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滁州,不止于“第三”

“破局者”滁州,不止于“第三”

滁州近年来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以最具代表性的GDP为例,横向来看,2020年滁州GDP总量达到3032.1亿元,增速4.4%,超过了第一名合肥的4.3%和第二名芜湖的3.8%,成为安徽省内增速最快的城市。纵向来看,过去5年,滁州一路追赶,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持续缩小与前方的差距,成功在“十三五”期间拿下竞争激烈的“第三城”位置。

再看滁州近年来打出的称号——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双核心城市”、营商环境“亭满意”……一张张亮眼名片背后是动作与“野心”的共同彰显。

未来,滁州或许不会仅仅满足于安坐在“第三”的交椅上。

一路向“南”

虽然是安徽的“16子”之一,但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滁州确实与毗邻的南京关系更为“亲密”。这种区位优势,也造就了它向“南”发展的先天条件。

2020年3月,面临疫情防控的严峻挑战,滁州市委书记、市长“三顾南京”,带队分别前往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区、六合区对接合作事项。

滁州市的党政干部在南京频频露脸,并非没有缘由,这种“亲密”的关系实际上可追溯到本世纪初。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早在2000年,滁州就作为8市之一被纳入到南京都市圈城市战略联盟谋划之中。2002年,南京、镇江、扬州、滁州、芜湖、马鞍山6个城市共同编制了早期的《南京都市圈规划》,掀开了当时最早、也是全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建设序幕。

今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获得国家层面的规划获批,对圈子中滁州这样的长三角后进生来说,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作为“圈主”,南京的实力无需多言。南京优质的教育、医疗和商业资源多年来持续为都市圈内其他城市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这其中,滁州的获利最为明显——南京琅琊路小学、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苏州外语学校等在滁设立分校;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儿童医院等在滁设立分院;南京江北新区建设获批后,滁州提出“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通过打造苏滁产业园、滁州高教科创城、滁州经开区原创科技城、来安汊河水岸科技新城,积极呼应江北新区建设……

滁州能够跃居安徽“第三城”,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向南京的积极靠拢。

2018年12月,滁宁城际铁路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是滁州全面融入长三角、对接大江北的一号工程,计划2022年6月建设完成。目前,滁州到南京开车最快1.5小时才能到达,滁宁城际铁路正式运行后,从南京主城区到滁州需约40分钟,对滁州来说,这必将成为又一个“风口”。

筑巢引凤

过去几年,滁州经济总量及综合指标排名从原来的安徽省第七、八名进入前三,这种爆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批项目的成功引进、一批企业的发展壮大,而这又与滁州良好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2020年10月14日,滁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万人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奋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书记、市长分别带队,到苏浙沪相关市(区)对标学习,找差距补短板。

在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网安徽见证了滁州政府为创优营商环境打造的“一站式”服务。

苏滁“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同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同时整合税务、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管、企业服务等功能,确保园区企业办事者“最多跑一次”。

据了解,为了让企业可以足不出园办理所有业务。滁州市政府部门为此“大尺度”放权,专为园区设立了“二号章”,开放了建设、环保、规划、国土等多个部门的审批权限。从土地证到施工许可证,最快一个月时间办结。此后,投资者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最快一日就能取得企业的营业执照,来带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服务中心还推行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捷举措,做到审批时限再缩短、办理流程再优化,审批效能再提升。

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9年来,中新苏滁高新区引进项目270多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目前投产企业120多家。

通过“亭满意”这张名片,滁州吸引了大批项目纷纷落户,形成了以智能家电、先进装备、新兴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

开局破局

在长三角41城中,滁州仅列中游,对标二十强最后一名淮安,还有近千亿的差距。因此,比学赶超“前辈们”,滁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月22日,滁州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新春第一会”,重点聚焦“新阶段再出发”。会上,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发出新阶段“滁州三问”:“滁州在历经了大战、大疫、大考后,如何展现新担当、焕发新气象?滁州在站稳全省第三、进入全国百强后,如何确立新标杆、实现新突破?滁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如何继往开来、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凤凰网安徽注意到,滁州提出未来五年要高标准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奋力实现“5688”发展目标,即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亿元,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80%以上,跻身全国前80强。

同时,重点打造“十个滁州”——实力滁州、活力滁州、制造滁州、创新滁州、绿色滁州、数字滁州、通达滁州、健康滁州、法治滁州、文明滁州。

开局即破局。正如张祥安所说,“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抓住了就会创造‘滁州震撼’,抓不住就会留下‘历史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