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合肥?

为什么又是合肥?

稳住经济大盘,正在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群,今年上半年,长三角遭遇了史上最严峻的疫情冲击,部分龙头城市多项经济指标腰斩,一些热门城市逼近负增长边缘。

然而,面对疫情,有“最牛风投城市”之称的合肥,经济逆势飘红,斩获了多项“第一”。

今年一季度,合肥以5.3%的经济增速,与宁波共同位列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更以11.3%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24个万亿城市之首。

4月以来,面临更严峻的疫情冲击,合肥各项经济指标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2022年1-4月,合肥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63.2亿元,同比增长22.3%,比全国高14.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

图片

其中,疫情冲击的最严重的4月,合肥外贸依旧保持了10%的高速增长,而同期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外贸全部负增长。

同期,合肥工业用电量累计达6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4%,增速在长三角和重点省会城市中排在前列。

面对疫情冲击,合肥为什么能逆势飘红?为何独占鳌头的又是合肥?

01

过去几年来,合肥一直都是热搜榜的常客。

前不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可以光明正大地来”“来的都是客人、返的都是家人”等表态,将合肥再次推上热搜。

这是继“最牛风投城市”之后,合肥又一次获得全国关注。

虽然“光明正大地来”,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了防疫要求,但是否来者不拒、能否告别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无疑成了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大指标。

防疫不难,难的是“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合肥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取得了平衡。

一个可以佐证的细节是,今年3月以来,合肥境内的9条高速公路、36条国省干线公路的收费口、服务区从未关闭停摆,全部正常开放。

所以,即使在疫情吃紧关头,当地商务交流、物流运转、企业生产都得以正常进行,为经济逆市飘红奠定基础。

然而,合肥经济不是第一次逆市飘红,也不是拿下“第一”,这一切都根植于其产业体系之中。

过去10多年间,合肥建立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高新产业体系。

这些产业,既是合肥能荣膺过去10年GDP增长最猛、过去20年工业发展最快城市的原因,也是在疫情冲击之下经济得以保持强大韧性的支撑所在。

图片

这从最新的经济数据就可见一斑。

可以看到,合肥外贸狂飙突进,最大的贡献正是以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汽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速为32.5%,高于全市出口整体增速14.1个百分点。

同样,合肥工业用电量之所以也能保持稳步增长,也是得益于PC制造、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等产业的强劲增长,这些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4%,比全市工业用电量高出5.5个百分点。

可见,“工业立市”是合肥应对疫情冲击的最大武器,也是“合肥之问”的关键密码和答案。

02

说起合肥产业崛起,最容易想到的是京东方、蔚来、长鑫存储三大明星企业。

没错,押注京东方、抄底蔚来、投资长鑫存储,已经成了合肥“最牛风投城市”的重要注脚,也成了弱省会绝地翻身的最佳样板。

然而,无论京东方、蔚来还是长鑫存储,产业均在扩张之中,虽然前景不可限量,但尚未成长为合肥最大的支柱企业。

这其中,长鑫存储尚未进入合肥50强企业榜单,为蔚来代工的江淮汽车总产值约400亿元,而京东方在合肥的3家生产基地总产值也超过400亿元。

然而,合肥第一大企业并非京东方,也非蔚来或江淮汽车。

根据官方发布的2021年合肥企业50强榜单,联宝科技连续4年蝉联合肥第一大企业,这是合肥唯一的千亿级企业。

图片

许多人或许没有听过联宝科技的名字,但联想集团的大名可谓无人不晓,联宝科技正是联想在合肥部署的PC生产基地。

这家企业,不只是合肥第一家千亿级企业,也是合肥乃至安徽省首家外贸超百亿美元的企业,对于当地工业和外贸的托底作用举足轻重。

2021年,联宝科技产值达1227亿元,同比增长20%,占合肥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1/10。

作为安徽最大出口企业,联宝在外贸上对合肥的贡献更为凸显。

2021年,联宝科技一家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09亿美元(约合703亿元),占合肥全市(3324.8亿元)的1/5强。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安徽的第一大外贸企业为联想集团旗下企业,湖北第一大外贸企业同样是联想集团。

