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说特别版 | 安徽南北年俗差别这么大...

县在说特别版 | 安徽南北年俗差别这么大...

粉嘟嘟的“佩奇”年

终于 ,来了!     

从年前到年后

各地人忙的不亦乐乎

俗话说,“百里不同俗”

那么快跟着小编一起

去看看安徽各地春节的不同习俗

美食篇

一条淮河把安徽割成“两家”

安徽南北方文化差异大

自然饮食差异也大

同一个春节,安徽南北方却有不同的吃法

   “大气” 的北方  


《太和板面》

有些食物,只提名字,就能唤起人们的味觉记忆。

太和县多以面食为主,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太和板面。太和板面也称为安徽板面、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对于太和人来说,不管身处何处,不管春夏秋冬,一碗红油泼面总能刺激太和人的家乡味觉。

《山芋粉丝》

泗县,一座皖北运河名城,千百年来,大世面见的多了去了,却唯独对山芋粉丝这一味爱的深沉,鸡肉粉丝、猪肉粉丝、鱼肉粉丝、牛羊肉粉丝,对于泗县人来说“万肉皆可粉丝捞”,逢年过节堆桌满盘的份量,一看就是泗县造。


《阜阳枕头馍》

阜阳枕头馍早已声名在外,外人看来好像只是“大版”馒头,这时阜阳人就可以回怼”You konw nothing",要知道一个重达3斤的大馍制作起枕头馍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祖传手艺人来制作,也都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这样“大气”又具有家乡特色的食品总能在深夜勾起无数在外游子的思乡情。

”精致“的南方 

《芜湖虾籽面》

在芜湖,有一种质量和细节都追求极致的面——芜湖虾籽面。

芜湖虾籽面的制作过程处处彰显南方人的细致。纯骨头熬制的汤,质量上乘、压制三次的面条,也必须要用细小的香葱末,想要做一碗地道的芜湖虾子面不下一番功夫是肯定不可以的。

《采石矶茶干》

采石矶茶干,简简单单的豆腐干而已,却是八角,桂皮,甘草辅以冰糖熬成的酱汁和豆腐摩擦出的“人间绝味”。配上凉菜,就着茶,三五好友便能悄摸摸“杀”去时光,偷得浮生半日闲。

《深渡毛豆腐》

深渡毛豆腐是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长满白色菌丝的毛豆腐的名小吃,一道“专治不服”“破次元”的神奇菜肴。“一见钟情”对于长相“奇特”的它来说基本不可能,但是爱它的人,离乡多年都不会忘记这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味道。

当然,各地除了年夜饭的差异以外

其他过年习俗也是各有特色

下面再跟大家聊聊一些有趣的特色风俗

合肥:抛头狮

“抛头狮”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现实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肥西门歌、舞狮、崇祀活动为载体。

其中,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解在自己的上半身,举套之间便有了一个向上抛的动作,故称为“抛头狮”。

宿州: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制作的皮影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唱腔融入了地方戏曲,演唱声情并茂,极具艺术感染力,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蚌埠:花鼓灯

集舞蹈、灯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花鼓灯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广场举行,以庙会、春会为最盛。

根据区域的不同,花鼓灯主要分为三个流派:颍上花鼓灯舞蹈结构严谨,风格古老质朴;凤台花鼓灯着重人物情感刻画,动作细腻优美;蚌埠花鼓灯动作轻捷矫健,潇洒倜傥。

宣城:火狮舞

玩狮人在嬉狮时要举火把喷撒火焰,故称“火狮”。

“火狮”以篾片扎制,彩纸糊身,狮身内点燃蜡烛,通体明亮,表演时由两人撑柄表演。另一人为玩狮人,他手持火把,不时以松香粉向火把喷撒。

火焰腾空,“火狮”跃舞,鼓乐铿锵,“火狮”在锣鼓点和唢呐曲牌中表演各种狮舞动作。其场面壮观,颇具艺术品味。

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想看火狮舞,快到余川和七都(旺川);看了火狮舞,回家做事不辛苦。”


滁州:走太平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安徽省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健身走活动。《汉书》载有“澄日太平”之谚,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对“走太平”这一习俗有专门描述,谓之“走百病”。

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城内万人空巷,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倾家出动、从清晨到深夜,数十万人到太平桥上走一走…… 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为壮观,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以此祈祷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消灾去病、平平安安。

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一半了

快和小编分享你的过年故事吧!

说说你的家乡

有什么样独特的年俗~

-- END --

来源 | 凤凰网安徽 

编辑 | 陈琦 校对 | 陈茂涛 审核 | 金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