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退役故事丨王登银:老兵小酒坊“酿”出大情怀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我的退役故事丨王登银:老兵小酒坊“酿”出大情怀

50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他来到了西南边陲某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雷达兵;退役后,他干过厂长,当过村主任,也下海创过业;今天,年近70的他在家乡合肥市肥东县花张村开办了一个老兵酒坊,目的就是让乡亲们能够喝上放心好酒。他就是肥东县“最美退役军人” 王登银。

“我叫王登银,今年70了,1978年从部队退伍。这些年来,我干过厂长,当过村主任,也下海创过业,现在回到肥东花张,开了一家酒坊,目的就是让乡亲们喝上放心好酒。‘誓精忠报国之初心,酿酒品人品之终身。’这就是我的人生信条。”

1972年,王登银高中毕业,正值青春年华的他来到了西南边陲某部,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雪山中的雪莲,第一次见到了在书本上才见过的装备,也是第一次看到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

“那时候响应祖国号召,我们从学校就应征入伍去当兵了,以乡来讲,花张乡走了25个人去当兵,到祖国西南边疆云南去当兵,当了几年兵,当兵期间我是从事无线电、雷达操纵员。”

直到1978年,王登银转业回到了地方,6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敢打敢拼、永不畏难的军人品质。回到家乡后,王登银立刻投入到村办酒厂的创办中。选粮粉碎、生火蒸煮、下曲发酵、上罐蒸馏、冷却出酒、装坛封藏……王登银在外公的指导下,传承了正宗的古法酿酒工艺。

“外公在酿酒,我是厂长,我就跟在后面学,那时候方法就是天锅酒,蒸好粮食,酒曲发酵好以后,放到蒸子里面,上面有个天锅,用布围好,不要漏气,锅里放上水,蒸汽落在锅里流下来,这就是酒。”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勇于创造开拓的青年南下。王登银凭借自己的无线电特长,加之敢打敢拼的吃苦精神,在昆明站稳了脚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事舞台灯光、音响的销售......成为改革开放中率先富起来的人。

“因为我接受这个比较快,我在(部队)是搞无线电的,我的文化程度也还可以,老三届嘛,懂的也多一点,再说灯光音响这些也不复杂,根据剧情、活动场景,要求什么灯光,给什么灯,所以很快就融入这里面,一直到现在。”

曾经的可控硅调光控制台,演变到今天的电脑编程控制,不怎么精通电脑的王登银把这块生意交给了儿子打理。2014年底王登银回到了花张老家,家乡的变化让他感慨颇深,闲不住的王登银萌发了再次创业的念头。于是,他申请了营业执照,买来5万多元的酿酒设备,重操旧业开办了老兵酒坊,将酿出的美酒以微薄的利润出售给周边群众,深受村民喜爱。

“讲老也不老,讲小也不小,还能干事情,针对乡村经常喝到假酒,我才萌发了再酿酒,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大家喝放心好酒,真正的粮食酒,不是为了赚钱怎么样,我就是这种想法,然后把酒坊操办起来了。”

“誓精忠报国之初心,酿酒品人品之终身。”这是王登银的座右铭,他不仅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还把这句话印在他的酒瓶上。这些年,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王登银的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创业致富之余也不忘积极回报社会,连续10年为镇敬老院捐款捐物。

“我是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你是个党员,你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你是个军人,退伍不褪色,你就要保持在部队的优良作风,你到了地方,地方的事情随时放在心上,你就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来源:安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