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多样“古铜都” 与文学大咖共书铜陵之行

打卡多样“古铜都” 与文学大咖共书铜陵之行

畅游铜陵,诗仙李白如此感叹:“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同样没能忘却铜陵山水的,还有文豪苏轼,他发出了“莫言垒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的吟唱。

千年前,文坛大家们写下了璀璨不朽的诗篇;千年后,铜陵市文旅局以景为约,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协原主席许辉,著名作家、《光明日报》文荟副刊副主编饶翔,著名作家、《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舒晋瑜,著名青年评论家、《文艺报》编辑部主任李墨波,著名青年作家、《上海文学》编辑甫跃辉等多名作家组成线下采风团同游铜陵,问道书香。

9月28日,“著名作家看铜陵”活动正式落下帷幕。活动期间,多位文学大咖组成采风团先后走进铜官山·1978文创园、铜官府、铜陵博物馆、大通古镇、滨江阅读点、铜陵市图书馆、浮山风景区、犁桥艺术村、永泉山庄等地,感受铜陵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变化以及铜陵浓郁的地域文化。

本次活动,以“铜”贯穿全程,从“采铜”到“制铜”,从“铜”文化到“铜”生活,采风团实地走访感受,与“铜”近距离接触。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表示,初入铜陵,一见倾心,铜陵是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著名作家、《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舒晋瑜也表示,通过采风活动,“铜”在她印象中不再是冷冰冰的元素,是有了温度的存在。

铜陵与铜结缘,也因铜官山产铜而得名,被称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铜官山·1978文创园利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铜官山铜矿矿工民居遗址资源,选择性保留、修复、改造和复建等方式,对当年铜矿工人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了保护和再现。各位文学大咖们在此深入参观了铜官山一号矿洞,陈列生产工具和相干史料真实再现了铜矿生产场景,大咖们在此了解了“采铜”过程和矿工工人的日常生活。

“采铜”过后,如何将铜制作成一件件工艺品?这就不得不提到铜官府。一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园区中心位置的“铜官金府”,该建筑为全铜装饰,用铜近500吨,集中运用了古今中外37种制铜工艺,并以铜官文化为主线,成为目前全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全覆盖单体最大、运用制铜工艺最多的第一座徽派铜建筑。采风团还体验了景泰蓝掐丝工艺,柔软扁细的黄铜在工匠的手上被掐出神韵生动的造型。文学大咖们一面惊叹艺术之美,一面探讨着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谈及铜文化,则要去一次铜陵市博物馆,博物馆外形以铜陵出土的青铜器——春秋兽耳鸟纹鉴为设计原型而建造,以铜文化为主线,全方位展示铜陵在中国青铜文明史中地位、展示铜文化发展以及铜产业展望。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化科技的融合,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沉浸式铜文化体验。不仅如此,馆内还设有互动式体验区,采风团身临其境,体验“挖铜”的乐趣。

如今,“铜”已深入铜陵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铜”经济的带动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在忙碌的生活之余,人们或来浮山风景区感受浮山千年摩崖文化,与桐城派名人来一场隔空“对话”;或去滨江阅读点、铜陵市图书馆,细嗅书香气息,感受阅读之城的浓厚氛围;抑或漫步于大通古镇、犁桥风景区、永泉山庄,体验古镇风光、山水人情,融入铜陵“慢生活”。在活动期间,采风团齐聚铜陵市图书馆,一场文学分享盛宴在此开展,文学大咖们现场答读者问并分享创作心得。

铜陵山水风光,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闪耀;而铜陵这座“中国古铜都”的千古佳话,亦从未断绝。本次主题采风活动同步推送凤凰新闻客户端、凤凰网及凤凰网安徽首页、风直播平台,其中风直播浏览量达81.3万。活动旨在有效推介铜陵文化和旅游资源,深耕地域文化,推动铜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响“铜冠天下,文誉古今,精彩铜陵”旅游品牌,积极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