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成海!长三角创新活力猛浪若奔!
安徽
安徽 > 资讯 > 正文

汇川成海!长三角创新活力猛浪若奔!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创新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协同作战”。创新活力,正在这片拥有极强生命力的区域,

人工智能

今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论坛之一——长三角人工智能大会上,“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长三角十大杰出人物”重磅发布。此次“双十”评选,是由今年初刚刚成立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推动而成。

今年1月,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在合肥成立。

联盟已吸纳了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科大、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科大讯飞、上海基立讯信息科技等近90家长三角地区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服务平台。

成立以来,联盟单位在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政企高效沟通,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打造示范创新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两心同创

西有合肥,东有张江。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重大科技成果层出不穷;500公里之外,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是“心心相印”。

作为我国头两个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地区,双方签署了《上海张江 安徽合肥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框架协议》,实施“两心同创”。

几年来,双方持续推动规划、项目联动、平台人才联动,联合开展了一批科研项目合作。

在航天工程“天宫二号”重大任务中,中国科大与中科院上海物理所等共同攻关。

在加速器技术、同步辐射应用项目中,中国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与上海光源开展了密切交流合作。

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部件建设中,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上海电气、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设计和研发。

此外,位于合肥的量子创新院与上海量子中心共建量子研究核心枢纽,合肥联合上海光源、华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打造长三角光子科学研究和应用走廊。

资源共享

长三角积极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不断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建设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目前,已集聚1723台(套)仪器设备信息,累计1414家(次)单位租用仪器设备;建立了高校院所应用型科技成果资源库,发布成果1791项(次);为G60科创走廊提供两批共计928台(套)仪器设备信息。

设立了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

合肥设立了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对外合作项目,通过项目支持,合肥事企业单位与沪苏浙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领先企业也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

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安徽基地落户合肥。

同时,合肥高新区还与上海交易所、安徽证监局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学习,截至目前,合肥已有12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产业协作

科创与产业密不可分,长三角城市开展了一系列产业深度合作。

合肥与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推进江航飞机、未来表面等企业纳入商飞储备库,共同打造大飞机产业集群。

合肥积极引入了总部位于杭州的知名企业新华三,致力打造领先的信息安全产业。

长三角共建了一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积极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合肥已先后挂牌成立了物联网、生物医药、环境产业、金融科技、科技成果转化小镇等5家G60合作园区,园区数量位居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