点建设区域,先后启动了工业园路网一期、二期,华夏大道工业园段、新城区段,滨水路一期、卫花路一期,石山大道,工业污水处理厂等11个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工业园路网一期工程主路面施工基本完成,已经进入给水、弱电、绿化等附属工程施工,计划10月份全面完工。新城区滨水路一期、卫花路一期已经完成地下管网施工和桥梁的桩基施工,计划9月底通车。石山大道一期已经完成地下管网施工,计划10月份通车。工业污水处理厂选址、立项已经完成,正在进入可研及初步设计阶段,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林散之书画院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和城至乌江公交已经开通运行,港湾式公交站台设计已经完成。宁和公交换乘中心完成选址,已进入设计阶段。

江北乌江新区还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交通蓝图。和县江北乌江新区负责人介绍,规划中的宁和高速在新区穿境而过并留有出口,从新区的核心区乘车到南京市中心、南京南站、南京禄口机场等地,均在40分钟车程内,未来两地百姓将充分享受到融合发展的便利。

此外,江北乌江新区还不断加大土地要素保障,一方面,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原则,加大土地指标市级争取力度,另一方面,清理闲置低效企业,加速腾笼换鸟和产业升级步伐,努力将入不敷出的“低产地”打造成为效益倍增、产值提高、引领园区节约集约发展的“示范田”。截至目前,共筛选出16宗1255亩闲置低效企业用地,引导、帮助、鼓励企业尽快转型升级、建成投产、产出效益。同时,新区还快速推进项目征迁、规划征迁和自主拆迁,制定并完善征迁方案和补偿政策,为新区发展建设提供坚强的用地保障。

突出的地缘优势和叠加规划,让很多产业转移企业纷至沓来。南京远惠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军说:“新区优惠政策多,建设成本、劳动力成本甚至水电费,都比毗邻的南京要低很多,未来还有宁和城铁等多条快速通道与南京对接,这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实在无法抗拒。”

全面融入长三角,奋力打好“南京牌”,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看和县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来源:马鞍山发布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杨胜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