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体验“全球购”!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即将开幕

在家门口体验“全球购”!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即将开幕

11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安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筹备进展情况。

记者获悉,本次大会专设进口商品展区,让安徽老百姓在合肥就能逛上“进博会”,在家门口即可体验“买全球”。

在家门口体验“全球购”

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11月19日至22日在合肥举办。其中,展览设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总面积4.3万平方米,分为综合展区和专业展区,将展示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其中,综合展区包括序厅、长三角一体化展区、主宾国展区、进口商品展区等;专业展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新兴产业展区和现代服务业展区等。

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介绍,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既有十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也有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量子计算、高端新能源汽车、第六代柔性显示、空中成像、全色激光、内存芯片、电子玻璃等一大批尖端产品将在大会期间精彩亮相。

同时,为实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世界制造业大会“无缝对接”,本次大会特地组织库卡、思爱普、采埃孚、博西华、康宁、林德、普睿司曼、诺贝尔、飞塔、法液空以及虹桥品汇等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际知名企业参展。

“大会专设了进口商品展区,促进展销结合,让安徽老百姓在合肥逛‘进博会’,在家门口体验‘买全球’。”刘光介绍,在进口商品展区将设置进博好物区、网红爆款区、轻奢护肤美妆区、环球名品区、国际知名家电与健康仪器区、国际儿童用品区、虹桥品汇咖啡港区等七大专区,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198个品种的进口商品。

记者获悉,这些商品大多是精选优选的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既有来自丹麦的有机麦片、日本的大米、意大利的蜂蜜、新西兰的果汁、俄罗斯的伏特加酒、乌克兰的葵花籽油;也有来自澳大利亚、法国、拉脱维亚、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护肤美妆品,以及其他备受欢迎的网红爆款商品,大家届时可以尽情观展采购。

将力争签约一批

高质量重大项目

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 数字赋能 携手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举办20场活动,分为“重大活动、六百项目对接活动、专题活动、平行论坛”四大板块。

活动中,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央企负责人、制造业领军企业负责人、“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出席主旨论坛、专题活动,现场或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开展高端对话。

大会期间拟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案例》《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评估报告》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研讨先进制造发展新趋势、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贡献安徽力量。

“世界制造业大会作为“双招双引”重大平台,前三届大会共集中签约项目1752个、投资总额1.8万亿元,截至10月底项目开工率已超八成。”刘光介绍,今年大会将进一步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通过“六百”项目对接合作,力争签约一批层次高、效益好、质量优的制造业重大项目。

2021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前夕,本报记者探访了合肥市经开区的几家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以及装备制造企业,了解了他们最新的“智”造故事。

创造33天保鲜纪录

美菱持续推进品质革命

“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的M鲜生二代冰箱,在行业内目前是独一份的。”在探访美菱工厂时,长虹美菱工业互联网首席技术专家胡明勇向记者介绍了将在此次制造业大会展出的代表产品,语气充满了自豪,“首先它很薄,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冰箱内部容量大了不少。其次,我们可以做到保鲜33天、10分钟快速净味,另外我们还专门打造了恒温微微冻保鲜盒,肉放进去可以始终保持在零下3.5度的微微冻状态,营养流失少,拿出来还可以轻松一刀切。”

作为合肥本土企业,长虹美菱自1983年建厂以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冰箱为主业,同时布局冰柜、洗衣机、空调、小家电、生物医疗等多个产业的综合型家电企业。智能不仅体现在产品上,随着全球制造业再造升级,根据用户需求及自身战略,长虹美菱还开始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

以长虹美菱智能冰箱生产基地为例,随着制造业务透明化、在线化,常态业务实现了流程驱动、数据在线决策,建设前后生产效率提升了35%,废损下降了32%,工程品质(流通合格率)提升了10%。此外,在2020年长虹美菱还领衔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家电领域首家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5G+AI实验室。

