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湖南、安徽“入群”,中央这样安排有何考虑?
安徽
安徽 > 正文

北京、湖南、安徽“入群”,中央这样安排有何考虑?

原标题:北京、湖南、安徽“入群”,中央这样安排有何考虑?

9月21日上午,中国政府网公布了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

根据方案,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合肥片区64.95平方公里(含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1.4平方公里),芜湖片区35平方公里(含芜湖综合保税区2.17平方公里),蚌埠片区19.91平方公里

9月2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晋柏、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章曦、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报翔介绍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并答记者问。

中央这样安排有何考虑?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至此,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此次中央决定新设3个自贸区,扩区1个自贸区,这样的布局有何考虑?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此次中央做这样的安排,主要基于四点考虑。

有利于进一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选择这4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有利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比如增加北京,会实现京津冀全覆盖,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有利于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北京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湖南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比较活跃,浙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在这4个地区新设或者扩区,将通过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补链强链,依靠产业链集成创新进一步稳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将会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一些有益探索。

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

这4个方案围绕着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具有引领作用,将支持北京自贸试验区在有条件的区域最大限度放宽服务贸易准入限制。

湖南自贸试验区着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自贸试验区通过布局一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前沿研发平台和基地,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加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有利于进一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这4个省外向型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好,增长也比较快,去年这4个省市加在一起利用外资额占全国的21.4%,进出口额占全国的21.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服务业占北京市GDP的83%。

在这4个地方新设或者扩区,可利用这4个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比较良好的特点,进一步释放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能,有助于探索在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跟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安徽自贸区有什么不同和特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安徽自贸试验区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做好服务?

一起来看安徽省副省长章曦的解读。

中国新闻社记者:截至目前,全国自贸试验区已经增加到了21个,跟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安徽自贸区有什么不同和特色?

章曦: 这正是我们在深入思考谋划以及积极探索推动的重点。安徽如何做好当下的工作,发挥后发优势,做到后来者居上。 设立安徽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安徽的重大使命,是安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平台,也是安徽提升开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 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我们的三大优势,着力三项探索。

第一,充分发挥安徽的科创优势,探索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机制。

近年来,安徽一直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最大政策、最大动力,正在成为吸引新产业的“强磁场”、新技术的“培育场”和新模式的“试验场”,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下好创新先手棋,提升安徽创新馆运营水平, 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加快构建一体化科技的大市场,让科技之花结出更多的产业之果。积极探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科技交易合作机制 ,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第二,充分发挥安徽产业优势,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新模式。

安徽始终坚持产业链和创新链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以新的“铜墙铁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芯屏器合”产业来引领我们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安徽自贸试验区将聚焦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的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 同时我们还聚焦数字赋能,探索形成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模式,聚焦融合新业态,探索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地。

第三,充分发挥安徽区位优势,探索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

安徽承东启西、左右逢源,位于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 安徽自贸试验区将全面对接好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加快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建设,探索长三角区域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新举措 ;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我们要探索担当起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新举措;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南方都市报记者: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安徽自贸试验区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做好服务?

章曦: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发挥好安徽自贸试验区作用,这也正是安徽的一大特点和特色。今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了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长三角区域提出了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使命要求。安徽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谋划在五个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在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作为。

安徽自贸试验区将一体化和高质量为引领,加快落实总体方案中的各项任务措施,我们已经把总体方案中的七方面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分解, 突出制度创新,提高政策协同,并且强调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携手优化产业链布局,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共同探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

二是在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中实现新作为。

安徽自贸试验区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国家级“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包括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来 加快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同时瞄准“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与沪苏浙共同优化整合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力量,瞄准“卡链”“断链”的产品和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更多的高水平科技供给。 在这方面,长三角地区已经做了很有益的探索,比如就在不久前,长三角“一市三省”在面向物联网领域就已经合作了“感存算一体化”的超级中试中心,打造四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为下一步的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是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新作为。

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积极建立和沪苏浙的联动发展机制,发挥好空间、要素、产业互补的优势, 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探索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同时辐射带动“五个区块链接” ,促进全省更高质量的发展,助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在学习借鉴发展中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实现新作为。

安徽自贸试验区将借好势使好劲、学好用好、复制好长三角区域已有的自贸试验区经验,尤其是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开放等领域,我们要 加快要素市场的建设,加强金融服务、国际航运、口岸通关等领域多方位的合作 ,协力推动高质量一体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来推进长三角的协同开放,并且结合好安徽的实际,探索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改革开放新经验。

五是在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中实现新作为。

安徽自贸试验区将坚定践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林长制等改革经验,探索在长江流域上下游之间,谋划开展资金、产业、人才培养等多形式的合作,实现多元化的生态补偿,促进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新举措,把长三角生态保护成果有效转化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的发展优势。

总之,我们将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共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新作为。(决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