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的“硅谷”之路
安徽
安徽 > 正文

蚌埠的“硅谷”之路

位于淮河流域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着眼于“带动沿淮、辐射皖北”,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历时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是如何助力蚌埠新一轮的腾飞之路。

从4月25日在蚌埠举行的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融资对接会中得知,自去年9月24日揭牌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围绕硅基、生物基、新能源产业,深化制度创新,优化项目服务,强化企业集聚,硅基“三链一群”、生物基“四聚一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步入快车道。

珠城疲态

蚌埠市,安徽省第一个设立的市级单位,是安徽省比较重要的工业制造基地。蚌埠历史悠久,特色明显,所谓“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充分体现了蚌埠的底蕴。可以说,蚌埠是淮河流域的生活、文化与历史的典型代表。千里淮河第一港,安徽铁路第一站,蚌埠市曾是安徽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淮南铁路和京沪铁路在此交汇,甚至省会合肥去往上海都要先北上绕道蚌埠市。由于铁路枢纽地位明显,蚌埠在上个世纪聚集很多安徽省重要的企业和单位,蚌埠市当时的综合实力相当不错,安徽省三号城市实至名归。

蚌埠港口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网

蚌埠港口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网

尽管仍然保持着铁路枢纽的地位,但蚌埠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改革开放后,整个华东的经济发展都要看上海的眼色。和上海互动越紧密的地区,获得的资源流入就越多,发展速度就越快。在这个大背景下,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并不是按省份打包,上海对安徽有限的经济辐射力度,对于地处皖北的蚌埠也是鞭长莫及。失去长三角的经济辐射,又非省级中心城市,虽然在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之间“左右逢源”,蚌埠的发展速度不容乐观。

乘势而上

随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淮河岸边这座老城开始焕发起新生。据悉,自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揭牌以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围绕硅基、生物基、新能源产业,深化制度创新,优化项目服务,强化企业集聚,新增注册企业超过700家;已签约项目57个,总投资575.82亿元。

蚌埠片区揭牌后,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向蚌埠海关申报出口一票货值966.28万元、重量14.55吨的液晶显示屏,顺利高效完成通关手续,成为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首单进出口业务。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通过海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为我们进出口企业通关提供了极大便利。借助自贸区平台,我一定会进一步做大做强科技产业、扩大外贸业务”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网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网

在全省率先推进“一照通”改革;打造“一网通”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全国首创硅基生物基企业认证“绿色通道”等,蚌埠片区以“数字自贸”“绿色自贸”为建设目标,在营商环境、贸易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事项。

与此同时,聚焦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蚌埠片区将全面推广“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制定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的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体系,对区级以及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实行“先承诺后审批”管理模式。积极推进跨天河大桥建设,实现蚌埠片区与天河科技园的连通。加快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蚌埠园区建设,建成区域性硅基、生物基检验检测中心。

再筑新巢

作为开放的最高平台,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载体优势、制度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服务“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据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蚌埠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 卞家涛介绍,今年将全力建设“一区、两平台、三城、四中心、五配套、六园区”

其中,“一区”是综合保税区。“两平台”是搭建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软件平台和成立蚌埠片区投资集团。“三城”是世界自贸城、显示小镇、天河文旅城。“四中心”是自贸试验区行政办公中心、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法律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四大实体服务中心”。“五配套”是自贸试验区医院、自贸试验区学校、自贸试验区公园、自贸试验区文体馆、自贸试验区国际大酒店,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六园区”是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新型显示产业园、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特种玻璃产业园、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光伏玻璃产业园、世界级生物基制造业中心聚乳酸产业园、皖北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园、5G生态产业园等“产业招商和创新创业园区”。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示意图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网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示意图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网

下一步,蚌埠片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聚焦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加快产业发展、聚焦扩大对外开放、聚焦创新联动发展等方面,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要求,为强化“三地一区”建设整体推进,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

今年起,蚌埠市将通过培育行动、招引行动、提质行动“三项行动”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000家以上。作为“合芜蚌”的核心一极,蚌埠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394家。仅去年一年就净增84家,增幅位列全省第一。

培育行动。挖潜充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成长机制。对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发放5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用券;对首次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5万元补助;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40万元补助。

招引行动。建立招引奖励机制,由同级财政按照当地认定奖补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支持细则,将在一定年限内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落户项目的一项重要考量指标,并作为兑现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提质行动。建立健全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和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清零”行动。到2025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5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2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入围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

近期,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赴海螺集团洽谈考察表示,“当前,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招商带动两动并进,努力放大蚌埠‘四区两基两枢纽’的基础优势,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特别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蚌埠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新材料产品示范应用,加速替代石油基塑料,积极建设打造‘中国硅谷·无塑蚌埠’。”

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的加持下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蚌埠的“硅谷”之路是否能够走得更远?

(凤凰网安徽综合蚌埠市人民政府网、新华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