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安徽丨双第一称霸皖北 区域发动机阜阳盼圆复兴梦

凤观安徽丨双第一称霸皖北 区域发动机阜阳盼圆复兴梦

近日,2022年一季度安徽16地市经济运行情况公布,前六强席位与上一年一季度情况一致,各地市的GDP数据却都呈现出不同亮点。

其中,省会城市合肥以2521亿元稳坐第一宝座,芜湖则以首次突破千亿的高昂姿态摘得亚军,阜阳紧随滁州,以753.3亿元的GDP总量位居第四,安庆与马鞍山则排在第五位和第六位。

凤凰网安徽梳理发现,在GDP前六强席位中,阜阳是唯一的皖北城市,并且领先皖北城市群中排名第二的宿州(535亿元)两百多亿元。不仅是在经济体量上,阜阳还以5.60%的增速成为皖北地区增速第一的城市。六强中的唯一皖北城市、皖北城市群中的总量增速“双第一”,阜阳2022年一季度的成绩可谓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一季度安徽16市GDP数据中,阜阳以694.8亿元的总量同样位居第四。就体量与综合实力而言,稳定第四绝非阜阳的终极目标,如何走好下一步,向上攀升新高度?阜阳边探索边践行。

(来源:阜阳市统计局)

双桥头堡沟通内外

细看阜阳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290.3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08.2亿元,增长4.9%。二三产业的百亿增加值意味着曾是昔日人口大市、江淮粮仓的阜阳摆脱地域束缚,迈向高新技术发展之路。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阜阳等建设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对标这一目标,阜阳铆足干劲分别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市等方面发力。近年来,阜阳加快对外交流开放步伐,建设皖北交通枢纽的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长三角和中原城市“双桥头堡”区位优势。借助这一优势,阜阳吸纳人才资金,助力自身实现产业突破性发展。

沟通内外,连接东西,阜阳与合肥、上海、苏州、台州等地结对合作,与长三角地区实现12类政务服务业务“跨省通办”,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1+7”平台体系,吸纳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增长2.3倍,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141个,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7个。

(阜阳界首工业园区)

以阜阳界首为例,2019年12月,界首已于在上海设立离岸科创中心,该中心比邻高校复旦大学,成为界首市引进人才、创新科研的重要支撑。据悉,界首定期举办人才交流,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带队,在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当地企业和科技人才可同国内外的科技人才进行沟通,交流行业内最新进展。

广泛吸纳人才,用活外来资本,筑好巢引凤来,阜阳通过系列组合拳将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防疫和发展双胜利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稳定阜阳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凤凰网安徽注意到,一季度,阜阳全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5749户,同比增长14.3%;实有市场主体增至72.2万户,新设数量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二。疫情之下,市场能够保持相对繁荣状况,背后是阜阳对消费市场、营商环境的重视和呵护。

4月18日,阜阳市统计局发布《阜阳市汽车消费调研报告》,该报告中指出:汽车类消费是阜阳市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市场中的比重近三成。今年以来,阜阳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对限上零售额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针对当前阜阳汽车消费市场动能不足现状,报告中对相关原因做出清晰判断,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指出要深挖乡村汽车市场,开展“汽车下沉”。资本下乡,挖掘农村市场,是疫情当下阜阳提振消费的又一条新路径。

4月26日,阜阳一季度工作点评会召开,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在会上肯定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并指出但与先进比还有差距,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

4月27日上午,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到太和县专题调度“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工作,他明确表示各级要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努力把问题清单变成企业满意清单。

此外,阜阳创新改革制度,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标准地”“亩均论英雄”等改革,实施“腾笼换鸟”攻坚行动,推行“零增地”“微增地”技改,加大对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力度,最大限度调动资源配置,助力阜阳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图片来源:阜阳新闻网)

转型升级迈向高精尖

一季度,阜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2.0%,制造业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5%。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汽车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49.5%、42.8%、41.4%、28.1%、21.2%、16.5%。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9%,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的35.4%、40.9%,同比分别提高3.3、3.2个百分点。

此外,一季度,阜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2%,第二产业增长25.5%,第三产业下降0.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5.5%,其中技改投资增长34.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7.8%、27.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6.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4%。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分别提升3.9、1.7、2.4个百分点。

系列数据反映出阜阳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新动能投资较快增长,也表明了阜阳向高技术产业聚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特点。

据悉,阜阳先后出台《阜阳市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行动方案》《加强市级科技投入联动与统筹管理实施方案(试行)》《阜阳市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扶持奖补政策(2021-2022年)》等政策,并编制《阜阳市特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方案》明确发展高新技术,提高产业附加值。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瑞鸿新材料、中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项目等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将落户阜阳,投入运行后将为阜阳“高精尖”发展之路再添新动能。

无论是综合利用区位特点打造皖北交通枢纽,还是优化经济结构为产业赋能,阜阳已剑指高位,综合发力,领跑皖北城市群。昔日辉煌仍在心头,前进脚步从未停止,发展蓝图已然绘就,阜阳正式踏入圆梦之路!

文/丰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