近年来,合肥将智能家电产业链作为聚力推进的十二大重点产业链之一,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交出的成绩单也十分亮眼。

合肥家电“四大件”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的产量自2010年起连续1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十三五”期间,产品单项产量均突破1000万台。“合肥造”白电产品占国内1/4市场份额,智能家电产品占全部家电产品比重超3成。

此外,集聚一批家电巨头、核心整机以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合肥现已形成了集家电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日益成熟。实施智能化改造后,企业平均产值提升23.3%,利润提升25.9%,税金提升33.7%,生产效率提升32.7%,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4.9%,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7.7%。

集聚一批优质车企打造

“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工厂明亮整洁、少量工人各司其职、工业流水线有条不紊、智能化的影子随处可见……这些,都是记者探访江淮汽车工厂时的第一印象。

“在我们的生产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一台电脑,这个其实是我们的一个数据回传系统,线上每一个关键位置的数据都会上传至后台,实时显示在工厂大屏幕上,如果想要查询某台车的数值,只需要输入底盘号就可以。”此外,工作人员还单独介绍了轮胎的自动输送线,过去,轮胎需要通过人工搬运,现在则全部采用机器输送投放,同时配备自动的轮胎螺母拧紧机,所有螺丝可以一键拧紧,并且可以实现5格和6格快速切换。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64年,现拥有一支近5000人的研发团队,是国内首家专利过万的车企,目前,还与大众汽车、蔚来汽车等知名企业建有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大众(安徽)公司

谈及新能源汽车,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邵剑向记者说明了大众安徽工厂当前的进展以及未来的规划。目前,大众安徽MEB工厂已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22年年中竣工,首款新能源车型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到2026年,大众安徽将推出基于纯电动、全面互联的可扩展系统平台(SSP平台)打造的纯电动汽车。

创新研发生产的同时,大众方面表示,培养高素质本土人才也一直是大众安徽的责任和使命。今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和大众安徽已经与合作伙伴联合签署了多项本土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合作伙伴包括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肥学院、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合肥自贸试验区,旨在推动中国高等级中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2020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约410亿元,同比增长31.7%,2021年1-7月,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超过去年总产值,达到了近440亿元。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成效都十分显著。

目前,合肥集聚了一批新能源整车龙头以及产业链配套企业百余家,已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传统转型企业、合资合作企业、造车新势力三足鼎立的布局,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邵剑也表示,“合肥政府非常具有创新精神,我们对电动汽车的未来有着共同的愿景,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在安徽合肥成立第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公司。”

在本次制造业大会上,大众也会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分享。

总结70年制造经验

合锻智能突破自我做大贡献

○合锻智能展区

本次探访的最后一站,是有着7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合锻智能。一到工厂,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就与记者分享了他们的工作成果。

据介绍,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升级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疫情过后基建投资等政策的逐步实施,砂石骨料和建筑垃圾处理的需求量呈现长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是,长期的过度开采、填埋和破碎站建设必然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为了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总目标要求,合锻智能于今年年初开始立项开发新一代移动破碎站,并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试制样机、当年定型并应用的目标。

新一代移动破碎站,具有节能、安全、灵活、高效、可靠等特点。合锻智能开发的首代产品,可以通过产品的不同组合实现自由组线,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产品有适用于河卵石等较硬原料处理的履带式圆锥破碎筛分站、适用于石灰石等中等硬度原料处理的履带式反击破碎筛分站、适用于制砂和整形的履带式机制砂破碎筛分站等全系列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经实现年产能超过200台(套)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随后,严建文介绍了他们的另一项“世界第一”的成果。“以前,汽车的车桥大部分都是铸出来的,污染大,重量也大,现在我们是开创了整体胀形车桥,通过局部收缩、整体塑形的技术去制造车桥,稳定性、可靠性、轻量化都得到了保证,污染也减小了很多,这个目前主要适用于轻型卡车,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家实现的,未来我相信这个技术可以在全行业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