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全力打造“大黄山”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当特长生

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全力打造“大黄山”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当特长生

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委书记凌云

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委书记凌云

去年4月,旅游名城黄山迎来了一位新任“掌门人”。

时任合肥市长的凌云离开了她工作13年的城市,来到黄山任职,成为了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唯一的女市委书记。

外界普遍期待,这位曾在“万亿俱乐部”城市担任过市长的新黄山人,在进一步帮助黄山擦亮“世界名山”品牌的同时,也能带领这座因山得名的城市实现全面的弯道超越。

面对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作为老牌旅游城市的黄山也开始寻找新的发展定位。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两山”转化通道能否进一步拓宽?经济体量偏小、城市能级不高的短板怎样尽快补齐?

这些关于黄山的“发展之问”,也是凌云面临的现实挑战。

主政黄山以来,她密集往来于黄山和沪苏浙、珠三角之间,对接项目合作,扩大黄山的朋友圈。亲自为黄山代言,并且反复向外界传达:黄山不仅是一座世界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大家对黄山固有的认知和印象需要刷新。

在顶流IP“黄山”之外,凌云还在大力推荐“徽州”,她今年带到全国“两会”上的建议,便有多个与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相关。

近日,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凌云就旅游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城市发展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等话题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

疫情给了黄山旅游转型“盘点”的时间

澎湃新闻: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给旅游业造成了冲击。黄山作为一座老牌旅游城市,如何在疫情震荡的倒逼下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凌云:论山水,黄山风光冠绝天下。论人文,徽州文化蜚声内外。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让旅游业暂时“打烊”,但也为转型升级提供了“盘点”时间。当下,黄山正聚焦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近期,“大黄山”热词频现重大战略规划,黄山市作为国家布局的25个重点旅游城市、安徽旅游的国际化桥头堡,“大黄山”的定位更加清晰。我们将不断提高黄山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把中国旅游始发地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通过科技手段加持、时尚元素融入,让黄山成为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

黄山也在大力实施“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计划,我们将以崭新表达链接国际传播资源,发出黄山声音,讲好黄山故事,扩大国际“朋友圈”,以国际化语言与全球对话。

谈共富:税源、富民两手抓

澎湃新闻:共同富裕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对黄山来说,下一步将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从“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两个方面探索共同富裕之路?

凌云:共同富裕是时代赋予的共性命题,对每个地方来说需要因地制宜的个性回答。黄山正立足历史人文、地理区位、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多重优势,一手抓税源工程,一手抓富民工程,探索共同富裕黄山路径。

具体来说。抓税源工程就是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经济体量做大、把经济质量做优、把产业实力做强。我们一方面抓文旅融合,不断提高黄山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抓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战术层面,我们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上、产业为重、招商为要、环境为先,让“绿起来”带动“强起来”实现“美起来”“富起来”。

黄山休宁县有一个祖源村,过去是典型的高山“空心村”。自从村里引进上海客商打造民宿群后,这个过去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开始变身网红“梦乡村”,绿水青山成了群众的幸福靠山。

祖源村的蝶变便是我们实施富民工程的一个缩影,要通过科学的政策手段、合理的制度安排,用经济发展成果、产业发展收益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通过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城镇低收入群体关怀计划等一系列举措,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老百姓,真正让综合实力强起来、让百姓口袋鼓起来。

澎湃新闻:您到黄山任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频繁调研了多所学校。教育将会给这座城市的未来赋予怎样的可能性?

凌云:我相信一句话:“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黄山是徽文化发祥地,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让更多青年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立足国际旅游城市定位,弘扬徽州教育传统,链接国际国内优质教育平台,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扎实办好群众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黄山相继组建了33个基础教育集团、1个职业教育集团。以我们黄山百鸟亭小学教育集团为例,总校向2个分校同步输出管理模式和优质资源,实现了学校更自信、家长更满意、老师更努力的局面,提升了市民的满意度。

作为开放的国际化城市,黄山也需要现代化的开放教育。去年以来,我们不断推动与长三角区域学校校际合作、结对共建,形成了一批合作办学的落地成果。但这不是终点,黄山将以此为开端,深度链接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优质教育资源,导入更多高端教育项目平台,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维度的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也是黄山推动合作办学的主要方向。黄山纵深推进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黄山求学创业、成就自我。

以崭新方式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澎湃新闻:在文旅之外,黄山如何刷新人们的认知?在未来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有什么愿景和布局?

