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迎风奋楫立涛头-马鞍山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潮起江海,万象更新。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山水相连的一市三省,奋力扛起国家使命,开启了一体化发展的全新纪元,奏鸣出“携手共进&rdq

潮起江海,万象更新。

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山水相连的一市三省,奋力扛起国家使命,开启了一体化发展的全新纪元,奏鸣出“携手共进”的时代交响。

天风浩荡长三角,勇立潮头奋楫先。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安徽融入沪苏浙的“东大门”,今年以来,马鞍山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战略机遇,聚焦主攻方向,在一体化发展壮阔大潮中劈波斩浪,在“一马当先”探路先行中彰显担当,在更大的发展格局中酣畅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马鞍山篇章”。

泼墨“大写意”、精雕“工笔画”、下好“一盘棋”、共建“样板间”……回首望,这座城市与时间赛跑,用奋斗作答,用“落子如飞”的“快节奏”驶入一体化发展“快车道”;向未来,马鞍山将坚持以“六个一体化”为引领,推动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追求卓越天更阔,潮头当歌再出发。马鞍山,正迎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浩荡东风,阔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大道上。

运筹帷幄挥椽笔 蓝图之下布“实”局

一年内累计进行交流对接上百次,和县与南京市浦口区,合作之手正越握越紧,共赢之路正越走越宽;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项目、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项目,慈湖高新区瞄准长三角优质创新资源,一个个“创新共同体”加速布局;雨山区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共签约落户长三角项目34个,总投资近百亿元……

放眼一江两岸,合作之花竞相绽放,一体化发展佳音频传。

行动快、干劲足,得益于思路清、方向明。雷霆之势强力推进的背后,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指南引领。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面对“黄金机遇”,占尽天时地利的马鞍山如何展现“黄金作为”?从去年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融入长三角,重点打好‘南京牌’”到今年市委九届十次全会铺开“六个一体化”美好蓝图,我市顺势而为、乘势而进,思路布局愈发清晰——以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观大势、谋全局,定良策、出实招。在《关于做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基础上,我市出台《马鞍山市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同时创新方式方法,制定重点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点改革创新举措“三套清单”,在市级层面构建起了“1+1+3”系统完备的推进体系。

八大方面重点任务,310项落实举措……切实把“规划图”变成了“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了“计程表”,打通任务落实“最后一公里”。

从“写在纸面”到“落到地面”,体制机制保障是关键。

我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马鞍山市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五个专项推进组,以“顶格配置”激活“最强推力”;同时,出台《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建立起4项对外合作工作机制和5项内部调度推进机制,为推动一体化发展筑牢机制基石。

机制转起来,推进快起来——

从全市党政代表团高频次赴南京考察对接,到宁马两市各层级间常态化对接交流,一次次交流互访之旅,一份份重磅合作协议,推动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催生合作成果竞相涌现。

顶层设计谋篇,科学规划布局。

今年以来,我市切实加强与长三角特别是南京的规划衔接。宁马两市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加强城市总规、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围绕交通网络、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共绘“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目前,《宁马一体化发展规划》初稿已编制结束,规划体系“四梁八柱”正加速形成。

下好毗邻“关键子” 带活合作“满盘棋”

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合署办公。这样的场景,正在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变成现实。

作为宁马两市共同下出的一步“先手棋”,这处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样板间”,不仅将宁马合作推向了新高度,更将通过跨省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路,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生动样本”。          “自今年10月《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签订以来,两地共同谋划、加速推进,始终保持着快节奏与高效率。”博望区委书记郝轶琦表示,示范区将突出“长三角省际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和“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定位,发力“四个先行”、聚焦“六个一体化”,奋力书写我国省际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的完美开篇。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棋局”中,毗邻区域率先突破融合,无疑是落子“关键处”的“先手棋”。

先行先试,勇于突破。纵观全市域,毗邻合作融入南京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慈湖高新区与江宁滨江开发区签订《推进跨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建框架协议》,开启毗邻开发园区跨界融合发展全新征程;和县与浦口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将共同抢抓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政策红利;郑蒲港新区与江北新区达成产业合作初步意向……

一处处“朝夕相望”的毗邻区域成功“牵手”,精准开展多层次、多模式的跨界区域合作,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描画出令人期待的美好未来。

毗邻突破,弦满弓张;项目似箭,破空疾进。

西接合肥都市圈,东连南京都市圈,10月28日,我市首条跨江高铁大动脉——巢马城际铁路江北先行段正式开工。

作为“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重点工程,巢马城际铁路近期接入马鞍山东站,远期在马鞍山南站东延经南京禄口机场,接入苏南沿江铁路句容站,形成我市至上海和苏中的快速通道,将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得更紧、通得更快。

举全市之力全速推进的巢马城际铁路项目,是我市以“项目化”推进“一体化”的生动缩影。

今年年初,我市排定宁马、合马合作年度十大重点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各责任单位加强协调合作,对表压茬推进,目前项目进展情况良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奋楫争先涛头立 东风浩荡万象新

规划互融、交通互联、创新互动、产业互补、人文互通……今天的马鞍山,正以“失去一个机遇可能就会错失一个时代”的强烈紧迫感,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奋楫勇进、追梦奔跑,跑出了“百舸争流千帆竞”的生动局面,更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一马当先”。

在南京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丹阳工业园,马鞍山奥特佳机电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刚刚投产。“从江宁搬到博望,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发展‘蒸蒸日上’。”生产总监沈培海说,公司计划在马鞍山追加投资,不少供应商也打算将工厂搬到马鞍山。

10月8日,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当涂奥克斯项目第一套成品空调成功下线。随着奥克斯的落户,一大批上下游关联企业纷至沓来,当涂有望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空调整机及配套生产基地。

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强动力。我市积极搭建对接平台,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今年前十个月,全市签约引进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数和协议总投资,实现两个“占比过半”。

博望区纳入江宁科技云服务范围,慈湖高新区成为大院大所集聚的创新高地,马鞍山软件园“牵手”南京软件谷,产学研合作正风生水起……我市借力长三角创新资源,不断补齐创新“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不断增加民生获得感、提升幸福感,始终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落脚点。

12月5日一早,随着一辆崭新的公交车缓缓驶出和县金盾停车场,标志着和县至南京地铁S3号线高家冲站跨省公交正式开通运营。博望至南京地铁S9号线明觉站跨省公交也计划在年底前开通,将为两地居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跨省公交,畅行宁马;大道如虹,联通八方。

宁马城际铁路渐行渐近、宁马高速改扩建工程启动在即、宁扬宁马城际铁路开展项目研究……今年以来,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提档加速”,打通了“断头路”、畅通了“大动脉”、疏通了“毛细血管”,极大拉近了普惠民生的时空距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联防共治石臼湖,立起湖泊生态修复的“皖苏合作样板”;到开展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共护一江碧水浩荡东流,我市不断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打造“生态样板”,守护“绿色长廊”,为共筑绿色美丽长三角不断贡献“马鞍山力量”。

当涂与长三角地区4230家医院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报,长三角名医来到“家门口”开展诊疗服务,我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常态化赴南京名校挂职学习,宁马两市共同开发区域旅游精品、共享两地优质旅游资源……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确幸”,不断满足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红利”加速释放,更为一体化发展铺陈出越来越浓的幸福底色。(刘挺)

[责任编辑:蔡庆]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