图片

要知道,在许多省份,富士康是最大的进出口来源。

但联想集团的存在,打破了由外资或台资垄断出口的格局,其意义是深远的。

即使在疫情期间,联宝科技仍然保持对合肥经济的强支撑作用。

2022年1~4月,联宝科技营收383.95亿元,同比增长8%,进出口额45.02亿美元,同比增长39%。

可以说,联宝科技的存在,让“合肥造”走向世界,合肥从此有了强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也让合肥在电子产业上成为与深圳、苏州、重庆、成都比肩的存在。

显然,这家被许多人忽视的龙头企业,在合肥崛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03

联宝科技成立的这10年,正是合肥发展最快的10年。

合肥赶超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前后。当时合肥工业一穷二白,基础十分薄弱,当沿海城市借助电子信息、互联网等高新产业崛起之时,合肥仍然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2005年,合肥提出“工业立市”的目标,自此开启了5次产业大跨越。

图片

第一次跨越是家电产业。

2000年之后,合肥借助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先后引进惠而浦、海尔、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一举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这也让合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千亿级产业。

第二次跨越是显示面板产业。

2008年,合肥斥重资引入京东方,拉开了显示面板国产化的序幕。这也是合肥第一次为世人为注意。豪赌京东方,后来成了合肥风投神话的开山之作。

第三次跨越是PC制造业。

2011年,联想集团在合肥建立PC生产基地,仅用了10年时间,就打造成为全球最大PC生产基地,也将合肥推向了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的宝座。

2010年之前,整个安徽PC年产量不足10万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当时,PC也从未作为主要工业品,被列入合肥及安徽官方的统计公报中。

这一切,从2011年前后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联想合肥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此后合肥电脑产量呈现狂飙之势。

从百万台到千万台,只用了两年时间,从1000万台到2000万台,用了4年时间,而从2000万台到如今的3700万台,则只用了3年时间。

图片

第四次跨越是集成电路产业。

2016年,由合肥市政府大力投资的长鑫存储正式成立,不久之后就推出国产第一代10nm级8Gb DDR4内存,打破了海外巨头长期垄断的局面。

第五次跨越是新能源汽车。

以抄底蔚来为标志,合肥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争夺战布下了关键的一棋。

正是这5次跨越,让合肥建立以电子信息、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些产业,正是合肥崛起的密码。

04

这5次跨越中,京东方最为人所津津乐道。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合肥京东方成立之初,一度面临产能消化的困境。

毕竟,这笔投资总投资额高达175亿元,而当时合肥全年的财政预算收入仅有300多亿元,无疑是一场“豪赌”。

合肥京东方布局的是是内地首条6代线。在量产之初,整个液晶面板行业正处于低谷期,率先吃螃蟹的京东方也为市场需求而忧心。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联想生产基地落户合肥,吃掉了当时京东方40%左右的面板产量。

作为京东方第一个客户,联想集团助力京东方迈过了最初的难关,也让中国显示面板产业从此扶摇直上。

事实上,对于最早的国产屏,市场存在一定疑虑。

当时,面对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趋势,联想集团启动了“红色供应链”计划,决定大规模扶持国产供应链。对于初出茅庐的京东方6代线,联想集团发明了“5%替换原则”,每年留出5%来试用京东方的液晶面板。

来自业界龙头的认可,让京东方自此走上了康庄大道。

联想集团与京东方的产业互动,堪称城市产业链集群效应的最佳案例之一。

可以说,有了这场史诗级合作,才有了后来京东方投资神话的真正上演。

随着联想集团在合肥产能不断扩张,加之京东方发展上了轨道,合肥才得以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后来长鑫存储、蔚来等落户合肥,与这一深厚的产业基础不无关系。

可以说,押注京东方,是合肥向高新产业的惊险一跃;联想集团落户,则是合肥电子信息产业从弱到强的转折点,堪称合肥5次大跨越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

05

除了与京东方的强强联合之外,联想集团在合肥县域经济的崛起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无县”城市已经成为省会城市的改革潮流,但合肥仍下辖4区4县1个县级市,是我国县域最多的省会城市之一。

过去,县域是容易被忽视的角色。如今,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引领之下,一些经济底子深厚、与大城市融为一体的县城正在获得关注。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参阅《中央文件首提“人口流失县城”!这些城市要注意》)

在合肥,一些县域已经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庐江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图片

