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怎么干?芜湖市委书记一文讲透了!

基层干部怎么干?芜湖市委书记一文讲透了!

中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面对多重目标任务,基层如何落实?

面对突发疫情,病毒传播都以分秒计时,如何打破传统手段,第一时间把工作部署到位?

基层干部都有为群众办事的主观愿望,但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针对基层工作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与难点,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的署名文章,答疑解惑。全文如下。

图片

芜湖滨江

01

做好结合文章

对于党中央及安徽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定要在吃透上情、了解下情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举措,在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避免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这是在基层工作中的最大体会。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打造“三地一区”,这是对安徽省提出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策源地”来说,中科大、科学岛这样的地方更有条件,到了市县基层就不能简单地层层照搬照套。

结合芜湖实际,认真思考研究,立足自身产业比较优势,提出打造“三新三地”,作为落实“三地一区”战略的具体抓手,即打造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让各种新思路在芜湖试验探索,各种新事物在芜湖生长发育,各种新产品在芜湖实现第一笔订单、完成第一笔融资,甚至开设第一个小店,打造“创业芜忧之城”。京东的无人配送车需要应用场景,芜湖专门划了一个区域给他们做实验,目前已经在芜湖部分区域进行试点配送。

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多次强调,要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如果市县、镇街、村居层层都这么提,那就变成了喊口号、唱高调,必须在落实落细上聚焦用力

为此,芜湖建立了群众诉求感知系统,通过智能化分析,精准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列出为民办实事清单。城市书房、中小学“三心工程”、住宅物业整治提升等工作,都是通过对群众诉求的及时感知,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抓,真正把省委要求落到实处。

图片

芜湖轨道交通一号线

02

增强系统思维

在基层工作,大到市县,小到乡镇,每个地方、每个领域、每个单位都是一个完整系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应该增强系统思维。这就要求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做到统筹兼顾,在两难甚至多难中推进工作,在落实多重目标任务中寻找最优组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强调,“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

党中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省委也要求“经济指标要上去,信访指标要下来”。这些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现实考验,单单抓住哪一项都无法把工作做好,必须学会“十指弹琴”,既要抓好发展,也要统筹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既要重视招商、项目、产业等经济工作,也要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工作,努力做到全面抓、抓全面,全方位争先进位。

当然,统筹兼顾抓工作并不是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善于辨清主次、突出重点,把中心工作抓紧抓牢,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面上工作整体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分享了一个经历:我在闽东的一个乡搞调查时,看到这个乡政府的墙壁上挂了不少锦旗,又是“优秀”,又是“第一”,可惜都不是经济建设方面的。这就值得打问号了。能够说有主旋律么?我看不能!挂了那么多锦旗,少了经济建设这一面就不风光。说的客气点,有苦劳,没有功劳。干工作,主次不分,不抓住根本,那就是“瞎忙乎”。

图片

芜湖市貌

03

突出问题导向

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善于运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郑栅洁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越是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越能把工作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芜湖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过去公共政策兑现普遍存在政出多门、申报流程繁琐、资金下达缓慢等问题,企业和人才经常多头找、多头跑。芜湖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对政府部门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把各部门政策归集到一个平台,建立惠企政策网上超市

只要在平台上输入个人或企业信息,即可查出享受什么政策、如何申报,有关申报材料直接从数据库中捞取,系统自动核对,让企业和人才无需线下跑,真正做到了政策兑现一键直达、像网购一样方便。目前网上超市已上线政策782项,其中即申即享、免申即享事项占比82%,累计兑付资金超11亿元。

推进长江生态保护监管,过去主要依靠水上巡逻的传统方式,面对上百公里的长江岸线,海事、公安、水务、环保、农业等多个部门监管职责交叉,监管力量分散,监管手段滞后,导致非法采砂、捕捞等行为发现难、取证难、执法难。