凌云:要增强城市经济的韧性,奋力崛起的黄山,必须挺起产业发展的脊梁。我们将着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绿色食品等产业,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媲美、与徽州文化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产业链条一体化。

当前我们在全力推进“创意黄山”建设。我们提出以创意赋能产业发展,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把更多创意方案转化为产业项目。加快创意赋能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百亿产业集群。推动创意提质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会客厅,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双招双引”是经济建设主战场,我们以此为抓手,促进思想解放、素养培育、能力提升、项目落地,助力黄山产业拔节生长。

黄山之于长三角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兼具历史人文、地理区位、综合交通、生态环境等独特优势,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我们着力当好特长生、上进生、优等生,以崭新方式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绿色是黄山的最美底色。新安江模式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重大创新。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水源地,每年向下游千岛湖输送70亿立方米干净水、占年均入湖水量70%。我们将加速推进生态建设一体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

通过加速推进文旅发展一体化,以创意赋能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中国“东部自驾天堂”等建设,发展徽州乡村民宿、研学修学、康体养生等新产品新业态。

黄山还将加速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依托高铁车场,规划建设绿色空铁物流园。搭建空中走廊,推动屯溪国际机场迁建。推进多式联运,完善黄山至宁波港外贸海铁联运双向通道,全面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流动汇聚。

澎湃新闻:过去大家觉得黄山偏居一隅,而高铁时代的黄山即将变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未来黄山如何借区位和交通优势,更好地连接长三角和大湾区这两大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凌云:高铁时代成就了开放黄山,合福高铁连南接北,杭黄高铁承东启西,交通能级显著提升,黄山建成、在建和规划高铁共有10条,与全国几大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作为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黄山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杭州都市圈唯一省外成员,黄山努力让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惠及两地人民,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推进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等重点项目。

融入长三角,对接上海是重点。我们同上海杨浦区、奉贤区开启跨省战略合作。携手复旦大学,助力湾谷斐迪园破茧成蝶。牵手光明集团,推动知青小镇、牧野小镇焕发新颜。共同续写新时代的“山海之约”。

中国旅游从黄山出发,改革开放从深圳开始,创新是两地共同的基因。我们携手深圳人才集团,建设珠三角人才飞地,创立大湾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建设皖港澳国际会客厅。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黄山选派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企业家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体悟实训,挖掘先进地区富含的“致胜因子”。全力加强交流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深度链接珠三角,加快走向全球化。

以创意点亮徽文化

澎湃新闻:近年来,“徽州”的IP被提升到了和“黄山”同等重要的地位。今年全国“两会”上,您也提出了持续加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设立国家徽学研究院的建议。未来,黄山将为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构建起一个怎样的生态?

凌云:“徽”字上下山水、左右人文。我们提出支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等建议,目的就是糅合徽州文化与创意元素,构建别样精彩、生机无限的发展生态,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充分挖掘徽州美学价值,植入创意元素,发展非遗传承、研学营地、摄影写生等新兴业态,让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成为黄山独特IP。

徽州文化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本身就是徽州先人的创意结晶。我们正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把徽风徽韵的气质形象、寄托乡愁的徽州村落、五彩斑斓的文化符号、青春时尚的城市空间呈现给大家。通过中国语境和中国叙事,可以打通黄山走向世界的文化条形码,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黄山。

我们还将构建充满现代气息、创意时尚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把黄山打造成为展示中国最新创意的平台、国际创意交流的阵地,以及全球创意创新者共同的精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