合肥创新空间地图 来源:合肥2035总体规划

庐江经济总量虽然在合肥各区县中垫底,但工业实力,尤其是电子信息工业实力却不容小觑。

在庐江,有许多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博大精密、精深精密,这两家企业都是联宝科技的笔记本外壳供应商,每8台联宝电脑中中就有一台来自于这些公司。

借助联想集团产业链布局,庐江聚集了一批从事笔记本电脑四大件、结构件及其他塑胶类制品的生产的企业,形成了县域经济中独占鳌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矩阵。

事实上,作为全球最大PC厂商,联想集团带动的不只是一家两家县域企业的崛起。

博大精密、精深精密都是上市企业春秋电子在合肥设立的子公司。

春秋电子从江苏昆山起家,起初只有2家工厂的小企业,借助联想集团的本地化厂商扶持规划,春秋电子迅速扩张,仅在合肥就设立了3家子公司,其中两家100%供货联想。

借助联想产业链扩张,春秋电子也得以成长为一家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职工超过1.1万人、年销售超过38亿的上市公司。

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作为产业链“链主”,联想合肥生产基地培育了300多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20多家上市公司。

仅在安徽,联想就吸引了70多家供应商伙伴落户,仅2021年就为当地贡献产值约140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6万个。

可见,龙头企业,不仅在城市崛起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县域经济的新浪潮中也将发挥托底作用。

06

许多城市的崛起,都不乏龙头企业的助力。

重庆之所以能与广州一争高低,正是得益于惠普、华硕、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落户,带动当地电子、汽车两大万亿级产业的崛起。

成都用了12年时间,就将电子产业从千亿级晋级万亿级,戴尔、英特尔、IBM等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郑州经济之所以能连续赶超沈阳、大连、济南、西安等北方传统经济强市,背后不无富士康落地及其带来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的贡献。

合肥一样,这几个城市,都是过去10年发展最快的地方。电子产业,成了城市晋级的重要突破口。

图片

笔记本和手机,是风靡全球的消费电子工业品,也是“中国制造”在世界所向披靡、攻城略地的标志。

与传统的家电产业相比,PC产业链条,从芯片、存储到外壳、显示面板,几乎无所不包,因此具有更强的产业带动性和协同发展空间。

与显示面板、机构件等中游相比,作为消费终端的笔记本、电脑,产品行销海内外,产值动辄以千亿计,最容易打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最适合弱省会迅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产业链与外贸市场。

目前,全球PC市场规模约为3.4亿台,而联想集团以8000多万台的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占有率,要培育几家千亿级企业并非难事。

图片

更关键的是,PC作为智能终端,在数字经济的时代浪潮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借助数字经济带来的技术革命,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正在通过新IT模式,将智能终端与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打造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座”。

正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一些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无不以笔记本或手机制造作为突破口,进而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进军,以此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繁荣。

深圳苏州如此,重庆成都郑州如此,合肥也是如此。未来,还会更多城市复制这一产业崛起路径。

07

然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国内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最近,越南出口超越深圳,越南制造业崛起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

内有压力,外有竞争,哪些城市将是中国制造业的护城河?

事实上,在各种冲击之下,龙头企业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动能。

作为全球PC产业的龙头老大,联想集团2022财年全年营业额近7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由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构成的智能设备板块收入623亿美元,增长18%。

联想集团为何能保持高速增长?

一个原因得益于联想集团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扛住了全球供应链大混乱、疫情冲击等意外事件带来的影响。

日前,行业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2022年度全球TOP25供应链榜单,联想第8次入围,且是全球前十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图片

另一个原因是作为中国企业,联想集团正在国内布局多个生产基地,培育出300多家供应商企业,从而保障了产业链的可控与稳定。

面对国际形势变化,本土化、国产化将是大势所趋,也是保障产业安全的不二选择。

早在10多年前,联想集团就已通过“红色供应链”大规模扶持本地供应商,如今又在国内打造了多个生产基地,产业协同效应愈发明显。

正如供应链专家林雪萍所说,“一个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十足,它带动的是一片森林的根基。而若干个这样的企业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国家供应链的基石”。

同样,坐拥电子信息、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高新产业矩阵的合肥,无疑也将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以合肥为代表的主要城市,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与核心城市、龙头企业一道共同探索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

显然,中国制造将会继续保持优势,自然也就不惧越南外贸崛起带来的压力。

(国民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