为此,芜湖创新搭建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运用超远距离热成像云台、卫星遥感、雷达等技术手段,实现长江干线全流域、全时段、全覆盖“看得到”,再运用人工智能、自动报警技术,实现“看得清”“看得准”,做到实时联动执法和有效精准打击,真正给长江穿上了“生态防护服”,装上了“生态避雷针”。

面对突发疫情,病毒传播都以分秒计时,开会、发文、实地督导等传统手段很难第一时间把工作部署到防疫最末梢,非常容易错失最佳的处置时间。芜湖市在“4·17”镜湖疫情发生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疫情防控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市指挥部直接与全市933个村居视频连线、远程指挥调度,实现市防指指令直达基层、基层诉求直达市防指,同时利用无人机航飞巡查,拍摄的现场画面在指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市防指可随时调阅各交通卡点、封控区、管控区、定点医院等视频监控画面,及时掌握一线疫情防控实况。

芜湖还开发了疫情防控电子通行证,由市防指统一审核,显示持有人身份证照片、身份证号、手机号、车牌号通行范围等基本信息,解决了过去纸质通行证多头签发、冒领冒用等漏洞,确保封控期间防疫人员、物流车辆有序流动。在短短一周时间,果断坚决迅速地打赢了突发疫情防控阻击战。

图片

04

善于换位思考

现实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有为群众办事的主观愿望,但往往方法不对,导致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

举个例子,我是北方人,假设我喜欢吃包子,我也请同事吃包子,并把包子塞到他嘴里,这是我表示对他好,但他根本不喜欢吃面食,这种好就是想当然的,没有换位思考。

我在省卫健委工作时,有一次请安徽省国医大师徐经世老先生做报告,请教他做医生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怎样能当好一个医生。老人家说:“知彼之苦、若己有之”,就是对待病人的疾病痛苦,就像自己有一样,不避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治病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厌倦情绪,这样才能当好一个医生。还有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拿出更多的时间给病人帮助和安慰。

我认为当干部也应该要有这种医者仁心,对待群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知彼之苦、若己有之,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这一点在推进信访积案化解过程中感受很深。信访积案之所以难化解,根本在于随着时间推移,信访人诉求不断叠加累积,群众期望越来越高。但是每个积案回溯到初信初访阶段,其诉求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想要彻底化解积案,还是要回到矛盾原点,找出初信初访的合理成分,站在信访人的角度,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芜湖总结探索出群众工作“1%工作法,只要群众诉求有1%的合理性,就要以100%的努力去解决,并将其运用到积案化解中,突破了一批“骨头案”“钉子案”。

复杂问题虽然千头万绪,但并不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序状态,只要学会换位思考,带着责任和感情,细心耐心用心地“望闻问切”,同样可以“药到病除”。

图片

5月20日,2022年芜湖市首届紫云英人才日“百年云约会•一起向未来”活动举行,向全球英才传达芜湖尊才爱才的强烈信号,发出“芜爱您”的真诚邀约。

05

务求扎实深入

做好基层工作,要发扬“严、实、深、细”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深入工作最末梢了解情况、抓好落实,避免主观臆断、浮在面上。

在城市建设方面,芜湖在2021年启动开展“行走芜湖”活动,以全程步行、边走边看的方式深入老旧小区、背街背巷、城市公园、重点项目等一线,发现了许多坐在办公室看不到也发现不了的问题。芜湖市长宁波同志为了把滨江、步行街规划工作做得更贴近实际,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沿着步行街周边走街串巷,徒步走了6个多小时,就为了拿出一个高质量的改造方案。

在农业农村方面,我在铜陵工作时就做过关于农村方面的调研,专门设计了60个问题,驻村蹲点、解剖麻雀,带着问题去基层一线找答案,如果分管农业或者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答不上来这些问题,就很难说能把工作做好。“三必看、三必问、三必留”,都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具体方法,整个流程下来,大概需要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基本能够与群众打开话匣,拉进与群众的距离。

总之,做好基层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在结合上下功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上要增强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善于换位思考,工作作风上要务求扎实深入,这是我体会比较深的地方。

(决策杂志)