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出图纸走向现实

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出图纸走向现实

3月20日,总投资20亿元的博望精密工具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该项目由南京腾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4月18日,总投资50亿元的万洋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项目签约,这是博望区建区以来引进的最大工业项目……

2019年10月15日,南京、马鞍山两市正式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半年时间过去了,随着一个个项目陆续落地,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走出图纸、走向现实,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跨省两区共筑30平方公里“凤巢”

2019年11月2日,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指挥部(管委会〈筹〉)揭牌,标志着江宁、博望两区跨界一体化发展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据介绍,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行1+2+6合作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壁垒束缚,推进江宁-博望566平方公里(博望区全境351平方公里),重点是毗邻地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

“选择博望,因为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可以大幅降低人力、运输成本。不过,最重要的是博望机床产业基础很好。”乔崴进(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昕说。“三四月份,在航空领域接的订单有4000多万元,准备把在台湾生产的五轴生产中心迁移到这里。” 许伟昕对未来信心满满,准备在博望这块发展的热土上大干一场,“还有一个跟日本、欧洲同行进行PK的产品,8月份也将在这里生产。”

小企业专注盈利,大企业着眼长远。看中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未来发展潜力的,不仅有乔崴进(安徽)科技有限公司。中兴5G配套产业园落户3家配套企业,将于6月份开工建设;奥特佳汽车空调压缩机一二期建成投产……

截至目前,地处博望的示范区已落户工业企业60多家,其中约60%的企业来自南京及长三角地区。

创新招商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

政策在手,并不等于企业纷至沓来。

以商招商很关键,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利用交通优势,抢抓机遇,整合平台,创新方式,优化环境,从“筑巢引凤”走向“引凤筑巢”,为示范区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博商创道产业园,是示范区招来的“凤凰”,这只“凤凰”还主动筑巢。“这个项目,在跨界一体化发展中起到了‘排头兵’作用。”马鞍山博商创道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保平说。该项目利用博望的机械与加工制造优势服务与南京的产业协同和协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各项配套服务,打造中小企业协同生产的集中载体。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竣工,并招引落户14家企业,其中80%为南京企业,计划6月份启动二期项目建设。

在示范区,这种招商方式不是个例。3月19日,博望区与苏州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纵向创新、横向协同的2.0版产学研用研究院,后期投资建设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园,主要落户研究院孵化项目以及产业链项目。

4月18日,万洋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拟用地1000亩,一期占地500亩。据了解,万洋集团是中国小微产业园行业的龙头企业,园区将打造成为集制造研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全面投产后产值可超60亿元,年纳税约3亿元。

此外,示范区还推动引进江宁“科技云平台”,实现两地院所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的线上无缝对接,苏青合伙人、浙大求是桥孵化器等一批长三角院校双创孵化平台即将落户博望。

共谋未来同用一个《工作计划》

日前,南京、马鞍山两市共同起草、新鲜出炉的《2020年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共排定规划、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等九方面重点任务,并逐一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未来,两地将以“计划书”为抓手,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携手跑好示范区建设“第一程”,努力实现“标杆性进度、示范化成果”。

绘好“一张蓝图”,健全工作机制。在一体化发展语境下,如何绘好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新画卷”,规划无疑是最重要的“起笔”。

根据《工作计划》,今年将全面展开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对接引领一体化。具体来看,将由江宁区牵头组织编制30平方公里示范区发展空间规划,先行完成启动区8平方公里建设规划;完成横溪街道、博望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的编制、评审、上报和审批工作,年内拿出初步方案。同时,深化重大事项谋划,抓住用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及《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的时间窗口,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重点政策需求,争取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马鞍山日报 杨正文 通讯员 李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